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吸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6882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17:15
一种冲击吸收器包括:具有工作空间(5)的壳体(8);存在于工作空间(5)中的缓冲流体(10);设置在工作空间(5)中的活塞单元(11),其具有包含纵向轴线(7)的活塞杆(12)、固定在活塞杆(12)上且将工作空间(5)分隔成第一工作空间部分(17)和第二工作空间部分(19)的活塞(13)、和将第一工作空间部分(17)和第二工作空间部分(19)连接的流通通道(71);以及用于调节冲击吸收器(1)的缓冲力的调节单元(101),其具有用于调节流通通道(71)的有效流动截面积的调节元件(102)以及用于调节元件(102)和活塞杆(12)的配置的自动化调节的调节致动器(105),其中调节单元(101)设置在冲击吸收器(1)的内部。

Shock absorber

\u4e00\u79cd\u51b2\u51fb\u5438\u6536\u5668\u5305\u62ec\uff1a\u5177\u6709\u5de5\u4f5c\u7a7a\u95f4(5)\u7684\u58f3\u4f53(8)\uff1b\u5b58\u5728\u4e8e\u5de5\u4f5c\u7a7a\u95f4(5)\u4e2d\u7684\u7f13\u51b2\u6d41\u4f53(10)\uff1b\u8bbe\u7f6e\u5728\u5de5\u4f5c\u7a7a\u95f4(5)\u4e2d\u7684\u6d3b\u585e\u5355\u5143(11)\uff0c\u5176\u5177\u6709\u5305\u542b\u7eb5\u5411\u8f74\u7ebf(7)\u7684\u6d3b\u585e\u6746(12)\u3001\u56fa\u5b9a\u5728\u6d3b\u585e\u6746(12)\u4e0a\u4e14\u5c06\u5de5\u4f5c\u7a7a\u95f4(5)\u5206\u9694\u6210\u7b2c\u4e00\u5de5\u4f5c\u7a7a\u95f4\u90e8\u5206(17)\u548c\u7b2c\u4e8c\u5de5\u4f5c\u7a7a\u95f4\u90e8\u5206(19)\u7684\u6d3b\u585e(13)\u3001\u548c\u5c06\u7b2c\u4e00\u5de5\u4f5c\u7a7a\u95f4\u90e8\u5206(17)\u548c\u7b2c\u4e8c\u5de5\u4f5c\u7a7a\u95f4\u90e8\u5206(19)\u8fde\u63a5\u7684\u6d41\u901a\u901a\u9053(71)\uff1b\u4ee5\u53ca\u7528\u4e8e\u8c03\u8282\u51b2\u51fb\u5438\u6536\u5668(1)\u7684\u7f13\u51b2\u529b\u7684\u8c03\u8282\u5355\u5143(101)\uff0c\u5176\u5177\u6709\u7528\u4e8e\u8c03\u8282\u6d41\u901a\u901a\u9053(71)\u7684\u6709\u6548\u6d41\u52a8\u622a\u9762\u79ef\u7684\u8c03\u8282\u5143\u4ef6(102)\u4ee5\u53ca\u7528\u4e8e\u8c03\u8282\u5143\u4ef6(102)\u548c\u6d3b\u585e\u6746(12)\u7684\u914d\u7f6e\u7684\u81ea\u52a8\u5316\u8c03\u8282\u7684\u8c03\u8282\u81f4\u52a8\u5668(105)\uff0c\u5176\u4e2d\u8c03\u8282\u5355\u5143(101)\u8bbe\u7f6e\u5728\u51b2\u51fb\u5438\u6536\u5668(1)\u7684\u5185\u90e8\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击吸收器德国专利申请DE102016209824.1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击吸收器。
技术介绍
