用于铸造模具上的循环冷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935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铸造模具上的循环冷却机构,包括上基体和底板,底板用于连接到模具上表面上并密封设置在模具中的第一热节点散热腔上,上基体中设置有第一进料腔和连通第一进料腔的第一引流管,第一引流管穿过底板深入到第一节点散热腔内;底板中设置有第一回流腔,底板的下表面上还设置有连通第一回流腔的第一回流腔入口,第一引流管与第一回流腔入口对应设置,并让它们位于对应于第一热节点散热腔的第一单元区域内,在底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环绕第一单元区域的第一环形密封机构从而让第一引流管与第一回流腔入口适配地组成一组独立的第一冷媒进出集成单元。这样,底板为设置多根冷却管提供了能够灵活布置的基础,减少了上基体的布局位置以及上基体与模具之间的结合面积对冷却管布局的限制。

Recirculating cooling mechanism for casting di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asting mold cooling mechanism, including the substr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for connecting to the mold surface and sealing is arranged in the mold of the first heat radiating cavity on the node, the matrix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eed chamber and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cavity drainage tube first feeding, the first drainage tube through the floor into the first node with a first radiating cavity; the reflux cavity is provided the base, the bottom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return cavity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cavity of the back entrance, the first drainage tube corresponds to the first return chamber entrance set, and make them the first unit area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node in the heat radiation chamber, seal in bottom settings on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first ring around the first unit so that the first drainage tube and the first cavity entrance adaptation to return an independent group The first refrigerant is in and out of the integrated unit. In this way, the bottom plate provides a flexible foundation for setting up many cooling pipes, which reduces the layout position of the upper matrix and the limitation of the joint area between the upper matrix and the mould on the layout of the cooling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铸造模具上的循环冷却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铸造模具上的循环冷却机构,所述循环冷却机构能够向所述铸造模具中的热节点散热腔输送冷媒,并能够回收所述热节点散热腔内的冷媒。
技术介绍
一般的铸造产品例如铝合金轮毂产品,至少包含有轮辐根部位置等铸造的热节点。这些热节点部位相对于其它比较薄弱的部位,在铸造中往往最后冷缩从而极易出现缩孔等问题。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很多种解决方案,比较常用的方案是采用冷媒管对模具上的热节点进行一对一的定点冷却处理。例如本申请人于2013年11月16日提出的中国技术专利ZL201320721973.5,该专利提出一种具有对热节点予以快速冷却的低压铸造模具,铸造模具内具有铸造型腔;还包括具有内孔并且内孔内能够流通冷媒的铜管,在对应于型腔的热节点位置的模具壁体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从模具的外侧向型腔延伸,铜管1的尾端从模具的外侧伸入到安装孔内。在所述铜管1内还设置有冷媒管2,所述冷媒管2从所述铜管1的入口位置插入后,其出口延伸到所述铜管1内孔10的尾端,所述冷媒管2连通外部冷媒系统,其中所述冷媒是冷空气;这样可以借助于所述冷媒管2让所述铜管1内的空间形成一个冷媒循环的冷却空间。在所述铜管1的顶端设置有过渡接头8,所述冷媒管2的入口连接所述过渡接头8的进气管91,所述过渡接头8上还设置有排气管92,所述铜管1上设置有侧出口,所述侧出口连通所述排气管92,所述侧出口或者说所述排气管92连接冷媒回收装置。所述冷媒回收装置不仅可以回收冷媒而且还可以回收从上述铜管1中排出的热量。