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端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6032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9 04:43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端盖,属于电机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电机端盖包括端盖本体及设于端盖本体的上散热结构、下散热结构、角散热结构;上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凸缘、第二散热凸缘、第三散热凸缘、第四散热凸缘;下散热结构包括正对第一散热凸缘设置的第一散热环组、正对第二散热凸缘设置的第二散热环组、正对第三散热凸缘设置的第三散热环组、正对第四散热凸缘设置的第四散热环组;第一散热凸缘和第二散热凸缘上设有若干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电机端盖,结构简单,能在端盖四周边侧以及拐角处散热,并且能加快热量从电机端盖与电机机壳连接侧散热至所述电机端盖与外界空气连通侧,散热效率高。

An efficient heat dissipating motor end cover

An efficient heat dissipating motor end cover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motor. The motor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omprising an end cap body and a cover body on the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corner structure for cooling; cooling structure includes a first heat radiating flange, flange, second third, fourth heat radiating flange flange; under the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first radiating flang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heat dissipation ring group, is second set the second heat radiating flange ring group, is the third set of third heat radiating flange ring group, is the fourth set of fourth heat radiating flange ring group;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heat radiating flange flang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through holes. The motor end cover of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heat dissipation at the side and side corners of the end cover and corners, and can accelerate the heat dissipation from the connecting end of the motor end cover to the motor housing to the connecting side of the motor end cover and the external air,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端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端盖。
技术介绍
电机是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一种设备,主要由定子、转子、外壳、端盖等部分构成。在电机使用中,电机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当热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电机就不能使用了,否则就会发生绝缘击穿,使电机烧坏。现有散热通过电机本身的散热能力进行散热,但散热效果不佳。而现有的电机端盖无散热筋,电机在工作时间很长的情况下,温度很高,仅仅依靠电机机壳上的散热筋,电机内部的热量不容易散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兼顾机壳周围的边侧、拐角处的全方位散热、散热效率高的电机端盖。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高效散热的电机端盖,包括端盖本体、设于端盖本体上端的上散热结构、设于端盖本体下端的下散热结构、以及设于所述端盖本体四角的角散热结构;所述上散热结构包括从外至内设于所述端盖本体的第一散热凸缘、第二散热凸缘、第三散热凸缘、第四散热凸缘;所述下散热结构包括从外至内设于所述端盖本体的第一散热环组、第二散热环组、第三散热环组、第四散热环组,且所述第一散热环组正对所述第一散热凸缘设置,所述第二散热环组正对所述第二散热凸缘设置,所述第三散热环组正对所述第三散热凸缘设置,所述第四散热环组正对所述第四散热凸缘设置;其中,至少在上述凸缘中的第一散热凸缘和第二散热凸缘上设有若干通孔,该通孔贯通于所述第一散热凸缘与所述第一散热环组之间、以及贯通于所述第二散热凸缘与所述第二散热环组之间。作为优选,所述角散热结构包括散热角孔,所述散热角孔内由若干散热条分割成多个散热次孔。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散热凸缘、所述第二散热凸缘、第三散热凸缘、第四散热凸缘的宽度逐渐变小。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散热凸缘、所述第二散热凸缘、第三散热凸缘、第四散热凸缘之间相邻凸缘的间隔距离逐渐变大。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散热环组、第二散热环组、第三散热环组、第四散热环组均具有台阶散热环,且台阶散热环的台阶高度自所述电机端盖本体由外至内的方向逐渐变低。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散热凸缘、所述第二散热凸缘、第三散热凸缘、第四散热凸缘的高度相等。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散热凸缘、所述第二散热凸缘、第三散热凸缘、第四散热凸缘的高度自所述电机端盖本体由外至内的方向逐渐变高。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散热环组、第二散热环组、第三散热环组、第四散热环组具有不同数量的台阶散热环。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散热凸缘与所述第二散热凸缘上的通孔交错分布。作为优选,所述通孔开在多个台阶散热环构成的第一散热环组和多个台阶散热环构成的第二散热环组上。