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星排自调节均载与级间联动共存均载的传动齿轮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8270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行星排自调节均载与级间联动共存均载的传动齿轮箱,采用两级行星排传动和一级高速轴定轴传动,采用挠性联轴器齿轮联轴器和具有轴向定位而无径向定位的太阳轮,当载荷分布不均匀时,通过太阳轮的轴线将向所受到行星轮的合力方向F1方向移动,这样使得一些行星轮远离太阳轮,另一些行星轮靠近太阳轮,这有助于实现行星轮间的自动均载;同时由于齿轮联轴器是挠性联轴器,允许行星架有相对位移,加之采用可允许内外圈轴线可少量偏斜深沟球轴承,所以行星架的轴线将向合力的反方向‑F1方向移动,将进一步使得部分行星轮更远离太阳轮,另一部分行星轮更靠近太阳轮,可进一步实现行星轮间的自动均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实现了行星排均载传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行星排自调节均载与级间联动共存均载的传动齿轮箱
本技术属于机械制造领域,涉及到齿轮箱制造技术,特别适用于风力发电装备。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行星排自调节均载与级间联动共存均载的传动齿轮箱。
技术介绍
行星齿轮传动应用广泛,行星齿轮在结构上利用多个行星轮进行载荷的平均分配,形成功率分流,巧妙利用内啮合,将行星轮间载荷均衡分配,成就了它体积小、重量轻、承载能力高等优点。风力发电机用齿轮箱是典型的行星齿轮传动,只有在载荷分布均匀的情况下才能够充分发挥行星齿轮传动的优点,但由于风电齿轮箱工作的环境比较恶劣、所受载荷复杂,输入级行星排承受是低速重载扭矩,行星轮所承受的载荷不均匀,极易发生传动故障。风电齿轮箱的行星排均载问题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有效的调控行星排行星轮所承受的载荷不均匀对风电增速箱的影响,提高风电齿轮箱行星排的均载性能,进而降低风电增速箱的故障率,延长风电齿轮箱各关键部件的工作寿命和可靠性。通过风电齿轮箱行星排的自调节均载和行星排间联动均载有效控制行星轮载荷不均匀的影响,提高风电齿轮箱长服役期内的使用寿命。本技术适合新型大功率风电齿轮箱传动。本技术提出基于行星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行星排自调节均载与级间联动共存均载的传动齿轮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行星排自调节均载与级间联动共存均载的传动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外部的转矩通过第一齿轮联轴器输入到第一行星架,第一齿轮联轴器通过两个第二深沟球轴承支承定位,第一行星架通过第一深沟球轴承和第三深沟球轴承支承,第一深沟球轴承通过肩部固定轴承内圈,通过第一端盖固定轴承外圈,第三深沟球轴承通过肩部固定轴承内圈,通过第三壳体固定轴承外圈,内齿圈与第三壳体一体成型,内齿圈b不动,第一行星架转动,带动第一行星轮c转动,第一行星轮c通过齿轮啮合带动太阳轮转动,第一行星轮c通过两个圆柱滚子轴承支承,通过第二弹性挡圈定位,第一行星架固定圆柱滚子轴承内圈,通过第二弹性挡圈固定轴承外圈,转臂上的轴通过挡板进行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行星排自调节均载与级间联动共存均载的传动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外部的转矩通过第一齿轮联轴器输入到第一行星架,第一齿轮联轴器通过两个第二深沟球轴承支承定位,第一行星架通过第一深沟球轴承和第三深沟球轴承支承,第一深沟球轴承通过肩部固定轴承内圈,通过第一端盖固定轴承外圈,第三深沟球轴承通过肩部固定轴承内圈,通过第三壳体固定轴承外圈,内齿圈与第三壳体一体成型,内齿圈b不动,第一行星架转动,带动第一行星轮c转动,第一行星轮c通过齿轮啮合带动太阳轮转动,第一行星轮c通过两个圆柱滚子轴承支承,通过第二弹性挡圈定位,第一行星架固定圆柱滚子轴承内圈,通过第二弹性挡圈固定轴承外圈,转臂上的轴通过挡板进行定位,挡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行星架上,太阳轮通过轴盖和进行轴向定位,径向浮动,太阳轮通过第二齿轮联轴器,将扭矩传递到第三行星架,第三行星架通过第三深沟球轴承和第八深沟球轴承支承和定位,第三深沟球轴承通过肩部固定轴承内圈,通过壳体固定轴承外圈,第八深沟球轴承通过肩部固定轴承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均刚墨蕊娜刘燕德欧阳爱国邹时兴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