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脉冲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8838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宝脉冲充电电路,针对现有技术中给充电宝电池充电不够稳定安全的问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二极管VD1、电阻R6、滑动电阻器RP、双基极二极管BT、二极管VS、电容C1、二极管VD2、晶闸管VT,当电容C1两端的电压Uc等于h倍的Ubb时,双基极二极管BT导通,进而使晶闸管VT的控制极达到高电平,晶闸管VT导通给充电宝电池充电,之后电容C1开始放电,当电容C1两端的电压Uc小于h倍的Ubb时,双基极二极管BT截止,则晶闸管VT截止停止给充电宝电池充电,充电一段时间后停止一段时间,从而实现了对充电宝电池的脉冲充电,通过双基极二极管的门限电压Ubb作为进行充电的基准,稳定且受外界因素影响小,不易损坏,充电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宝脉冲充电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宝,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充电宝脉冲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移动电源(MobilePowerPack,MPP),也叫充电宝、旅行充电器等。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可以给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充电。一般由锂电芯(或者干电池,较少见)作为储电单元,使用方便快捷。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充电方式有恒压充电、横流充电、先恒流后恒压充电,以及现阶段较为常用的脉冲充电,如图1为一种脉冲充电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将图中电路从正极输出端至负极输出端串联到充电回路,在电容C充电后其两端电压升高使触发二极管VD导通,从而双向可控硅VS的门极到达高电平使双向可控硅正向导通,这样充电回路瞬间导通进行充电,接着电容C放电其两端电压降低,触发二极管VD截止,双向可控硅VS的门极得到低电平,双向可控硅VS截止,充电回路断开停止充电,从而随着电容C的不断充放电,双向可控硅VS导通、截止不断变化,实现了脉冲充电。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每次充电瞬间都需要触发二极管VD被击穿,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击穿电压漂移、变化的情况,同时触发二极管还有可能被永久击穿,因此该脉冲充电电路仍具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宝脉冲充电电路,具有充电稳定安全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宝脉冲充电电路,包括电阻R1、二极管VD1、电阻R2、电阻R3、电阻R6、滑动电阻器RP、双基极二极管BT、二极管VS、电容C1、电阻R4、二极管VD2、晶闸管VT,其中电阻R6的一端耦接于市电火线,电阻R6的另一端耦接于用于连接充电宝电池正极的正极输出端,电阻R1的一端耦接于市电火线,且电阻R1另一端耦接于二极管VD1的阳极,二极管VD1的阴极耦接于二极管VS的阴极,二极管VS的阳极耦接于市电零线,同时二极管VD1的阴极串联电阻R3后耦接于双基极二极管BT的第二基极,二极管VD1的阴极还耦接于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同时耦接于滑动变阻器RP的一固定端以及滑动端,滑动变阻器RP的另一固定端耦接于双基极二极管BT的发射极,双基极二极管BT的发射极同时串联电容C1后耦接于市电零线,双基极二极管BT的第一基极串联电阻R4后耦接于市电零线,双基极二极管BT的第一基极同时耦接于二极管VD2的阳极,二极管VD2的阴极耦接于晶闸管VT的控制极,晶闸管VT的阳极耦接于用于连接充电宝电池负极的负极输出端,晶闸管VT的阴极耦接于市电零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充电时,市电经电阻R1降压、二极管VD1整流后流通至双基极二极管BT的第二基极,同时整流后的直流还经电阻R2、滑动变阻器RP的接入部分后给电容C1充电,当电容C1两端的电压Uc等于h倍Ubb(Ubb为第二基极与第一基极之间的电压)时,双基极二极管BT导通,进而使晶闸管VT的控制极达到高电平,晶闸管VT导通,从而开始给充电宝电池充电,之后电容C1开始放电,而当电容C1两端的电压Uc小于h倍Ubb时,双基极二极管BT截止,进而晶闸管VT截止,电路停止给充电宝电池充电,充电一段时间后接着停止一段时间继续充电,从而实现了对充电宝电池的脉冲充电,通过双基极二极管的门限电压h倍的Ubb作为进行充电的基准,稳定且受外界因素影响小,不易损坏,充电更加安全,此外调节滑动变阻器RP的接入阻值可以调节电容C的充放电时间,进而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给充电宝电池的充电功率。优选的,正极输出端耦接有用于指示市电已连接的电源指示部。优选的,所述电源指示部包括耦接在正极输出端与市电零线之间的指示灯H。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充电宝连接到市电电源后,电源指示部即灯H开始发光以提示人们充电宝正确连接电源,方便让人们及时知晓是否正确连接。优选的,负极输出端耦接有用于指示充电宝电池正在充电的充电指示部。优选的,所述充电指示部包括耦接在负极输出端与晶闸管VT阳极之间的电流表A。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通过电流表得知充电宝是否正在充电,有助于避免因未插接好造成未及时充电给使用者带来的不便。