由DE102010029180A1已知一种冲击吸收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解决的问题在于改进冲击吸收器以使得能以不复杂、尤其自动化并且稳健的方式调节其缓冲作用。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冲击吸收器来解决该问题,所述冲击吸收器包括:具有工作空间的壳体;存在于工作空间中的缓冲流体;设置在工作空间中的活塞单元,该活塞单元具有包含纵向轴线的活塞杆、固定在活塞杆上的活塞和流通通道,所述活塞将工作空间分隔成第一工作空间部分和第二工作空间部分,所述流通通道将第一工作空间部分和第二工作空间部分连接;以及用于调节冲击吸收器的缓冲力的调节单元,该调节单元具有用于调节流通通道的有效流动截面积的调节元件以及用于调节元件和活塞杆的配置的自动化调节的调节致动器,其中调节单元设置在冲击吸收器的内部。根据本专利技术,已发现用于调节冲击吸收器的缓冲力的调节单元设置在冲击吸收器的内部。调节单元尤其设置在冲击吸收器的壳体中。这种冲击吸收器具有特别紧凑的形式。冲击吸收器、特别是调节单元具有增强的功能整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冲击吸收器可例如用于移动车辆座椅,特别是货车或乘用车中的座椅。不需要冲击吸收器与设置在外部的调节单元进行单独的电子机械联接。这引起减小的结构尺寸。不需要调节单元与冲击吸收器之间的位于冲击吸收器外部的传力元件。壳体包括其中存在缓冲流体的工作空间。在工作空间中设置有活塞单元,该活塞单元具有包含纵向轴线的活塞杆和固定在活塞杆上的活塞,该活塞将工作空间分隔成第一工作空间部分和第二工作空间部分。调节单元也可设置在活塞杆内。活塞杆相对于壳体沿纵向轴线的移位可引起位于活塞杆内部的调节单元至少部分地和/或至少暂时地设置在壳体的外部。调节单元的这种布置应理解为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上的“在冲击吸收器的内部”。第一工作空间部分和第二工作空间部分通过流通通道互相连接。调节单元包括调节元件,可利用该调节元件调节流通通道的有效流动截面积。对于自动化调节,使用调节调节元件和活塞杆的配置的调节致动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冲击吸收器尤其与通过电磁阀管控的冲击吸收器相比具有设计简化、不复杂的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冲击吸收器紧凑,节省空间,并且故障率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冲击吸收器实现了在1秒以下、特别是在500ms以下、尤其在300ms以下的时间间隔内的调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冲击吸收器的另一主要优点在于不需要永久的通电,即永久的电力供给。与调节单元信号连通以用于流通通道的有效流动截面积的特定调节的控制装置简化了缓冲力的自动化调节。特别地,可以借助于从控制单元传输到调节单元的特定控制信号来完成调节元件对活塞杆的特定调节。其中调节元件和活塞杆可关于纵向轴线相对于彼此旋转的可调性使得实现了流通通道的流动截面积的有利的直接调节。其中调节元件可关于纵向轴线转动的冲击吸收器的实施方式使得实现了不复杂的设计。特别地,调节元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活塞杆中。调节元件尤其可关于活塞杆并且特别是关于壳体被旋转驱动。其中调节元件被设计为沿纵向轴线具有阶梯、尤其是多个阶梯的轴肩——其中轴肩的至少一个阶梯具有垂直于纵向轴线取向的非圆形截面区域——的调节元件的实施方式使得实现了形成流通通道的多个通孔的特定的、尤其是分步的覆盖。分步意味着轴肩在平行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具有不同长度,使得形成在活塞杆的侧壁中的流通开口被覆盖或开放,取决于调节元件关于活塞杆的相对旋转位置。其中调节元件可关于纵向轴线轴向地移动的冲击吸收器的实施方式使得实现了调节元件的不复杂的设计。借助于调节元件的轴向移位来调节缓冲作用。借助于运动装置,尤其是调节致动器的旋转驱动移动被变换为调节元件的轴向位移。调节元件尤其可相对于活塞杆移动,特别是在驱动作用下。调节元件被设计为主轴螺母或调节元件被设计为针阀的调节元件的有利实施方式使得实现了调节元件的轴向可调性的不复杂的实施。调节元件一体地设置在活塞杆中的一体化布置特别节省空间。特别地,已发现可有效地利用活塞杆,其原因在于可利用其中存在的容积作为用于调节单元的结构空间。特别地,不需要在冲击吸收器的内部或外部创建另外的结构空间以便收纳调节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增强的功能性和相同的结构尺寸的设计是可以的。活塞杆具有筒状设计的冲击吸收器使得实现了调节单元的有效集成。筒状意味着活塞杆是空心的。有利的是活塞杆的外部轮廓是圆形的。有利的是活塞杆的内部轮廓是圆形的。特别地,所述内部轮廓也可具有不同形状,其尤其关于纵向轴线是非圆形。尤其与调节单元、特别是调节致动器信号连通的位置识别单元简化了缓冲作用的调节,特别是在冲击吸收器与电源分离的情况下。位置识别单元尤其与调节单元信号连通。位置识别单元尤其与控制单元信号连通。用于限定调节元件的基准位置的基准元件特别是借助于编码器简化了即时位置识别。基准元件例如可以是基准标记或多转编码器。特别地,基准元件被设计为机械基准,特别是端部止挡元件。当调节元件触靠基准元件时,这引起调节致动器的电机电流的显著上升。控制单元可在达到基准元件时检测电机电流的这种显著上升。其中调节致动器被设计为旋转驱动器、特别是电动机的冲击吸收器使得实现了调节致动器的不复杂的设置。用于密封活塞杆的腔体的密封元件确保了缓冲流体不会经活塞杆从冲击吸收器的工作空间意外逸出。密封元件例如被设计为O形环并且它在活塞杆的内筒体面径向地密封调节单元。密封元件沿纵向轴线的位置能以各种方式建立。例如,可设想将调节元件密封在活塞杆中。调节元件尤其设置成与冲击吸收器的工作空间对向。