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油压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6607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4 0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千斤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立式油压千斤顶。该立式油压千斤顶包括千斤顶主体、底座、顶帽、油压泵体和外套,所述油压泵体包括揿手、泵芯、泵体和连杆,所述千斤顶主体包括活塞机构和油缸,所述活塞机构包括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活塞头和调整螺杆,所述活塞头与所述第二活塞杆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活塞头的外侧壁上设有一圈矩形凹槽,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矩形凹槽内,所述密封圈包括尼龙密封圈和圆形密封圈,所述尼龙密封圈设于所述圆形密封圈上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千斤顶
,具体地说是一种立式油压千斤顶
技术介绍
千斤顶在机修领域的使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小型的千斤顶,更是得到了各行各业的认可。现有的千斤顶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不停的挪动位置来满足使用的需求,这时,普通的千斤顶并没有类似拎环的设计,在使用时极其的不便。因此,现阶段来说,急需一种具有拎环的千斤顶来满足使用的需求。其次,一般的千斤顶在外观上都是直接拼接并焊接在一起,并没有采用相互嵌入式的结构再焊接在一起,因此现有的千斤顶在美观程度上具有一定局限性。其三,一般的千斤顶在使用时间过长之后,其顶头极易松动甚至脱落,影响着千斤顶的使用,无形中增加了成本,浪费了资源。其四,一般的千斤顶都是采用单节的结构来实现的,其有限的举升高度影响着千斤顶的实用性,无法满足更好的举升要求。其五,现有的千斤顶在内部密封结构上无法做到更好的密封,往往会出现因为密封条之间的空隙而漏气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便于挪动、举升高度更高、密闭效果更好的立式油压千斤顶。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立式油压千斤顶,包括千斤顶主体、底座、顶帽、油压栗体和外套,所述外套包裹于所述千斤顶主体外侧,所述外套的上部嵌入所述顶帽内,所述外套的下部嵌入所述底座内,所述底座设于所述千斤顶主体下部,所述顶帽设于所述千斤顶主体上部,所述油压栗体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外套右侧; 所述油压栗体包括揿手、栗芯、栗体和连杆,所述底座上设有栗体安装槽,所述栗体设于所述栗体安装槽内,所述栗芯设于所述栗体内,所述揿手连接所述栗芯和连杆,所述连杆通过固定销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千斤顶主体包括活塞机构和油缸,所述活塞机构包括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活塞头和调整螺杆,所述第一活塞杆设于所述油缸内部并自由伸缩,所述第二活塞杆设于所述第一活塞杆内部并自由伸缩,所述调整螺杆设于所述第二活塞杆内部并通过弹簧旋转伸缩; 所述活塞头与所述第二活塞杆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活塞头的外侧壁上设有一圈矩形凹槽,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矩形凹槽内,所述密封圈包括尼龙密封圈和圆形密封圈,所述尼龙密封圈设于所述圆形密封圈上部; 所述尼龙密封圈的下部设有开口,所述圆形密封圈嵌入所述开口内,所述圆形密封圈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活塞头设于所述第一活塞杆内部并位于所述第二活塞杆下部,所述活塞头下端面的外侧设有圆弧形凹槽,所述第一活塞杆下端的内壁上设有梯形凹槽,所述梯形凹槽内部设有卡簧,所述卡簧呈圆环形,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卡簧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大小为15mm-20mm,所述卡簧的外径大于所述梯形凹槽的外径。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一圆形开孔,所述外套嵌入所述第一圆形开孔内,并通过满弧焊焊接于所述底座之上,所述外套下部设有缩口,所述缩口的外侧面的夹角δ=15°,所述缩口的外侧面紧贴于所述第一圆形开孔的内壁之上,在所述缩口和第一圆形开孔之间通过满弧焊焊接,所述缩口的过渡段为半径R=20mm圆弧;所述外套的上部设有一圈半径r=20mm的圆弧形封口,所述顶帽的侧壁上设有一圈挡圈,所述圆弧形封口与所述挡圈相抵触,并通过满弧焊焊接在一起;所述外套的侧面上设有一个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有注油孔。所述调整螺杆的上部设有圆柱形凸起,所述圆柱形凸起上设有顶头,所述顶头呈圆柱形,所述顶头的中间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安装于所述圆柱形凸起之上,并采用热相接进行连接固定;所述顶头加热至500°C -600°C,并采用压力机压至所述圆形凸起上。所述第二活塞杆和调整螺杆之间设有弹簧,所述第二活塞杆内部中空,所述第二活塞杆内表面的上部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调整螺杆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之间形成弹簧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弹簧腔内,所述弹簧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者矩形,所述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的牙形与所述弹簧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吻合;所述第一内螺纹的有效长度47mm,所述第二内螺纹布满所述调整螺杆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内螺纹、第二内螺纹和弹簧的螺距相等。