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式焦炉,所述的炉体为隧道式结构,在该炉体每侧均设置有若干个燃烧室和一个总烟道,该总烟道和每个燃烧室通过支烟道相连,在该总烟道上设置有排气口,而在燃烧室中可选择性地设置有煤气喷嘴,该煤气喷嘴和煤气管道相连,所述的燃烧室和炉腔之间设置有导热层;在该炉体的顶部开设有焦炉气支管,通过该焦炉气支管和焦炉气总管相连;该炉腔中设置有若干个活动的炉车,该炉车上部设置有置放煤的平台,该平台中设置有若干个相互横向通道,该横向通道上壁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冷装、冷出的方式,因此使得炼焦时热量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能够连续生产,同时无有害气体排放,完全满足环保要求。(*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焦炉综合煤化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隧道式焦炉。
技术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化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随之各式各样炉型的焦炉先后问世,并投入生产,如萍乡炉、七五炉、八九炉、连体炉等。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这些炉型的焦炉,在煤化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但是,到高度重视环保、充分利用能源的今天,这些炉型的焦炉,它们的问题明显暴露出来烟气排放污染严重,能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这些炉型的焦炉又先后被淘汰,尚存于生产使用中的仅有机焦炉。随着时代的发展,机焦炉的不足也在暴露,机焦炉的进煤、出焦都是热进热出,出焦时,机侧和焦侧的炉门必须同时打开,此间就要泻露大量的焦炉气,在焦炭由推焦机推上灭焦车到灭焦塔,在整个灭焦过程中,不断有大量的有害气体散发;而且这种炉型的焦炉建造耗资巨大。上述炉型的焦炉,都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煤化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冷装、冷出并且连续生产、以及无有害气体排放的新型隧道式焦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隧道式焦炉,包含有炉体和炉腔,其中所述的炉体为隧道式结构,在该炉体每侧均设置有若干个燃烧室和一个总烟道,该总烟道和每个燃烧室通过支烟道相连,在该总烟道上设置有排气口,而在燃烧室中可选择性地设置有煤气喷嘴,该煤气喷嘴和煤气管道相连,所述的燃烧室和炉腔之间设置有导热层;在该炉体的顶部开设有焦炉气支管,通过该焦炉气支管和焦炉气总管相连;该炉腔中设置有若干个活动的炉车,该炉车上部设置有置放煤的平台,该平台中设置有若干个相互横向通道,该横向通道上壁开设有通孔。另外,所述的炉体上设置有保温层。所述的炉体和该平台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相应的密封凹槽和凸起。所述的炉体上设置有金属固定框。本技术隧道式焦炉,用于综合煤化生产线,是一种煤炭综合深加工的生产设施。本技术由燃烧室、焦化室、焦炉气室、总烟道、支烟道、炉车等组成,隧道式焦炉的燃烧室和焦化室是完全隔绝的,燃烧室燃烧后的烟气,经支烟道通入总烟道,再经热回收锅炉进入烟筒排放。焦化室上方是焦炉气室,焦炉气经焦炉气支管通入焦炉气总管,再经热回收锅炉通入化工区,提取化工原料后的净化煤气存入煤气库。存入煤气库的煤气,一部分供焦炉加热,一部分送用户或做其它用途。炉车上有用隔热材料做的隔热层,有用高铝砖砌成的热对流道。炼焦时,将精煤压置在炉车车面上。压置在炉车上的精煤,成蜂窝状大块型煤。装好煤的炉车,一辆顶一辆,从隧道式焦炉内以适当的速度通过,经隧道式焦炉内的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蒸气灭焦带而成焦。本技术由于隧道式焦炉采用冷装、冷出的方式,整个炼焦过程基本上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下进行,因此使得炼焦时热量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能够连续生产,同时无有害气体排放,完全满足环保要求。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使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使用于生产线时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隧道式焦炉的横向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隧道式焦炉的局部C-C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隧道式焦炉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隧道式焦炉的局部B-B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5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隧道式焦炉的结构示意图,该隧道式焦炉包含有炉体200和炉腔220,其中本隧道式焦炉的炉体200为一个长隧道形状,炉体200内有活动的炉车208,该炉车208安装固定于轨道上,在该炉车208上放置有待焦化的大块状的蜂窝煤221,该煤体上设置有和下述的炉车平台上的通孔相对应的孔洞203,该孔洞203上宽下窄,以便于热能的流动,这样,多个孔洞的存在有利于煤的熟热,并且加快了焦化的时间;在该炉体200的两侧均匀设置有许多个燃烧室201和一个总烟道212,该总烟道212和每个燃烧室201通过支烟道313相连,总烟道212上设有排气口(图中未示),通过该排气口和外部的管道(如图1中的外部烟道16)相连。