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配药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65893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用配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液配药机器人。包括工作台,在工作台上设置有固定座,在固定座上开设有用于固定输液瓶及药品瓶的固定槽,在固定座的下方沿工作台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由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杠,所述固定座与滚珠丝杠的丝母固定,在工作台的上方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开瓶装置、消毒装置、吸药注射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低人工参与程度的输液配药机器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降低护士的劳动强度,因此亦可削减因人体接触过多而发生药品污染的几率。

A kind of robot for infusion and dispensing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dispensing, and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n infusion dispensing robot. Including the table, on the table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groove for fixing the infusion bottle and a medicine bottle in a fixed seat, under the fixed seat length direction along the table is driven by the motor ball screw, the fixed seat and the ball screw nut is fixed on the top. The table is arranged sequentially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bottle opening device, disinfection device, suction drug injec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fusion dispensing robot with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and lower level of manual participation.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the nurses, and therefore can also reduce the risk of drug pollution caused by excessive human conta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液配药机器人
本技术属于医用配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液配药机器人。
技术介绍
输液已成为疾病治疗中的常用手段,大多数医院的输液配药过程如下:病人自药房取来输液用溶媒(输液瓶装)及治疗药物(药品瓶装),治疗药物主要装入安瓿瓶、西林瓶中(如图8(a)和(b)所示);再将上述物品递交予输液室护士进行配药,护士核对信息后将输液瓶及药品瓶打开,很多新进护理人员因经验较少,常常在安瓿瓶开启过程中划伤手部;然后对输液瓶和西林瓶瓶口的穿刺部分(橡胶塞)进行消毒;再用注射器将安瓿瓶中的液体药物吸出或将西林瓶中的固体药物溶解;最后将药物瓶中的药品注射入配套的输液瓶中。护士每天需进行大量的配药工作,一方面护士的工作量较大、耗时长、易产生疲劳,患者较多时需增大护士配置且易发生配药混淆的情况;另一方面人体携带细菌种类较多,人工直接过多的参与配药过程,无法避免的将细菌带至输液瓶及注射器上,且药品污染的几率随着注射器穿刺橡胶塞次数的增多而提高。因此现在急需一种用在医院输液室的尽可能降低护士工作量、同时降低药品污染几率的自动配药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低人工参与程度的输液配药机器人。本技术可有效降低护士的劳动强度,因此亦可削减因人体接触过多而发生药品污染的几率。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液配药机器人,包括工作台,在工作台上设置有固定座,在固定座上开设有用于固定输液瓶和药品瓶的固定槽,在固定座的下方沿工作台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由第四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杠,所述固定座与滚珠丝杠的丝母固定,在工作台的上方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开瓶装置、消毒装置、吸药注射装置;所述开瓶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气缸,在第一气缸的下方设置有竖直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气缸的活塞固接,在第一电机的下方设置有水平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气缸固接;还包括开瓶器,在开瓶器的下表面开设有供安瓿瓶上部穿入的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的开口固设有用于开瓶的环形砂盘,所述开瓶器的外侧壁与第二气缸的活塞固接。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依次设置了开瓶装置、消毒装置、吸药注射装置,并通过可移动的固定座将需进行上述加工的输液瓶和药品瓶按顺序送到待加工工位,代替传统的手动操作,全程尽可能降低人力消耗,避免因人员接触过多而产生的药品污染现象的发生。优选地:所述消毒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三气缸,在第三气缸的下方设置有竖直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三气缸的活塞固接,在第二电机的下方设置有消毒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消毒器固接;所述消毒器包括固定块,在固定块的下表面开设有用于放置消毒棉的第二凹槽,还包括水平的消毒液管,所述消毒液管的一端开设有出液孔、另一端设置有由第四气缸控制的可沿消毒液管内壁移动的加压片,所述加压片与消毒液管的内侧壁密封,所述消毒液管与第二凹槽通过出液孔连通。优选地:所述吸药注射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五气缸,在第五气缸的下方设置有竖直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与第五气缸的活塞固接,在第三电机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另一端边缘开设有半圆孔,还包括夹固板,所述夹固板上开设有半圆孔,所述固定板与夹固板的半圆孔对接,形成与注射器尺寸相配合的用于固定注射器筒身的圆形,所述夹固板的一侧与固定板铰接、另一侧与固定板卡扣连接,还包括控制注射器活塞上下移动的活塞驱动机构。优选地:所述活塞驱动机构包括竖直固设在固定板上的第六气缸,在第六气缸的上方设置有与第六气缸活塞固接的限位夹,所述限位夹为倾倒的“凵”字形结构,在限位夹的一侧壁端部开设有供注射器活塞轴置入的弧形孔,所述限位夹的另一侧壁位于注射器活塞柄的上方。优选地:在工作台的上方设置有辅助台,所述第一气缸、第三气缸、第五气缸均固定在辅助台上。优选地:所述固定药品瓶的固定槽至少设置一个。