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炊具的温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2884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6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热炊具的温控器,属于厨房电器领域,解决了现有温控器测温不准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热炊具的温控器包括感温帽、设在所述感温帽内的感温元件和用于支撑所述感温元件的温控器支架,所述感温帽套装在所述温控器支架,所述感温帽和/或温控器支架上设有用于减少二者接触面积的隔热凸起。通过隔热凸起的设置,避免感温帽内表面和温控器支架外表面大面积接触,二者之间有了较多的装配间隙,从而减少了感温帽向温控器支架的热传导,减小感温帽上的热量流失,感温元件可以更加准确、有效地感知感温帽所接收的热量,从而提升测温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热炊具的温控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厨房烹饪电器,尤其涉及一种电热炊具的温控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电热炊具,如电饭煲、电压力锅、炒菜机、电磁炉等,一般都会在加热容器上设置温控器,通过温控器可以实时检测烹饪温度,以达到较佳烹饪效果,同时也能起到防干烧的作用,现有温控器的构造通常是在感温帽内安装感温元件,感温元件被固定在支架上,感温帽套装在支架上并与感温元件接触,感温元件通过感温帽传递的热量来实现测温,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感温帽与支架大面积接触,感温帽有部分热量直接传导至支架上,这部分热量的损耗导致感温元件无法准确获取温度信息,测温存在滞后性和不准确性,进而也降低了电热炊具的烹饪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热炊具的温控器,提升温控器的测温准确性。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热炊具的温控器,包括感温帽、设在所述感温帽内的感温元件和用于支撑所述感温元件的温控器支架,所述感温帽套装在所述温控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帽和/或温控器支架上设有用于减少二者接触面积的隔热凸起。在上述电热炊具的温控器中,所述隔热凸起设在所述温控器支架的外表面。在上述电热炊具的温控器中,所至述隔热凸起与所述感温帽内表面形成面接触、线接触或者点接触。在上述电热炊具的温控器中,所述隔热凸起设在所述感温帽的内表面。在上述电热炊具的温控器中,所至述隔热凸起与所述温控器支架外表面形成面接触、线接触或者点接触。在上述电热炊具的温控器中,所述温控器支架的外表面设置第一隔热凸起,所述感温帽的内表面设置第二隔热凸起。在上述电热炊具的温控器中,所述隔热凸起包括凸点、凸块、凸筋中的至少一种。在上述电热炊具的温控器中,所述隔热凸起的凸出长度为1mm~5mm。在上述电热炊具的温控器中,所述感温元件紧贴所述感温帽进行测温。在上述电热炊具的温控器中,所述感温元件包括热敏电阻和/或热熔断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电热炊具的温控器,包括感温帽、设在所述感温帽内的感温元件和用于支撑所述感温元件的温控器支架,所述感温帽套装在所述温控器支架,所述感温帽和/或温控器支架上设有用于减少二者接触面积的隔热凸起。通过隔热凸起的设置,避免感温帽内表面和温控器支架外表面大面积接触,二者之间有了较多的装配间隙,从而减少了感温帽向温控器支架的热传导,减小感温帽上的热量流失,感温元件可以更加准确、有效地感知感温帽所接收的热量,从而提升测温准确性。本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温控器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温控器的横向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顶”、“底”、“内”、“外”、“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实施例一参照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一提出的电热炊具的温控器,包括感温帽1、设在感温帽1内的感温元件和用于支撑感温元件的温控器支架2,感温帽1套装在温控器支架2,温控器支架2上设有用于减少二者接触面积的隔热凸起。现有温控器组装完成后,感温帽侧壁与温控器支架侧面完全接触,这样可以防止感温帽晃动,但在使用过程中,感温帽有部分热量直接热传导至温控器支架上,这部分热量的流失导致感温元件无法准确获取温度信息,测温存在滞后性和不准确性,本实施例通过温控器支架2上的隔热凸起,将感温帽1内表面与温控器支架2外表面隔开,使二者之间存在装配间隙,减少了感温帽1向温控器支架2的热传导,减小感温帽1上的热量流失,感温元件可以更加准确、有效地感知感温帽1所接收的热量,从而提升测温准确性。具体实现时,本实施例主要是在温控器支架2侧面分布隔热凸起,保证感温帽侧壁12与温控器支架2侧面不接触,而温控器支架2顶面与感温帽顶壁11之间由于感温元件的存在,二者通常是不接触的,本实施例在温控器支架2顶面边缘部位设置隔热凸起,防止感温帽顶壁11和温控器支架2顶面的边缘部分接触,其他的实施例中,温控器支架顶面也可以不设置隔热凸起,但无论是否设置隔热凸起,感温元件始终紧贴感温帽顶壁11,以便感温元件能快速感知感温帽1温度。优选的,温控器支架2侧面的隔热凸起为凸筋,为达到更好的效果,采用环形凸筋6和竖直凸筋5相结合的方式,温控器支架2具有配合感温帽1的支撑柱20,感温帽1套装在支撑柱20上,本实施例中所指的温控器支架2侧面也即支撑柱20的侧面201,温控器支架2顶面也即支撑柱20的顶面202,支撑柱侧面201周向间隔分布多条轴向的竖直凸筋5,在支撑柱侧面201底部沿着周向方向设置环形凸筋6,这多条竖直凸筋5均匀分布,确保支撑柱侧面201与感温帽侧壁12内表面整周均不接触,且在感温帽1套装到支撑柱20后,环形凸筋6和竖直凸筋5均与感温帽侧壁12内表面相抵,提高感温帽1安装稳定性,避免感温帽1松动而影响使用效果。根据本实施例所述方案之构思,本领域技术人员亦可想到,在温控器支架侧面设置螺旋凸筋或者其他曲线状的凸筋,隔热凸起也不局限于凸筋,还可以是凸点或者凸块,凸筋与感温帽侧壁内表面之间可以形成面接触或者线接触,凸点或者凸块与感温帽侧壁内表面之间可以形成线接触或者点接触,进一步减少接触面积,减少热量传导。这些隔热凸起可以规则分布,也可以是不规则分布,比如温控器支架外侧面半周分布隔热凸起,温控器支架外侧面的另外半周仍有部分与感温帽侧壁内表面接触,但相比现有技术,温控器支架与感温帽的接触面积减少很多,同样可以到达本技术的目的,这样的方案也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实施例所述的隔热凸起的凸出长度为1mm~5mm,也即感温帽侧壁12内表面与温控器支架2侧面至少能够形成1mm~5mm的装配间隙,如果隔热凸起的凸出长度小于1mm,二者间的装配间隙过小,隔热效果不明显;如果隔热凸起的凸出长度大于5mm,隔热效果没有明显提升且浪费材料,隔热凸起的优选的凸出长度可以是1mm、2mm、3mm、4mm、5mm。本实施例的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热炊具的温控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热炊具的温控器,包括感温帽、设在所述感温帽内的感温元件和用于支撑所述感温元件的温控器支架,所述感温帽套装在所述温控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帽和/或温控器支架上设有用于减少二者接触面积的隔热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炊具的温控器,包括感温帽、设在所述感温帽内的感温元件和用于支撑所述感温元件的温控器支架,所述感温帽套装在所述温控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帽和/或温控器支架上设有用于减少二者接触面积的隔热凸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炊具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凸起设在所述温控器支架的外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炊具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凸起与所述感温帽内表面形成面接触、线接触或者点接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炊具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凸起设在所述感温帽的内表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炊具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凸起与所述温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张雪峰倪笑业陈俊辉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