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管式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8760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5:50
一种螺管式接触器,包括座板组件、调节垫片、电磁铁组件、辅助触点系统、弹簧、铁心、心杆、垫片、动触点组件和外罩;辅助触点系统与电磁铁组件的上端固连,电磁铁组件的下端与座板组件固连;铁心从心杆的下端穿入且心杆的上端套设有弹簧,一起通过电磁铁组件的下端插入套在磁极座中;该接触器还包括有一帽沿片,其与铁心紧贴,二者之间设有调节垫片;帽沿片的下端设有垫片,其通过套在心杆上的动触点组件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磁铁组件不用线圈架,直接将线圈绕制在磁极座和衬筒上,并将铁心与帽沿片分离,减小了体积和重量,减小线圈安匝更有利于线圈散热,使用寿命次数达30000次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管式接触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器,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紧凑的螺管式接触器,属于接触器制造

技术介绍
接触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等电源控制系统的开断和切换功能。随着国家科技进步及对武器装备有效载货能力的提升,对接触器本身的重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接触器一般交流接触器重量较重,已经不能满足新型航空、航天飞机控制技术要求,其相关的技术特点如下:1)一般普通三相交流接触器负载重量比为(0.076~0.135)A/g,普通直流接触器负载重量比为(0.021~0.4)A/g,对于飞机来说,本身重量太重将影响飞机的有效载荷。2)一般普通接触器没有帽沿,产品体积相对就大。即使有帽沿也是跟铁心做成一体,给产品装调带来困难,产品性能不易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的螺管式三相交流接触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螺管式接触器,包括座板组件、调节垫片、电磁铁组件、辅助触点系统、弹簧、铁心、心杆、垫片、动触点组件和外罩;所述辅助触点系统与电磁铁组件的上端固定连接,电磁铁组件的下端与座板组件固定连接,外罩固定在座板组件下端;所述铁心从心杆的下端穿入,且心杆的上端套设有弹簧,一起通过电磁铁组件的下端插入套在磁极座中;该接触器还包括有一帽沿片,其与所述铁心紧贴,二者之间设有所述调节垫片;帽沿片的下端设有所述垫片,其通过套在心杆上的动触点组件固定。所述电磁铁组件4包括壳体、衬筒、线圈、磁极座、绝缘片A、衬套、引线、内绝缘、外绝缘和绝缘片B;所述衬套压入磁极座,衬筒套设固定在磁极座上;所述线圈包于设外绝缘上,且线圈的内绝缘紧贴衬筒和磁极座柱面,线圈两端设有绝缘片A和绝缘片B,线圈的引线从磁极座导孔引出;所述磁极座与壳体扣合,绝缘片A和绝缘片B分别紧贴磁极座和壳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电磁铁组件不用线圈架,直接将线圈绕制在磁极座和衬筒上,一方面减小了体积和重量,另一方面更有利于线圈散热。2)本技术在铁心上加帽沿片,能有便于产品的装配调节,效减小线圈安匝,从而减小产品重量,并将铁心与帽沿片分离,增加调节垫片,能有效控制产品性能参数,以保证产品性能的稳定。3)本技术的衬筒与磁极座起支撑固定线圈的作用,并能有效散热且产品性能稳定。4)本技术在相同功率的前提下,降低产品体积和重量,三相交流接触器负载重量比提升为(0.3~0.335)A/g,直流接触器负载重量比提升为(0.5~1.33)A/g。5)本技术有效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次数达30000次以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电磁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座板组件,2-帽沿片,3-调节垫片,4-电磁铁组件,5-辅助触点系统,6-弹簧,7-铁心,8-心杆,9-垫片,10-动触点组件,11-外罩,12-壳体,13-衬筒,14-漆包线,15-磁极座,16-绝缘片A,17-衬套,18-引线,19-内绝缘,20-外绝缘,21-绝缘片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螺管式接触器,包括座板组件1、调节垫片3、电磁铁组件4、辅助触点系统5、弹簧6、铁心7、心杆8、垫片9、动触点组件10和外罩11;所述辅助触点系统5与电磁铁组件4的上端固定连接,电磁铁组件4的下端与座板组件1固定连接,外罩11固定在座板组件1下端;所述铁心7从心杆8的下端穿入,且心杆8的上端套设有弹簧6,一起通过电磁铁组件4的下端插入套在磁极座15中。该接触器还包括有一帽沿片2,其与所述铁心7紧贴,二者之间根据需要可增加所述调节垫片3;所述铁心7与帽沿片2是分离的,通过调节垫片3装配调节产品,能保证产品性能稳定。所述帽沿片2的下端设有所述垫片9,其通过套在心杆8上的动触点组件10固定。所述电磁铁组件4包括壳体12、衬筒13、线圈14、磁极座15、绝缘片A16、衬套17、引线18、内绝缘19、外绝缘20和绝缘片B21;所述衬套17压入磁极座15,衬筒13套设固定在磁极座15上,衬筒13与磁极座15起支撑固定线圈的作用,并能有效散热。所述线圈14包于设外绝缘20上,且线圈14的内绝缘19紧贴衬筒13和磁极座15柱面,线圈14两端设有绝缘片A16和绝缘片B21,线圈14的引线从磁极座15导孔引出,使电磁铁组件4的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所述磁极座15与壳体12扣合,绝缘片A16和绝缘片B21分别紧贴磁极座15和壳体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螺管式接触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管式接触器,包括座板组件(1)、调节垫片(3)、电磁铁组件(4)、辅助触点系统(5)、弹簧(6)、铁心(7)、心杆(8)、垫片(9)、动触点组件(10)和外罩(11);所述辅助触点系统(5)与电磁铁组件(4)的上端固定连接,电磁铁组件(4)的下端与座板组件(1)固定连接,外罩(11)固定在座板组件(1)下端;所述铁心(7)从心杆(8)的下端穿入,且心杆(8)的上端套设有弹簧(6),一起通过电磁铁组件(4)的下端插入套在磁极座(15)中;其特征在于:该接触器还包括有一帽沿片(2),其与所述铁心(7)紧贴,二者之间设有所述调节垫片(3);帽沿片(2)的下端设有所述垫片(9),其通过套在心杆(8)上的动触点组件(10)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管式接触器,包括座板组件(1)、调节垫片(3)、电磁铁组件(4)、辅助触点系统(5)、弹簧(6)、铁心(7)、心杆(8)、垫片(9)、动触点组件(10)和外罩(11);所述辅助触点系统(5)与电磁铁组件(4)的上端固定连接,电磁铁组件(4)的下端与座板组件(1)固定连接,外罩(11)固定在座板组件(1)下端;所述铁心(7)从心杆(8)的下端穿入,且心杆(8)的上端套设有弹簧(6),一起通过电磁铁组件(4)的下端插入套在磁极座(15)中;其特征在于:该接触器还包括有一帽沿片(2),其与所述铁心(7)紧贴,二者之间设有所述调节垫片(3);帽沿片(2)的下端设有所述垫片(9),其通过套在心杆(8)上的动触点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坤冲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天义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