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出式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1794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挤出式铸造模具,包括上模座,所述上模座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上模座的底部设置有下模座,所述支撑柱远离上模座的一端贯穿下模座并延伸至下模座的内部,所述支撑柱的内侧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滑槽的设置,达到了滑块在滑槽内滑动的效果,通过模板的设置,达到了带动凸模移动的效果,通过铸造槽和挤压带的设置,达到了对工件挤压加工的效果,最后通过成型腔和挤出口的设置,达到了工件挤压成型,然后从挤出口出来的效果,最后通过压膜板的设置,达到了在凸模回程时防止凸模表面粘附材料的效果,同时解决了凸模回程时容易粘附材料,影响生产成型质量的问题。

An extrusion die casting mo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xtrusion casting mould, comprising an upper die seat, wherei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of the upper die seat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 column, the upper die seat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lower die base, the supporting column from the upper die seat through the end of the die holder and extends to the inner die holder, the support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groove of the inner sliding chute, connected with the slider. The utility model is set up through the chute, the sliding chute in effect, through the template settings, to drive effect of punch movement, through the casting groove and the extrusion zone set up to the workpiece extrusion effect, finally through the extrusion molding cavity and setting to workpiece extrusion from the extrusion molding, and then the results of the laminated plate setting, so as to prevent the punch surface adhesion material results in convex die returntrip also solve the convex die returntrip easy adhesion material, affect the production quality of the mo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挤出式铸造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挤出式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铸造是比较经济的毛坯成形方法,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更能显示出它的经济性,如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缸盖、船舶螺旋桨以及精致的艺术品等,另外,铸造的零件尺寸和重量的适应范围很宽,金属的种类几乎不受限制,零件在具有一般机械性能的同时,还具有耐磨、耐腐蚀、吸震等综合性能,这是其他金属成形方法如锻、轧、焊、冲等所做不到的,因此在机器制造业中用铸造方法生产的毛坯零件,在数量和吨位上迄今仍是最多的,但压铸件在成型过程中,由于某些部位填充不完整,当欠铸部位严重时,便导致铸件的形状不符合图纸要求,同时,由于在铸造过程中,铸件的收缩空间较大,同时凸模回程时容易粘附材料,影响生产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挤出式铸造模具,具备凸模回程时不易粘附材料,提高生产成型质量的优点,解决了凸模回程时容易粘附材料,影响生产成型质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挤出式铸造模具,包括上模座,所述上模座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上模座的底部设置有下模座,所述支撑柱远离上模座的一端贯穿下模座并延伸至下模座的内部,所述支撑柱的内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正面延伸至滑槽的外部,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外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模板,且模板位于两个滑块之间,所述模板底部的中轴处固定连接有凸模,所述凸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带,所述下模座的中轴处开设有与凸模配合使用的铸造槽,所述铸造槽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压膜板,所述铸造槽内腔的底部开设有成型腔,所述下模座底部的中轴处开设有挤出口,所述挤出口与成型腔的底部连通,所述下模座的顶部且位于铸造槽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凹槽内腔的一端贯穿模板并延伸至模板的外部与上模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位于模板外部一端的表面套接有弹簧,且弹簧与下模座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模板的底部且位于凸模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垫。优选的,所述压膜板的顶部且位于凸模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密封垫配合使用的第二密封垫。