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盘结构
本技术涉及软体机器人
,特别是涉及一种吸盘结构。
技术介绍
吸盘是一种利用内外大气压力差以有效吸附或抓取的工具,不管是在工业应用、还是日常生活中,用途十分广泛。现有的人造吸盘普遍只有漏斗状的软唇圈结构,尽管能够吸附到目标表面上,但由于其结构中没有承载切向力的硬质骨架,往往导致其不具备承受切向力的能力,这可能造成的一个问题是:尽管能够产生足够强大的正向吸附力,但由于其切向方向的承受力不足导致吸盘在切向上收到扰动后会轻易产生滑移乃至泄漏失效。这就为吸盘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盘结构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吸盘结构,所述吸盘结构包括:吸盘主体,所述吸盘主体上具有一个吸盘吸附区域;鳍片组,所述鳍片组设置在所述吸盘吸附区域内,所述鳍片组与所述吸盘主体连接,所述鳍片组上设置有多个凹槽;增阻结构,所述增阻结构为多个,一个所述增阻结构设置在一个所述鳍片组的凹槽内。优选地,所述吸盘主体包括:基板;软唇圈,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结构包括:吸盘主体(1),所述吸盘主体(1)上具有一个吸盘吸附区域;鳍片组(2),所述鳍片组(2)设置在所述吸盘吸附区域内,所述鳍片组(2)与所述吸盘主体(1)连接,所述鳍片组(2)上设置有多个凹槽;增阻结构(3),所述增阻结构(3)为多个,一个所述增阻结构(3)设置在一个所述鳍片组(2)的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结构包括:吸盘主体(1),所述吸盘主体(1)上具有一个吸盘吸附区域;鳍片组(2),所述鳍片组(2)设置在所述吸盘吸附区域内,所述鳍片组(2)与所述吸盘主体(1)连接,所述鳍片组(2)上设置有多个凹槽;增阻结构(3),所述增阻结构(3)为多个,一个所述增阻结构(3)设置在一个所述鳍片组(2)的凹槽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主体(1)包括:基板(11);软唇圈(12),所述软唇圈(12)以嵌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基板(11)周边,所述基板(11)的一个面与所述软唇圈(12)配合,形成所述吸盘吸附区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片组包括多组鳍片对,各组鳍片对并列设置在所述吸盘吸附区域内;每组鳍片对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凹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力,王越平,陈宇峰,凌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