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建议专利>正文

一种液压千斤顶的阀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770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千斤顶的阀体,包括阀体本体,阀体本体包括上阀体和下阀体,上阀体包括圆柱形空腔,其下端设置有与下阀体内的第一竖直管路连通的顶针孔,下阀体内还设置有第二竖直管路,下阀体内还设置有第一水平管路和第二水平管路,第一水平管路与第二竖直管路连通,第二水平管路与第一竖直管路连通,第二水平管路与第一水平管路也连通,下阀体一侧壁上还设置有输油口,输油口经第一输油管路与第一竖直管路连通,第二竖直管路经第二输油管路与输油口连通;第一竖直管路和第二竖直管路均延伸至下阀体的下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液压千斤顶的阀体,方便使用,且通过第一竖直管路同时实现卸压和起压,输油效率高。

A hydraulic jack bod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ydraulic jack valve, including valve body, valve body comprises a valve body and a lower valve body on the valve body comprises a cylindrical cavity which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thimble hole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vertical pipe and the lower valve body, the valve body is also provided with second vertical pipe, the valve body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the first level and second level pipeline pipeline, the first level pipeline which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cond vertical lines, second level pipelin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vertical pipeline, second level pipeline and first level pipeline is connected under the valve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oil port, the oil port through the first pipelin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vertical pipe, a vertical pipeline connected by second second of the oil pipeline and the oil port; the first vertical pipeline and second vertical pipes are extended from end to the lower valve body. The valve body of the hydraulic jack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venient to use, and the pressure unloading and pressure lifting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first vertical pipe, and the oil delivery efficiency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千斤顶的阀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千斤顶的阀体。
技术介绍
液压千斤顶是一种小型起重设备,它利用阀体将油箱内的油吸入,然后再将吸入的油压入油缸,在压强相等的条件下通过油缸缸体的大面积产生较大的顶托力,进而将重物顶起。阀体是千斤顶内的关键部件之一,其通过吸油管路、排油管路和单向阀实现从油箱吸油和向缸体排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千斤顶的阀体,该阀体为不规则不规则七边形,方便使用,通过第一竖直管路同时实现卸压和起压,且输油效率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千斤顶的阀体,包括阀体本体,呈不规则六边形结构,所述阀体本体包括上阀体和上阀体下方的下阀体,所述上阀体包括上端为开口的圆柱形空腔,所述圆柱形空腔下端设置有与下阀体内的第一竖直管路连通的顶针孔,所述下阀体内紧靠所述第一竖直管路还设置有第二竖直管路,所述下阀体内还设置有第一水平管路和第二水平管路,其中所述第一水平管路与第二竖直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水平管路与所述第一竖直管路连通,且所述第二水平管路与所述第一竖直管路连通时穿过所述第一水平管路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管路也连通,所述下阀体一侧壁上还设置有输油口,所述输油口经第一输油管路与所述第一竖直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竖直管路经第二输油管路与所述输油口连通;所述第一竖直管路和所述第二竖直管路均延伸至所述下阀体的下端面;所述第一竖直管路包括第一窄径管路及第一窄径管路向下连接的第一宽径管路,所述第二水平管路与所述第一宽径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输油管路与所述第一窄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竖直管路包括第二窄径管路及第二窄径管路向下连接的第二宽径管路,所述第一水平管路与所述第二宽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输油管路与所述第二窄径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水平管路包括背离第二竖直管路的第三宽径管路以及靠近所述第二竖直管路且与所述第二竖直管路的第二宽径管路连通的第三窄径管路;所述第二水平管路与所述第一竖直管路的第一宽径管路连通时穿过所述第一水平管路的第三宽径管路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宽径管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窄径管路,所述第二宽径管路与所述第三宽径管路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宽径管路的直径,所述第二窄径管路与所述第三窄径管路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窄径管路的直径;所述第二水平管路的直径等于或小于各所述窄径管路的直径;所述第二水平管路和所述第三宽径管路内分别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输油口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下阀体下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的螺纹盲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宽径管路内用于放置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上端托顶第一钢珠堵住所述第一窄径管路;所述第二宽径管路内用于放置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上端托顶第二钢珠堵住所述第二窄径管路;所述第三宽径管路内用于放置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上端托顶第三钢珠堵住所述第三窄径管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直管路在所述下阀体的下表面处变粗形成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竖直管路在所述下阀体的下表面处变粗形成第二连接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阀体为特殊的不规则七边形或六边形结构,使用方便,并在其内部合理布置管路,通过第一竖直管路同时实现卸压和起压,不仅缩短吸油、排油行程,同时提高输油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液压千斤顶的阀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液压千斤顶的阀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液压千斤顶的阀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液压千斤顶的阀体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液压千斤顶的阀体的图2中A视角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