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8845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电机,涉及机电设备领域,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电机的机械强度不够、以及电机存在轴电流腐蚀的技术问题。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电机,包括机壳、塑封件、以及具有定子铁芯的定子组件;定子组件设置在机壳内、且与机壳之间具有空隙;其中,机壳的强度大于塑封件的强度;塑封件位于空隙内、且一体成型在定子组件和机壳上。另外,机壳可以为导电材料制成,比如金属。定子铁芯与机壳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为机壳的强度大于塑封件的强度,使得电机整体的机械强度增大。另外,由于定子铁芯与金属机壳接触,与后端盖及转子轴承有效连通形成等电位,使电机能够有效接地,消除电机存在的轴电流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
本技术涉及机电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
技术介绍
当前使用的塑封电机,是将塑封料直接充当机壳与定子铁芯和前端盖一体注塑,该结构的绝缘性能虽然较好,但使用在较为恶劣的条件下(如:日照、雨淋、振动等),则存在结构强度不足,塑封料易发生开裂的现象;且定子铁芯与前后端盖没有直接接触,易使转轴带电,除危及人身安全外,轴电流还会腐蚀前后两端的轴承,使产品寿命降低。当前使用的塑封电机,为了防止轴电流,一般使用导电胶带、导电线等方式连通前后端盖,然而如此会存在工艺性能差、导电胶带易脱落等风险。如果将定子塑封完成后再放到机壳中,除了增大电机的体积外,装配过程中还会由于塑封料外壁与机壳过盈量问题,使压入塑封定子的过程中,出现塑封料脱落,影响同轴度的现象,过盈量较大的话,则会发生塑封料开裂等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电机的机械强度不够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包括机壳、塑封件、以及具有定子铁芯的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且与所述机壳之间具有空隙;其中,所述机壳的强度大于所述塑封件的强度;所述塑封件位于所述空隙内、且一体成型在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机壳上。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在前述的电机中,可选的,所述机壳上设有用于向所述空隙内注入塑封料的注塑口。在前述的电机中,可选的,所述机壳包括端盖和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为一端具有开口的桶状结构,所述端盖盖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处;所述注塑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其中,所述定子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且在两者之间形成所述的空隙;所述塑封件一体成型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在前述的电机中,可选的,所述定子组件的一端相对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其中,所述空隙包括位于所述定子组件所述一端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壳体内壁之间的第一空隙、和/或位于所述定子组件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底部之间的第二空隙、和/或位于所述定子组件所述另一端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壳体内壁之间的第三空隙。在前述的电机中,可选的,当包括第一空隙时,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与所述定子组件所述一端的外周壁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一环形避让槽。在前述的电机中,可选的,当包括第三空隙时,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与所述定子组件所述另一端的外周壁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环形避让槽。在前述的电机中,可选的,所述第二环形避让槽的靠近所述第一壳体底部的一端设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用于对所述定子组件装入所述第一壳体内进行导向。在前述的电机中,可选的,所述端盖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内、且沿周向与所述开口的内壁密封配合;和/或,所述端盖的外周壁上设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盖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上、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端的端面密封配合。在前述的电机中,可选的,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在前述的电机中,可选的,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一壳体通过螺钉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一端的外缘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第一螺钉孔;所述端盖上与所述第一螺钉孔相应的位置设有供所述螺钉穿过的过孔。在前述的电机中,可选的,所述机壳为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定子铁芯与所述机壳电连接。在前述的电机中,可选的,当所述机壳包括第一壳体时,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接触。