专利ZL201320721973.5中提出的冷却装置能够对模具上的热节点进行冷却处理,同时还能够对热节点进行冷却处理后的冷媒进行回收。当模具上设置有众多热节点时,需要为每个热节点专门设置一个所述铜管1,并为每个所述铜管1设置其专有的输送冷媒的输送管和回收冷媒的回收管,这样会导致冷却系统的管道布置及其复杂、凌乱,不仅不便于安装,还不便于后期的维护、维修。本申请人还关注到另一种结构的循环冷却系统,具体结构在中国技术专利ZL201120209943.7中有所介绍。中国技术专利ZL201120209943.7披露了一种多点组合冷却装置,包括环形的冷却座9,在所述环形的冷却座9上设置有上下两个循环水道(18、19),将下循环水道设置成进水水道19,上循环水道设置成回水水道18,所述进水水道19通过进水管6与铸造机冷却介质液源接通,所述回水水道18通过回水管7与铸造机回水管道接通。在所述冷却座9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环形凸台14,在所述冷却座9的上表面上对于每个环形凸台14的内环空间上都设置有一个进水孔22和一个回水孔25,所有所述进水孔22都与所述进水水道19连通,所有所述回水孔25都与所述回水水道18连通。冷却管24螺纹旋接在所述进水孔22上。在模具的热节点设置有多个冷却孔8,每个所述冷却孔8的前端都设置有沉台12,一个所述沉台12对应一个所述凸台14设置。安装时,所述冷却座9的凸台14与所述沉台12一一对应配合贴合紧密,所述冷却管24伸入到所述冷却孔8内。冷却液从所述所述冷却管24喷出对所述热节区域进行冷却,由于所述凸台14与所述沉台12贴合紧密,残余的冷却液不能渗漏出来而集聚在所述环形凸台14的内环空间内并通过所述回水孔25回流到所述回水水道18内。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ZL201120209943.7中所披露的多点组合冷却装置属于封闭循环水冷却机构,不仅能够同时对多个热节点进行冷却处理,还能够把分别对不同的热节点提供冷却液的多个冷却管集合到一个冷却座上,通过设置在所述冷却座上的上下两个循环水道为多个所述冷却管提供冷却液以及回收残余的冷却液,从而减少进水管和回水管数量的设置,进而简化所述冷却装置的管道布置。为了能够回收残余的冷却液,在所述冷却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围绕所述冷却管设置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模具上的冷却孔密封配合。由此可见,所述冷却管和所述凸台的布局位置被限制在所述冷却座的环形上表面上,所述冷却管和所述凸台不能脱离所述冷却座的环形上表面设置。也就是说,所述多点组合冷却装置只能够对与所述冷却座的环形上表面对应的热节点直接进行冷却处理,而不能对对应设置在所述冷却座的环形上表面之外的热节点进行直接的冷却处理。所述多点组合冷却装置所能够进行冷却处理的区域是非常有限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有必要对冷却装置作进一步的改进,使所述冷却装置不仅能够冷却多个热节点,还能够使其上的冷却管具有更灵活的布局位置。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铸造模具上的循环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a)包括呈环形的上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基体下面的底板,所述底板用于连接到铸造模具的上表面上并密封设置在模具中的热节点散热腔上,所述热节点散热腔包括第一热节点散热腔;(b)所述上基体中设置有呈环形布置的第一进料腔,还包括用于引出所述第一进料腔内的冷媒的第一引流管,所述第一进料腔连通至少一根所述第一引流管,所述第一引流管穿过所述底板延伸到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之下进而能够深入到模具的第一热节点散热腔内;(c)所述底板中设置有呈环形布置第一回流腔,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回流腔的第一回流腔入口,所述第一回流腔上连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回流腔入口,所述第一回流腔入口用于引出所述第一热节点散热腔内的冷媒到所述第一回流腔中;(d)所述第一引流管与所述第一回流腔入口对应设置,并让它们位于对应于所述第一热节点散热腔的第一单元区域内,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环绕所述第一单元区域的第一环形密封机构从而让所述第一引流管与所述第一回流腔入口适配地组成一组独立的第一冷媒进出集成单元;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机构用于当所述上基体、底板及所述第一引流管配合安装到所述模具之上后,从组成所述第一冷媒进出集成单元的所述第一引流管引导出来的冷媒进入到模具中所对应设置的第一热节点散热腔内后,再全部从组成所述第一冷媒进出集成单元的第一回流腔入口进入到所述第一回流腔内,再从所述第一回流腔排出到冷媒回收系统中。其中,所述冷媒是指通过传递热能来产生冷却效果的工作流体,例如冷却气体、冷却液体等。其中,所述热节点散热腔是形成于所述模具上的能够储存冷媒的腔体,所述热节点散热腔对应模具上的热节点设置。所述热节点散热腔可以适配模具上的热节点的分布特点设置为环槽形或深井形。其中,所述上基体和所述底板组成所述循环冷却机构的主体部分,为所述第一进料腔和第一回流腔、进一步的还能够为下面将要论述到的第二进料腔和第二回流腔的设置提供布局空间,同时还能够为所述第一引流管、进一步的还能够为下面将要论述到第二引流管、直冷进料管、直冷回流管提供定位、连接的基础。另外,所述上基体与所述底板分离设置,不仅降低了循环冷却机构的制造难度和装配难度,而且也能减少它们之间的热传递。其中,所述底板是大致呈板状的构件,从而具有相对所述上基体更大的、能够覆盖到所述模具上的板面面积。另外,所述底板还能够为所述循环冷却机构提供除所述上基体之外的腔体设置空间。设置过程中,可以根据所述热节点散热腔的面积大小、数量、布局位置以及所述第一回流腔的设置位置等诸多因素合理设置所述底板的板面面积大小和形状。为此所述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铸造模具上的循环冷却机构