液压千斤顶的阀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液压千斤顶的阀体的图2中B视角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阀体;101-顶针孔;2-下阀体;3-第一竖直管路;301-第一宽径管路;302第一窄径管路;4-第二竖直管路;401-第二宽径管路;402第二窄径管路;5-第一水平管路;501-第三宽径管路;502-第三窄径管路;6-第二水平管路;7-第一输油管路;8-第二输油管路;9-第一连接槽;10-第二连接槽;11-输油口;12-螺纹盲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一种液压千斤顶的阀体,包括阀体本体,呈不规则六边形结构,所述阀体本体包括上阀体1和上阀体1下方的下阀体2,所述上阀体1包括上端为开口的圆柱形空腔,所述圆柱形空腔下端设置有与下阀体2内的第一竖直管路3连通的顶针孔101,所述下阀体2内紧靠所述第一竖直管路3还设置有第二竖直管路4,所述下阀体2内还设置有第一水平管路5和第二水平管路6,其中所述第一水平管路5与第二竖直管路4连通,所述第二水平管路6与所述第一竖直管路3连通,且所述第二水平管路6与所述第一竖直管路3连通时穿过所述第一水平管路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管路5也连通,所述下阀体2一侧壁上还设置有输油口11,所述输油口11经第一输油管路8与所述第一竖直管路3连通,所述第二竖直管路4经第二输油管路9与所述输油口11连通;所述第一竖直管路3和所述第二竖直管路4均延伸至所述下阀体2的下端面;所述第一竖直管路3包括第一窄径管路302及第一窄径管路302向下连接的第一宽径管路301,所述第二水平管路6与所述第一宽径管路301连通,所述第一输油管路8与所述第一窄径管路302连通;所述第二竖直管路4包括第二窄径管路402及第二窄径管路402向下连接的第二宽径管路401,所述第一水平管路5与所述第二宽径管路401连通,所述第二输油管路9与所述第二窄径管路402连通;所述第一水平管路5包括背离第二竖直管路4的第三宽径管路501以及靠近所述第二竖直管路4且与所述第二竖直管路4的第二宽径管路401连通的第三窄径管路502;所述第二水平管路6与所述第一竖直管路3的第一宽径管路301连通时穿过所述第一水平管路5的第三宽径管路50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管5路也连通;所述第一宽径管路30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窄径管路302,所述第二宽径管路401与所述第三宽径管路501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宽径管路301的直径,所述第二窄径管路402与所述第三窄径管路502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窄径管路302的直径;所述第二水平管路6的直径等于或小于各所述窄径管路的直径;所述第二水平管路6和所述第三宽径管路501内分别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输油口11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下阀体2下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的螺纹盲孔12。所述第一宽径管路301内用于放置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上端托顶第一钢珠堵住所述第一窄径管路302;所述第二宽径管路401内用于放置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上端托顶第二钢珠堵住所述第二窄径管路402;所述第三宽径管路501内用于放置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上端托顶第三钢珠堵住所述第三窄径管路502。所述第一竖直管路3在所述下阀体2的下表面处变粗形成第一连接槽9,所述第二竖直管路4在所述下阀体2的下表面处变粗形成第二连接槽10。所述第二水平管路6和第二第一水平管路的第三宽径管路501分别螺丝顶死,其中第三宽径管路501的第三弹簧和第三钢珠由螺丝顶住。上阀体1内的圆柱形空腔用于安装活塞,顶针孔101用于安装顶针。在制作千斤顶时,第一宽径管路301的下端口与油缸相连,以便在需要油缸下落时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液压千斤顶的阀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千斤顶的阀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本体,呈不规则六边形结构,所述阀体本体包括上阀体和上阀体下方的下阀体,所述上阀体包括上端为开口的圆柱形空腔,所述圆柱形空腔下端设置有与下阀体内的第一竖直管路连通的顶针孔,所述下阀体内紧靠所述第一竖直管路还设置有第二竖直管路,所述下阀体内还设置有第一水平管路和第二水平管路,其中所述第一水平管路与第二竖直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水平管路与所述第一竖直管路连通,且所述第二水平管路与所述第一竖直管路连通时穿过所述第一水平管路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管路也连通,所述下阀体一侧壁上还设置有输油口,所述输油口经第一输油管路与所述第一竖直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竖直管路经第二输油管路与所述输油口连通;所述第一竖直管路和所述第二竖直管路均延伸至所述下阀体的下端面;所述第一竖直管路包括第一窄径管路及第一窄径管路向下连接的第一宽径管路,所述第二水平管路与所述第一宽径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输油管路与所述第一窄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竖直管路包括第二窄径管路及第二窄径管路向下连接的第二宽径管路,所述第一水平管路与所述第二宽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输油管路与所述第二窄径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水平管路包括背离第二竖直管路的第三宽径管路以及靠近所述第二竖直管路且与所述第二竖直管路的第二宽径管路连通的第三窄径管路;所述第二水平管路与所述第一竖直管路的第一宽径管路连通时穿过所述第一水平管路的第三宽径管路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宽径管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窄径管路,所述第二宽径管路与所述第三宽径管路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宽径管路的直径,所述第二窄径管路与所述第三窄径管路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窄径管路的直径;所述第二水平管路的直径等于或小于各所述窄径管路的直径;所述第二水平管路和所述第三宽径管路内分别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输油口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下阀体下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的螺纹盲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千斤顶的阀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本体,呈不规则六边形结构,所述阀体本体包括上阀体和上阀体下方的下阀体,所述上阀体包括上端为开口的圆柱形空腔,所述圆柱形空腔下端设置有与下阀体内的第一竖直管路连通的顶针孔,所述下阀体内紧靠所述第一竖直管路还设置有第二竖直管路,所述下阀体内还设置有第一水平管路和第二水平管路,其中所述第一水平管路与第二竖直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水平管路与所述第一竖直管路连通,且所述第二水平管路与所述第一竖直管路连通时穿过所述第一水平管路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管路也连通,所述下阀体一侧壁上还设置有输油口,所述输油口经第一输油管路与所述第一竖直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竖直管路经第二输油管路与所述输油口连通;所述第一竖直管路和所述第二竖直管路均延伸至所述下阀体的下端面;所述第一竖直管路包括第一窄径管路及第一窄径管路向下连接的第一宽径管路,所述第二水平管路与所述第一宽径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输油管路与所述第一窄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竖直管路包括第二窄径管路及第二窄径管路向下连接的第二宽径管路,所述第一水平管路与所述第二宽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输油管路与所述第二窄径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水平管路包括背离第二竖直管路的第三宽径管路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议
申请(专利权)人:张建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