优选的,负极输出端耦接有用于稳定充电电压的滤波部。优选的,所述滤波部包括耦接在晶闸管VT阳极与市电零线之间的电阻R5以及电容C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给充电宝电池充电时,滤波部滤除充电电源的纹波使充电电压更加稳定,有利于延长充电宝电池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双基极二极管的门限电压Ubb作为进行充电的基准,稳定且受外界因素影响小,不易损坏,充电更加安全;2.电源指示部开始发光以提示人们充电宝正确连接电源,方便让人们及时知晓是否正确连接;3.使用者可以通过电流表得知充电宝是否正在充电,有助于避免因未插接好造成未及时充电给使用者带来的不便;4.在给充电宝电池充电时,滤波部滤除充电电源的纹波使充电电压更加稳定,有利于延长充电宝电池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脉冲充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中充电宝脉冲充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电源指示部;2、充电指示部;3、滤波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充电宝脉冲充电电路,参照图2,包括电阻R1、二极管VD1、电阻R2、电阻R3、电阻R6、滑动电阻器RP、双基极二极管BT、二极管VS、电容C1、电阻R4、二极管VD2、晶闸管VT,其中电阻R6的一端耦接于市电火线,电阻R6的另一端耦接于用于连接充电宝电池正极的正极输出端,电阻R1的一端耦接于市电火线,且电阻R1另一端耦接于二极管VD1的阳极,二极管VD1的阴极耦接于二极管VS的阴极,二极管VS的阳极耦接于市电零线,同时二极管VD1的阴极串联电阻R3后耦接于双基极二极管BT的第二基极,二极管VD1的阴极还耦接于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同时耦接于滑动变阻器RP的一固定端以及滑动端,滑动变阻器RP的另一固定端耦接于双基极二极管BT的发射极,双基极二极管BT的发射极同时串联电容C1后耦接于市电零线,双基极二极管BT的第一基极串联电阻R4后耦接于市电零线,双基极二极管BT的第一基极同时耦接于二极管VD2的阳极,二极管VD2的阴极耦接于晶闸管VT的控制极,晶闸管VT的阳极耦接于用于连接充电宝电池负极的负极输出端,晶闸管VT的阴极耦接于市电零线。在充电时,市电经电阻R1降压、二极管VD1整流后流通至双基极二极管BT的第二基极,同时整流后的直流还经电阻R2、滑动变阻器RP的接入部分后给电容C1充电,当电容C1两端的电压Uc等于Ubb时,双基极二极管BT导通,进而使晶闸管VT的控制极达到高电平,晶闸管VT导通,从而开始给充电宝电池充电,之后电容C1开始放电,而当电容C1两端的电压Uc小于Ubb时,双基极二极管BT截止,进而晶闸管VT截止,电路停止给充电宝电池充电,充电一段时间接着停止一段时间继续,从而实现了对充电宝电池的脉冲充电,通过双基极二极管的门限电压Ubb作为进行充电的基准,稳定且受外界因素影响小,不易损坏,充电更加安全,调节滑动变阻器RP的接入阻值可以调节电容C的充放电时间,进而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给充电宝电池的充电功率。此外,正极输出端耦接有用于指示市电已连接的电源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电宝脉冲充电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宝脉冲充电电路,其特征是:包括电阻R1、二极管VD1、电阻R2、电阻R3、电阻R6、滑动电阻器RP、双基极二极管BT、二极管VS、电容C1、电阻R4、二极管VD2、晶闸管VT,其中电阻R6的一端耦接于市电火线,电阻R6的另一端耦接于用于连接充电宝电池正极的正极输出端,电阻R1的一端耦接于市电火线,且电阻R1另一端耦接于二极管VD1的阳极,二极管VD1的阴极耦接于二极管VS的阴极,二极管VS的阳极耦接于市电零线,同时二极管VD1的阴极串联电阻R3后耦接于双基极二极管BT的第二基极,二极管VD1的阴极还耦接于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同时耦接于滑动变阻器RP的一固定端以及滑动端,滑动变阻器RP的另一固定端耦接于双基极二极管BT的发射极,双基极二极管BT的发射极同时串联电容C1后耦接于市电零线,双基极二极管BT的第一基极串联电阻R4后耦接于市电零线,双基极二极管BT的第一基极同时耦接于二极管VD2的阳极,二极管VD2的阴极耦接于晶闸管VT的控制极,晶闸管VT的阳极耦接于用于连接充电宝电池负极的负极输出端,晶闸管VT的阴极耦接于市电零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宝脉冲充电电路,其特征是:包括电阻R1、二极管VD1、电阻R2、电阻R3、电阻R6、滑动电阻器RP、双基极二极管BT、二极管VS、电容C1、电阻R4、二极管VD2、晶闸管VT,其中电阻R6的一端耦接于市电火线,电阻R6的另一端耦接于用于连接充电宝电池正极的正极输出端,电阻R1的一端耦接于市电火线,且电阻R1另一端耦接于二极管VD1的阳极,二极管VD1的阴极耦接于二极管VS的阴极,二极管VS的阳极耦接于市电零线,同时二极管VD1的阴极串联电阻R3后耦接于双基极二极管BT的第二基极,二极管VD1的阴极还耦接于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同时耦接于滑动变阻器RP的一固定端以及滑动端,滑动变阻器RP的另一固定端耦接于双基极二极管BT的发射极,双基极二极管BT的发射极同时串联电容C1后耦接于市电零线,双基极二极管BT的第一基极串联电阻R4后耦接于市电零线,双基极二极管BT的第一基极同时耦接于二极管VD2的阳极,二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卫谢传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欣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