优选的,所述滑槽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垫与滑槽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凹槽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二缓冲垫与固定杆底部的表面相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滑槽的设置,达到了滑块在滑槽内滑动的效果,通过模板的设置,达到了带动凸模移动的效果,通过铸造槽和挤压带的设置,达到了对工件挤压加工的效果,最后通过成型腔和挤出口的设置,达到了工件挤压成型,然后从挤出口出来的效果,最后通过压膜板的设置,达到了在凸模回程时防止凸模表面粘附材料的效果,同时解决了凸模回程时容易粘附材料,影响生产成型质量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第一缓冲垫的设置,可以使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时防止撞击内壁,增加缓冲力,通过第二缓冲垫的设置,可以在模板下压时带动弹簧收缩,达到缓冲作用,通过固定杆的设置,在模板下压时不会发生偏移现象,通过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的设置,可以使凸模在铸造槽内工作时对接触面进行密封,防止空气进入,影响生产成型质量,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凸模在铸造槽内工作时,接触面密封不好,影响生产成型质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座、2支撑柱、3下模座、4滑槽、5滑块、6模板、7凸模、8挤压带、9铸造槽、10压膜板、11成型腔、12挤出口、13凹槽、14固定杆、15弹簧、16第一密封垫、17第二密封垫、18第一缓冲垫、19第二缓冲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挤出式铸造模具,包括上模座1,上模座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上模座1的底部设置有下模座3,支撑柱2远离上模座1的一端贯穿下模座3并延伸至下模座3的内部,支撑柱2的内侧开设有滑槽4,滑槽4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第一缓冲垫18,第一缓冲垫18与滑槽4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缓冲垫18的设置,可以使滑块5在滑槽4内滑动时防止撞击内壁,增加缓冲力,滑槽4内滑动连接有滑块5,滑块5的正面延伸至滑槽4的外部,滑块5位于滑槽4外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模板6,模板6的底部且位于凸模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垫16,且模板6位于两个滑块5之间,模板6底部的中轴处固定连接有凸模7,凸模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带8,下模座3的中轴处开设有与凸模7配合使用的铸造槽9,铸造槽9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压膜板10,压膜板10的顶部且位于凸模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密封垫16配合使用的第二密封垫17,通过第一密封垫16和第二密封垫17的设置,可以使凸模7在铸造槽9内工作时对接触面进行密封,防止空气进入,影响生产成型质量,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凸模7在铸造槽9内工作时,接触面密封不好,影响生产成型质量的问题,铸造槽9内腔的底部开设有成型腔11,下模座3底部的中轴处开设有挤出口12,挤出口12与成型腔11的底部连通,下模座3的顶部且位于铸造槽9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垫19,第二缓冲垫19与固定杆14底部的表面相接触,通过第二缓冲垫19的设置,可以在模板6下压时带动弹簧15收缩,达到缓冲作用,凹槽13内设置有固定杆14,通过固定杆14的设置,在模板6下压时不会发生偏移现象,固定杆14远离凹槽13内腔的一端贯穿模板6并延伸至模板6的外部与上模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杆14位于模板6外部一端的表面套接有弹簧15,且弹簧15与下模座3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滑槽4的设置,达到了滑块5在滑槽4内滑动的效果,通过模板6的设置,达到了带动凸模7移动的效果,通过铸造槽9和挤压带8的设置,达到了对工件挤压加工的效果,最后通过成型腔11和挤出口12的设置,达到了工件挤压成型,然后从挤出口12出来的效果,最后通过压膜板10的设置,达到了在凸模7回程时防止凸模7表面粘附材料的效果,同时解决了凸模7回程时容易粘附材料,影响生产成型质量的问题。使用时,通过下压模板6带动滑块5在滑槽4移动,同时模板6在下压时带动弹簧15进行收缩,凸模7跟随模板6向下运动,在进入铸造槽9内部时挤压带8对工件进行挤压工作,第一密封垫16与第二密封垫17接触,防止接触面进入空气,然后成型腔11内将挤压后的工件挤压成型,通过挤出口12出来即可。综上所述:该挤出式铸造模具,通过模板6、凸模7、挤压带8、铸造槽9、压膜板10、成型腔11、挤出口12和凹槽13的配合,解决了凸模7回程时容易粘附材料,影响生产成型质量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挤出式铸造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挤出式铸造模具,包括上模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所述上模座(1)的底部设置有下模座(3),所述支撑柱(2)远离上模座(1)的一端贯穿下模座(3)并延伸至下模座(3)的内部,所述支撑柱(2)的内侧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内滑动连接有滑块(5),所述滑块(5)的正面延伸至滑槽(4)的外部,所述滑块(5)位于滑槽(4)外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模板(6),且模板(6)位于两个滑块(5)之间,所述模板(6)底部的中轴处固定连接有凸模(7),所述凸模(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带(8),所述下模座(3)的中轴处开设有与凸模(7)配合使用的铸造槽(9),所述铸造槽(9)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压膜板(10),所述铸造槽(9)内腔的底部开设有成型腔(11),所述下模座(3)底部的中轴处开设有挤出口(12),所述挤出口(12)与成型腔(11)的底部连通,所述下模座(3)的顶部且位于铸造槽(9)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内设置有固定杆(14),所述固定杆(14)远离凹槽(13)内腔的一端贯穿模板(6)并延伸至模板(6)的外部与上模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4)位于模板(6)外部一端的表面套接有弹簧(15),且弹簧(15)与下模座(3)的底部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出式铸造模具,包括上模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所述上模座(1)的底部设置有下模座(3),所述支撑柱(2)远离上模座(1)的一端贯穿下模座(3)并延伸至下模座(3)的内部,所述支撑柱(2)的内侧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内滑动连接有滑块(5),所述滑块(5)的正面延伸至滑槽(4)的外部,所述滑块(5)位于滑槽(4)外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模板(6),且模板(6)位于两个滑块(5)之间,所述模板(6)底部的中轴处固定连接有凸模(7),所述凸模(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带(8),所述下模座(3)的中轴处开设有与凸模(7)配合使用的铸造槽(9),所述铸造槽(9)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压膜板(10),所述铸造槽(9)内腔的底部开设有成型腔(11),所述下模座(3)底部的中轴处开设有挤出口(12),所述挤出口(12)与成型腔(11)的底部连通,所述下模座(3)的顶部且位于铸造槽(9)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工业人快速成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