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开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消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吸药注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开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消毒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中活塞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a)是安瓿瓶的结构示意图,(b)是西林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工作台;2、吸药注射装置;3、消毒装置;4、开瓶装置;5、第五气缸;6、第三气缸;7、第一气缸;8、第三电机;9、固定板;10、第六气缸;11、限位夹;12、固定块;13、消毒液管;14、第四气缸;15、第二电机;16、第二气缸;17、开瓶器;18、第一电机;19、固定座;20、滚珠丝杠;21、辅助台;22、夹固板;23、第四电机;24、第一凹槽;25、环形砂盘;26、第二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参见图1,本技术包括工作台1,在工作台1上设置有固定座19,在固定座19上开设有用于固定输液瓶及药品瓶的固定槽,在固定座19的下方沿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由第四电机23驱动的滚珠丝杠20,所述固定座19与滚珠丝杠20的丝母固定,在工作台1的上方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开瓶装置4、消毒装置3、吸药注射装置2。参见图2和图5,所述开瓶装置4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气缸7,在第一气缸7的下方设置有竖直的第一电机18,所述第一电机18与第一气缸7的活塞固接,在第一电机18的下方设置有水平的第二气缸16,所述第一电机18的输出轴与第二气缸16固接;还包括开瓶器17,在开瓶器17的下表面开设有供安瓿瓶上部穿入的第一凹槽24,在第一凹槽24的槽口设置有用于开瓶的环形砂盘25,所述开瓶器17的外侧壁与第二气缸16的活塞固接。参见图3,所述消毒装置3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三气缸6,在第三气缸6的下方设置有竖直的第二电机15,所述第二电机15与第三气缸6的活塞固接,在第二电机15的下方设置有消毒器,所述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与消毒器固接;所述消毒器包括固定块12,参见图6,为固定块12的剖视图,在固定块12的下表面开设有用于放置消毒棉的第二凹槽26,还包括水平的消毒液管13,所述消毒液管13一端开设有出液孔、另一端设置有由第四气缸14控制的可沿消毒液管13内壁移动的加压片,所述加压片与消毒液管13的内侧壁密封,所述消毒液管13与第二凹槽26通过出液孔连通,在消毒器与第二电机15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固定块12、第四气缸14均与连接板固接,所述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与连接板固接。参见图4,所述吸药注射装置2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五气缸5,在第五气缸5的下方设置有竖直的第三电机8,所述第三电机8与第五气缸5的活塞固接,在第三电机8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的一端与第三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另一端边缘开设有半圆孔,还包括夹固板22,所述夹固板22上开设有半圆孔,所述固定板9与夹固板22的半圆孔对接,形成与注射器尺寸相配合的用于固定注射器筒身的圆形,所述夹固板22的一侧与固定板9铰接、另一侧与固定板9卡扣连接,还包括控制注射器活塞上下移动的活塞驱动机构。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实际使用中患者可能需输多套药品,一套药品包括一瓶溶媒和至少一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输液配药机器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液配药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在工作台(1)上设置有固定座(19),在固定座(19)上开设有用于固定输液瓶和药品瓶的固定槽,在固定座(19)的下方沿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由第四电机(23)驱动的滚珠丝杠(20),所述固定座(19)与滚珠丝杠(20)的丝母固定,在工作台(1)的上方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开瓶装置(4)、消毒装置(3)、吸药注射装置(2);所述开瓶装置(4)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气缸(7),在第一气缸(7)的下方设置有竖直的第一电机(18),所述第一电机(18)与第一气缸(7)的活塞固接,在第一电机(18)的下方设置有水平的第二气缸(16),所述第一电机(18)的输出轴与第二气缸(16)固接;还包括开瓶器(17),在开瓶器(17)的下表面开设有供安瓿瓶上部穿入的第一凹槽(24),在第一凹槽(24)的开口固设有用于开瓶的环形砂盘(25),所述开瓶器(17)的外侧壁与第二气缸(16)的活塞固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配药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在工作台(1)上设置有固定座(19),在固定座(19)上开设有用于固定输液瓶和药品瓶的固定槽,在固定座(19)的下方沿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由第四电机(23)驱动的滚珠丝杠(20),所述固定座(19)与滚珠丝杠(20)的丝母固定,在工作台(1)的上方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开瓶装置(4)、消毒装置(3)、吸药注射装置(2);所述开瓶装置(4)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气缸(7),在第一气缸(7)的下方设置有竖直的第一电机(18),所述第一电机(18)与第一气缸(7)的活塞固接,在第一电机(18)的下方设置有水平的第二气缸(16),所述第一电机(18)的输出轴与第二气缸(16)固接;还包括开瓶器(17),在开瓶器(17)的下表面开设有供安瓿瓶上部穿入的第一凹槽(24),在第一凹槽(24)的开口固设有用于开瓶的环形砂盘(25),所述开瓶器(17)的外侧壁与第二气缸(16)的活塞固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配药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装置(3)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三气缸(6),在第三气缸(6)的下方设置有竖直的第二电机(15),所述第二电机(15)与第三气缸(6)的活塞固接,在第二电机(15)的下方设置有消毒器,所述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与消毒器固接;所述消毒器包括固定块(12),在固定块(12)的下表面开设有用于放置消毒棉的第二凹槽(26),还包括水平的消毒液管(13),所述消毒液管(13)的一端开设有出液孔、另一端设置有由第四气缸(14)控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翔
申请(专利权)人:微企天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