也可以将密封元件安置在调节致动器的与工作空间背离的上侧。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尤其调节元件和调节致动器由缓冲流体、特别是缓冲油包围。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更多有利实施方式、另外的特征和细节将从以下借助于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显现。图1示出穿过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器的纵向截面的透视图,图2示出根据图1的调节单元的第一布置的放大局部视图,图3示出调节单元的第二布置下的对应于图2的视图,图4示出第一布置下的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器的穿过具有集成的调节单元的活塞杆的纵截面,图5示出调节单元处于第二布置下的对应于图4的图,图6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调节运动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3所示的冲击吸收器1是流体冲击吸收器。由这里参考的DE102010029180A1得知这种流体冲击吸收器的设计和功能。冲击吸收器1包括壳体4,该壳体具有壳体第一端2和壳体第二端16。壳体4在壳体第一端2由引导和密封单元3封闭。在壳体第二端16,壳体4包括第二紧固元件15。壳体4围出工作空间5和均衡空间6。壳体4具有纵向轴线7。特别地,它构造成至少部分地关于中心轴线7旋转对称。壳体4可属于双壁设计。特别地,它包括内壳体8和外壳体9。外壳体9包围内壳体8。外壳体9尤其可与内壳体8同心地布置。因此,均衡空间6形成为环形筒状腔体。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替代变型中,外壳体9也可设置成从内壳体8偏置,使得均衡空间6沿其圆周具有可变的、也就是非恒定的宽度。在这种情况下,均衡空间6可尤其拓扑收缩地设计。工作空间5充填有缓冲流体10。缓冲流体10尤其是液压油。均衡空间6部分地充填有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冲击吸收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击吸收器,包括a.具有工作空间(5)的壳体(8),b.存在于所述工作空间(5)中的缓冲流体(10),c.设置在所述工作空间(5)中的活塞单元(11),该活塞单元具有i.具有纵向轴线(7)的活塞杆(12),ii.固定在所述活塞杆(12)上的活塞(13),该活塞将所述工作空间(5)分隔成第一工作空间部分(17)和第二工作空间部分(19),iii.将所述第一工作空间部分(17)和所述第二工作空间部分(19)连接的流通通道(71),d.用于调节所述冲击吸收器(1)的缓冲力的调节单元(101),该调节单元具有i.用于调节所述流通通道(71)的有效流动截面积的调节元件(102),ii.用于所述调节元件(102)和所述活塞杆(12)的配置的自动化调节的调节致动器(105),其中,所述调节单元(101)设置在所述冲击吸收器(1)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03 DE 102016209824.11.一种冲击吸收器,包括a.具有工作空间(5)的壳体(8),b.存在于所述工作空间(5)中的缓冲流体(10),c.设置在所述工作空间(5)中的活塞单元(11),该活塞单元具有i.具有纵向轴线(7)的活塞杆(12),ii.固定在所述活塞杆(12)上的活塞(13),该活塞将所述工作空间(5)分隔成第一工作空间部分(17)和第二工作空间部分(19),iii.将所述第一工作空间部分(17)和所述第二工作空间部分(19)连接的流通通道(71),d.用于调节所述冲击吸收器(1)的缓冲力的调节单元(101),该调节单元具有i.用于调节所述流通通道(71)的有效流动截面积的调节元件(102),ii.用于所述调节元件(102)和所述活塞杆(12)的配置的自动化调节的调节致动器(105),其中,所述调节单元(101)设置在所述冲击吸收器(1)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调节单元(101)信号连通以用于所述流通通道(71)的有效流动截面积的特定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102)和所述活塞杆(12)能关于所述纵向轴线(7)相对于彼此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102)能关于所述纵向轴线(7)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102)被设计为轴肩,所述轴肩具有沿所述纵向轴线(7)的阶梯部,其中所述轴肩的至少一个阶梯部具有垂直于所述纵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博雷尔F·斯特凡
申请(专利权)人:苏斯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