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圈与电机的定位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8284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1:46
一种胶圈与电机的定位装配结构,包括圆振,圆振上放置有待装配胶圈,圆振的一侧设置有胶圈模板和底座,胶圈模板可更换式设置在底座上、且与圆振之间设置设置有直振;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胶圈旋转气缸和顶轴,胶圈旋转气缸设置在胶圈模板的下方,顶轴升降穿设在胶圈模板上;所述的待装配胶圈通过圆振的直振逐一输送至胶圈模板上、且在到达胶圈模板时通过顶轴实现轴向定位升起,并在定位升起后通过胶圈旋转气缸的驱动转动一定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具有构简单合理、性能优异、装配快捷、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易生产、易实现、生产效率高、安全可靠且使用范围广等特点,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圈与电机的定位装配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胶圈与电机的定位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有凸缘圆形胶圈或不规则形状胶圈与电机装置时,需要将圆形胶圈的凸缘部分或不规则形状胶圈的凸起部分与电机的出线形成一定的角度,从而进行二者的相互装配,其中不同型号的电机也有配不同的胶圈,而且胶圈与电机的装配角度也不一样,传统的装配方式只能依靠人工进行装配,然而该方式由于装配过程全程是由人工手动进行,装配工艺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人工手动进行装配稳定性较差,而且容易出错,装配出来的成品质量差且不统一,同时装配效率慢,而且工人装配的环境恶劣,无法满足生产加工需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性能优异、装配快捷、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易生产、易实现、生产效率高、安全可靠且使用范围广的胶圈与电机的定位装配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胶圈与电机的定位装配结构,包括圆振,圆振上放置有待装配胶圈,其特征在于:圆振的一侧设置有胶圈模板和底座,胶圈模板可更换式设置在底座上、且与圆振之间设置设置有直振;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胶圈旋转气缸和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胶圈与电机的定位装配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胶圈与电机的定位装配结构,包括圆振(1),圆振(1)上放置有待装配胶圈(13),其特征在于:圆振(1)的一侧设置有胶圈模板(11)和底座(2),胶圈模板(11)可更换式设置在底座(2)上、且与圆振(1)之间设置设置有直振(14);所述的底座(2)上设置有胶圈旋转气缸(7)和顶轴(15),胶圈旋转气缸(7)设置在胶圈模板(11)的下方,顶轴(15)升降穿设在胶圈模板(11)上;所述的待装配胶圈(13)通过圆振(1)的直振(14)逐一输送至胶圈模板(11)上、且在到达胶圈模板(11)时通过顶轴(15)实现轴向定位升起,并在定位升起后通过胶圈旋转气缸(7)的驱动转动一定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圈与电机的定位装配结构,包括圆振(1),圆振(1)上放置有待装配胶圈(13),其特征在于:圆振(1)的一侧设置有胶圈模板(11)和底座(2),胶圈模板(11)可更换式设置在底座(2)上、且与圆振(1)之间设置设置有直振(14);所述的底座(2)上设置有胶圈旋转气缸(7)和顶轴(15),胶圈旋转气缸(7)设置在胶圈模板(11)的下方,顶轴(15)升降穿设在胶圈模板(11)上;所述的待装配胶圈(13)通过圆振(1)的直振(14)逐一输送至胶圈模板(11)上、且在到达胶圈模板(11)时通过顶轴(15)实现轴向定位升起,并在定位升起后通过胶圈旋转气缸(7)的驱动转动一定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胶圈与电机的定位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装配胶圈(13)为带有凸缘的圆形胶圈或不规则形状的胶圈,胶圈模板(11)上设置有限位部(16),限位部(16)的形状与待装配胶圈(13)的形状相当,待装配胶圈(13)通过圆振(1)的直振(14)逐一输送至胶圈模板(11)的限位部(16)上;所述的限位部(16)一侧还设置有定位螺钉(12),待装配胶圈(13)通过胶圈旋转气缸(7)的驱动转动定位在限位部(16)的定位螺钉(1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胶圈与电机的定位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装配胶圈(13)通过定位螺钉(12)的转动定位角度为30度-90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胶圈与电机的定位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还设置有整体升降气缸(4)、胶圈升降气缸(6)和整体升降架(8);其中,整体升降气缸(4)一端固定设置在底座(2)上,另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绳佶林育锐胡尕磊霍锦添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利迅达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