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端盖,结构简单,能兼顾端盖边侧、拐角处的全方位散热,并且能加快热量从电机端盖与电机机壳连接侧散热至所述电机端盖与外界空气连通侧,散热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端盖的仰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端盖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端盖,包括端盖本体21、设于端盖本体21上端的上散热结构、设于端盖本体21下端的下散热结构、以及设于所述端盖本体21四角的角散热结构。电机端盖安装于电机机壳两端,用于封闭电机机壳内的电机本体,如转子、电机轴等。当电机正常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本专利技术电机端盖通过下散热结构将热量带出,并经所述上散热结构将热量进一步散失,同时利用四角的角散热结构进行拐角处散热,如此实现全方位散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端盖的仰视图。所述下散热结构包括从外至内设于所述端盖本体21的第一散热环组231、第二散热环组232、第三散热环组233、第四散热环组234。所述第一散热环组231、第二散热环组232、第三散热环组233、第四散热环组234均具有台阶散热环,且台阶散热环的台阶高度自所述电机端盖本体21由外至内的方向逐渐变低。也就是说,第一散热环组231、第二散热环组232、第三散热环组233、第四散热环组234构成了使电机端盖本体下端部内凹的结构,且每个散热环组的台阶越靠近轴心,台阶高度越靠近内凹中心。这样,当装配于电机机壳上时,以便于热量在风扇作用下从该内凹结构加速散出。进一步,所述第一散热环组231、第二散热环组232、第三散热环组233、第四散热环组234具有不同数量的台阶散热环。考虑越靠近电机机壳端面,热量集中多,则将所述第一散热环组231的散热环设置最多,其他散热环组内的散热环相应减少;优选如图所示,所述第一散热环组231、第二散热环组232、第三散热环组233、第四散热环组234依次具有4、3、2、1阶由散热环组成的台阶。也可将所述第一散热环组231与所述第二散热环组232的间距、所述第二散热环组232与所述第三散热环组233的间距、所述第三散热环组233与所述第四散热环组234的间距设置为从端盖外侧向内逐渐增大。进一步,所述散热环组上还开设有通孔235,所述通孔可开设于散热环组内的某一散热环上,或相邻多个散热环上。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端盖的俯视图。所述上散热结构包括从外至内设于所述端盖本体21的第一散热凸缘241、第二散热凸缘242、第三散热凸缘243、第四散热凸缘244。上述凸缘均自端盖本体21向外凸起而成,该凸缘以圆台方式形成。所述第一散热环组231正对所述第一散热凸缘241设置,所述第二散热环组232正对所述第二散热凸缘242设置,所述第三散热环组233正对所述第三散热凸缘243设置,所述第四散热环组234正对所述第四散热凸缘244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环组231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散热凸缘241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二散热环组232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散热凸缘242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三散热环组233的宽度与所述第三散热凸缘243的宽度一致,所述第四散热环组234的宽度与所述第四散热凸缘244的宽度一致。也可在宽度不一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散热凸缘241、所述第二散热凸缘242、第三散热凸缘243、第四散热凸缘244的宽度逐渐变小;或者所述第一散热凸缘241、所述第二散热凸缘242、第三散热凸缘243、第四散热凸缘244之间相邻凸缘的间隔距离逐渐变大。另外,所述第一散热凸缘241、所述第二散热凸缘242、第三散热凸缘243、第四散热凸缘244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散热凸缘241、所述第二散热凸缘242、第三散热凸缘243、第四散热凸缘244相当于设于电机端盖上端的散热筋用来表面散热。或者,所述第一散热凸缘241、所述第二散热凸缘242、第三散热凸缘243、第四散热凸缘244的高度自所述电机端盖本体21由外至内的方向逐渐变高,也就是随下散热结构的内凹结构形成凸起结构,这样扩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在散热环组上开设的通孔,可贯通正对设置的凸缘。至少在第一散热环组231与第一散热凸缘241上、第二散热环组232与第二散热凸缘242上设置贯通的通孔。为了兼顾各个方向散热情况,所述第一散热凸缘与所述第二散热凸缘上的通孔235交错分布。如图2所示,第一散热凸缘241上设有四组通孔,且每组有3个;第二散热凸缘242上设有四组通孔,且每组有3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端盖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端盖,包括端盖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端盖本体上端的上散热结构、设于端盖本体下端的下散热结构、以及设于所述端盖本体四角的角散热结构;所述上散热结构包括从外至内设于所述端盖本体的第一散热凸缘、第二散热凸缘、第三散热凸缘、第四散热凸缘;所述下散热结构包括从外至内设于所述端盖本体的第一散热环组、第二散热环组、第三散热环组、第四散热环组,且所述第一散热环组正对所述第一散热凸缘设置,所述第二散热环组正对所述第二散热凸缘设置,所述第三散热环组正对所述第三散热凸缘设置,所述第四散热环组正对所述第四散热凸缘设置;其中,至少在上述凸缘中的第一散热凸缘和第二散热凸缘上设有若干通孔,该通孔贯通于所述第一散热凸缘与所述第一散热环组之间、以及贯通于所述第二散热凸缘与所述第二散热环组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端盖,包括端盖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端盖本体上端的上散热结构、设于端盖本体下端的下散热结构、以及设于所述端盖本体四角的角散热结构;所述上散热结构包括从外至内设于所述端盖本体的第一散热凸缘、第二散热凸缘、第三散热凸缘、第四散热凸缘;所述下散热结构包括从外至内设于所述端盖本体的第一散热环组、第二散热环组、第三散热环组、第四散热环组,且所述第一散热环组正对所述第一散热凸缘设置,所述第二散热环组正对所述第二散热凸缘设置,所述第三散热环组正对所述第三散热凸缘设置,所述第四散热环组正对所述第四散热凸缘设置;其中,至少在上述凸缘中的第一散热凸缘和第二散热凸缘上设有若干通孔,该通孔贯通于所述第一散热凸缘与所述第一散热环组之间、以及贯通于所述第二散热凸缘与所述第二散热环组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散热结构包括散热角孔,所述散热角孔内由若干散热条分割成多个散热次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凸缘、所述第二散热凸缘、第三散热凸缘、第四散热凸缘的宽度逐渐变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鸿孙远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鸿远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