【技术保护点】
用于铸造模具上的循环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a)包括呈环形的上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基体下面的底板,所述底板用于连接到铸造模具的上表面上并密封设置在模具中的热节点散热腔上,所述热节点散热腔包括第一热节点散热腔;(b)所述上基体中设置有呈环形布置的第一进料腔,还包括用于引出所述第一进料腔内的冷媒的第一引流管,所述第一进料腔连通至少一根所述第一引流管,所述第一引流管穿过所述底板延伸到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之下进而能够深入到模具的第一热节点散热腔内;(c)所述底板中设置有呈环形布置第一回流腔,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回流腔的第一回流腔入口,所述第一回流腔上连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回流腔入口,所述第一回流腔入口用于引出所述第一热节点散热腔内的冷媒到所述第一回流腔中;(d)所述第一引流管与所述第一回流腔入口对应设置,并让它们位于对应于所述第一热节点散热腔的第一单元区域内,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环绕所述第一单元区域的第一环形密封机构从而让所述第一引流管与所述第一回流腔入口适配地组成一组独立的第一冷媒进出集成单元;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机构用于当所述上基体、底板及所述第一引流管配合安装到所述模具之上后,从组成所述第一冷媒进出集成单元的所述第一引流管引导出来的冷媒进入到模具中所对应设置的第一热节点散热腔内后,再全部从组成所述第一冷媒进出集成单元的第一回流腔入口进入到所述第一回流腔内,再从所述第一回流腔排出到冷媒回收系统中。...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铸造模具上的循环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a)包括呈环形的上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基体下面的底板,所述底板用于连接到铸造模具的上表面上并密封设置在模具中的热节点散热腔上,所述热节点散热腔包括第一热节点散热腔;(b)所述上基体中设置有呈环形布置的第一进料腔,还包括用于引出所述第一进料腔内的冷媒的第一引流管,所述第一进料腔连通至少一根所述第一引流管,所述第一引流管穿过所述底板延伸到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之下进而能够深入到模具的第一热节点散热腔内;(c)所述底板中设置有呈环形布置第一回流腔,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回流腔的第一回流腔入口,所述第一回流腔上连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回流腔入口,所述第一回流腔入口用于引出所述第一热节点散热腔内的冷媒到所述第一回流腔中;(d)所述第一引流管与所述第一回流腔入口对应设置,并让它们位于对应于所述第一热节点散热腔的第一单元区域内,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环绕所述第一单元区域的第一环形密封机构从而让所述第一引流管与所述第一回流腔入口适配地组成一组独立的第一冷媒进出集成单元;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机构用于当所述上基体、底板及所述第一引流管配合安装到所述模具之上后,从组成所述第一冷媒进出集成单元的所述第一引流管引导出来的冷媒进入到模具中所对应设置的第一热节点散热腔内后,再全部从组成所述第一冷媒进出集成单元的第一回流腔入口进入到所述第一回流腔内,再从所述第一回流腔排出到冷媒回收系统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第一回流腔入口与所适配的一根所述第一引流管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回流腔入口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引流管的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管穿过所述上基体的环形腔后再穿过所述底板并延伸到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之下进而能够深入到所述第一热节点散热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管穿过所述上基体的外侧空间后再穿过所述底板并延伸到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之下进而能够深入到所述第一热节点散热腔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节点散热腔包括第二热节点散热腔;在所述上基体中还设置有呈环形布置的第二进料腔,还包括用于引出所述第二进料腔内的冷媒的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二进料腔连通至少一根所述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二引流管穿过所述底板延伸到所述底板的下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伟文何燕王宁陈庆勋胡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奔达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