在前述的电机中,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壁相适配的外形形状,所述定子铁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过盈配合。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电机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在定子组件与机壳之间的空隙设置有塑封件,且该塑封件一体成型在定子组件和机壳上,该一体成型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塑封件、定子组件和机壳三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塑封件、定子组件和机壳三者形成一个整体;另外,由于机壳的强度大于塑封件的强度,相对于单一的塑封件外壳或单一的机壳,机壳和塑封件两者结合后的强度更大,从而使电机的机械强度得到提高。另外,由于机壳为导电材料,比如金属材料制成,定子铁芯与机壳电连接,比如直接与机壳接触,使定子铁芯与后端盖及转子轴承有效连通形成等电位,使电机能够有效接地,消除电机存在的轴电流现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的半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隐藏塑封件的半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的第一壳体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的第一壳体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的定子组件的侧视图。附图标记:1、机壳;2、端盖部;3、侧壳部;4、圆弧槽;5、凸台;6、第一螺钉孔;7、第二螺钉孔;8、注塑口;9、轴承室;10、圆柱形孔;11、第一壳体;12、端盖;13、第二环形避让槽;15、定子组件;16、空隙;19、轴承;20、塑封件;21、转子铁芯;22、磁钢;23、转子轴;24、环形台;26、环形凸缘;100、电机;102、第二环形避让槽的内壁面;103、第一机壳的顶面;104、第一机壳的底部平面;105、第一壳体的顶面边缘;111、第一壳体的内壁;112、第一环形避让槽;113、第一环形槽;131、开口;141、环形台的外壁面;142、环形凸缘的底面;143、端盖上的轴承室;150、拼接口;151、漆包线;152、下骨架;153、定子铁芯;154、上骨架;160、定子组件的一端;161、第二空隙;162、第一空隙;163、第三空隙;170、定子组件的另一端;1131、倒角。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机100,包括机壳1、塑封件20以及定子组件15。定子组件15具有定子铁芯153。定子组件15设置在机壳1内、且与机壳1之间具有空隙16。其中,机壳1的强度大于塑封件20的强度。塑封件20位于空隙16内、且一体成型在定子组件15和机壳1上。在上述示例中,由于塑封件20一体成型在定子组件15和机壳1上,该一体成型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塑封件20、定子组件15和机壳1三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塑封件20、定子组件15和机壳1三者形成一个整体;另外,由于机壳1的强度大于塑封件20的强度,相对于单一的塑封件20外壳或单一的机壳1,机壳1和塑封件20两者结合后的强度更大,从而使电机100的机械强度得到提高。上述的机壳1可以为金属件等,塑封件20可以为塑料件等,具体可以根据用户的是实际需求设置,在此不再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塑封件(20)、以及具有定子铁芯(153)的定子组件(15);所述定子组件(15)设置在所述机壳(1)内、且与所述机壳(1)之间具有空隙(16);其中,所述机壳(1)的强度大于所述塑封件(20)的强度;所述塑封件(20)位于所述空隙(16)内、且一体成型在所述定子组件(15)和所述机壳(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塑封件(20)、以及具有定子铁芯(153)的定子组件(15);所述定子组件(15)设置在所述机壳(1)内、且与所述机壳(1)之间具有空隙(16);其中,所述机壳(1)的强度大于所述塑封件(20)的强度;所述塑封件(20)位于所述空隙(16)内、且一体成型在所述定子组件(15)和所述机壳(1)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上设有用于向所述空隙(16)内注入塑封料的注塑口(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端盖(12),所述第一壳体(11)为一端具有开口(131)的桶状结构,所述端盖(12)盖设在所述第一壳体(11)的开口(131)处;所述注塑口(8)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上;其中,所述定子组件(15)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内部、且在两者之间形成所述的空隙(16);所述塑封件(20)一体成型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15)的一端(160)相对另一端(170)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1)的底部;其中,所述空隙(16)包括位于所述定子组件(15)的所述一端(160)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壳体(11)内壁之间的第一空隙(162)、和/或位于所述定子组件(15)的所述一端(160)与所述第一壳体(11)底部之间的第二空隙(161)、和/或位于所述定子组件(15)的所述另一端(170)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壳体(11)内壁之间的第三空隙(163)。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当包括第一空隙(162)时,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壁上与所述定子组件(15)的所述一端(160)的外周壁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一环形避让槽(112)。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琴高峰刘健宁张静高尤坤薛家宁郑易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