所述油缸呈圆柱形,所述油缸设于所述底座之上,所述活塞机构设于所述油缸内部,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一圆形开孔,所述第一圆形开孔内部设有第二圆形开孔,所述油缸的下部嵌入所述第二圆形开孔的内部,并通过焊接连接于所述底座之上,所述第二圆形开孔与所述油缸之间设有一圈圆形倒角,所述油缸外侧通过满弧焊焊接于所述圆形倒角内侧,并紧贴于所述第二圆形开孔;所述圆形倒角呈ε=45°设置,所述圆形倒角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圆形开孔的深度。所述顶帽上设置有拎环,所述顶帽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拎环安装孔,所述拎环嵌入所述拎环安装孔内部,并配合所述拎环安装孔使用并转动;所述拎环的上部夹角α=100°,所述拎环的下部夹角β=89°,所述拎环的左右两边的夹角γ=171° ;所述拎环截面为直径D=8mm的圆形。本专利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立式油压千斤顶包括千斤顶主体、底座、顶帽、油压栗体和外套,所述拎环的设计,解决了一般千斤顶在拿取的时候不方便的难题,使得千斤顶的不用的时候、搬运的时候能更加方便的使用。而且,所述油缸和所述底座之间采用了焊接的方式,使得所述底座能够具有更薄的厚度,而且也增强了所述油缸和所述底座之间的连接的强度。同时,更加增加了所述立式油压千斤顶的美观性和观赏性。其三,双节的结构设计,使得所述立式油压千斤顶具备了更高的举升高度。其四,内部密封条的设计,可以更好的封闭内部的空间,使得千斤顶具有更大的举升力,而且,所述尼龙密封条上开口的设计,可以使得所述尼龙密封条能够更好的贴合所述圆形密封条,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立式油压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立式油压千斤顶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卡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活塞机构的局部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顶头的安装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活塞机构的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剖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调整螺杆的剖面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活塞机构的展开剖面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立式油压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外套的剖面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活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底座的俯视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底座的剖面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顶帽的剖面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尼龙密封圈的剖面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圆形密封圈的剖面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活塞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对应的标号如下: 1、千斤顶主体;2、底座;3、顶帽;4、拎环;5、外套;6、活塞机构;7、油缸;8、第一圆形开孔;9、第二圆形开孔;10、圆形倒角;11、油压栗体;12、拎环安装孔;13、第一活塞杆;14、第二活塞杆;15、调整螺杆;16、缩口 ;17、圆弧形封口 ;18、挡圈;19、凹槽;20、注油孔;21、圆柱形凸起;22、顶头;23圆形通孔;24、第一销轴孔;25、第二销轴孔;26、销轴;27、伸缩槽;28、倒角;29、弹簧;30、第一内螺纹;31、第二内螺纹;32、弹簧腔;33、揿手;34、栗芯;35、栗体;36、连杆;37、栗体安装槽;38、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油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千斤顶主体、底座、顶帽、油压泵体和外套,所述外套包裹于所述千斤顶主体外侧,所述外套的上部嵌入所述顶帽内,所述外套的下部嵌入所述底座内,所述底座设于所述千斤顶主体下部,所述顶帽设于所述千斤顶主体上部,所述油压泵体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外套右侧;所述油压泵体包括揿手、泵芯、泵体和连杆,所述底座上设有泵体安装槽,所述泵体设于所述泵体安装槽内,所述泵芯设于所述泵体内,所述揿手连接所述泵芯和连杆,所述连杆通过固定销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千斤顶主体包括活塞机构和油缸,所述活塞机构包括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活塞头和调整螺杆,所述第一活塞杆设于所述油缸内部并自由伸缩,所述第二活塞杆设于所述第一活塞杆内部并自由伸缩,所述调整螺杆设于所述第二活塞杆内部并通过弹簧旋转伸缩;所述活塞头与所述第二活塞杆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活塞头的外侧壁上设有一圈矩形凹槽,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矩形凹槽内,所述密封圈包括尼龙密封圈和圆形密封圈,所述尼龙密封圈设于所述圆形密封圈上部;所述尼龙密封圈的下部设有开口,所述圆形密封圈嵌入所述开口内,所述圆形密封圈的横截面为圆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连明林国明张君华张小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亿鹏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