根据工艺生产的要求,在多个燃烧室201有选择地选定部分燃烧室201,燃烧室201设有上焰道301和下焰道302,如图3所示,在上焰道的下方设置有空气道206,该空气道206中容置有煤气喷嘴207,如图2、图3所示,这些煤气喷嘴207通过煤气支管210和煤气总管209相连,在煤气支管210上设置有控制阀门211。借助该空气道206引入大量的富含有氧气的空气,煤气在燃烧室201中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能和烟气,热能通过燃烧室201的内壁传递到炉腔220中,而烟气则通过上焰道301、下焰道302、支烟道313排放到总烟道212中,最后通过外部烟道16排至热回收水蒸气室22(即热回收锅炉)中,产生蒸气,废气经过环保处理后通过烟筒23排至大气中。如附图2所示,炉车208的车面上设置有平台222,其为隔热层,该炉车上部设置有置放煤的平台222,该平台222中设置有若干个相互横向通道223,该横向通道上壁开设有通孔224,该横向通道223形成了热对流通道,热对流道上方有通孔。在炉车208的耐火层平台222两侧有和炉体内凸棱226相吻合的密封凹槽227。炉车208从轨道415推入炉体200后,与炉体200合成一个密闭的焦化室202,焦化室202和燃烧室201由硅材料制成的内炉壁(此为导热层)相互隔绝,焦化室202上方为焦炉气室203,焦炉气经焦炉气支管204通入焦炉气总管道205,焦炉气通过焦炉气管道17、26,焦油管道27,先后进行余热回收,和在化工区28提取化工原料,如图1所示,净化后的煤气存入煤气库11。存入煤气库的煤气一部分供焦炉加热,通过供焦炉煤气管12送至供焦炉煤气控制13,剩余的部分送往用户或其它用途。炼焦时,将精煤压置在炉车208的车面平台222上,成大块状蜂窝型煤,此时煤的孔径及其分布需要同平台222上的通孔224相配合。然后炉车208一辆顶一辆进入隧道式焦炉内。经炉内的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蒸气灭焦带而成焦。另外,为了增加炉体的结构强度和减少热量流失,在其外侧设置有金属固定框314和保温层230,如图2、3所示。综上所述,本技术从使用目的上、效能上、进步性及新颖性等观点进行阐述,其具有的实用进步性,已符新型专利法所强调的功能增进及实用要件,本技术以上的实施说明及附图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局限本技术,是以,举凡与本技术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者,均应属本技术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隧道式焦炉,包含有炉体和炉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为隧道式结构,在该炉体每侧均设置有若干个燃烧室和一个总烟道,该总烟道和每个燃烧室通过支烟道相连,在该总烟道上设置有排气口,而在燃烧室中可选择性地设置有煤气喷嘴,该煤气喷嘴和煤气管道相连,所述的燃烧室和炉腔之间设置有导热层;在该炉体的顶部开设有焦炉气支管,通过该焦炉气支管和焦炉气总管相连;该炉腔中设置有若干个活动的炉车,该炉车上部设置有置放煤的平台,该平台中设置有若干个相互横向通道,该横向通道上壁开设有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式焦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上设置有保温层。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隧道式焦炉,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式焦炉,包含有炉体和炉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为隧道式结构,在该炉体每侧均设置有若干个燃烧室和一个总烟道,该总烟道和每个燃烧室通过支烟道相连,在该总烟道上设置有排气口,而在燃烧室中可选择性地设置有煤气喷嘴,该煤气喷嘴和煤气 管道相连,所述的燃烧室和炉腔之间设置有导热层;在该炉体的顶部开设有焦炉气支管,通过该焦炉气支管和焦炉气总管相连;该炉腔中设置有若干个活动的炉车,该炉车上部设置有置放煤的平台,该平台中设置有若干个相互横向通道,该横向通道上壁开 设有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阴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阴云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