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管子冲孔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1763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工位管子冲孔模,包括:下模座、上模座、多个外导柱、侧冲工位、正冲工位;所述上模座通过多个外导柱固定于所述下模座的上方,且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之间设有侧冲工位、正冲工位,所述侧冲工位设置于所述正冲工位旁边;述侧冲工位包括侧冲固定装置、侧冲装置,所述正冲工位包括固定于下模座上的正冲固定装置、固定于上模座下方的正冲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多个冲孔工位集成在下模座上,避免冲孔工位分散,运输起来非常不方便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A multi - position tube, Chong Kongmo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ulti station pipe punching die, comprises a lower mold seat and an upper die base, a plurality of outer guide column and side punching station, the station is red; the upper die seat through a plurality of outer guide post is fixed on the lower die on the top of the base, and the upper die holder with the lower mold seat is provided with side punching station, Masaoki station, the station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blanking punching station is next to the station; side punching side punching device, including fixed side punching device, the punching station includes is fixed on the lower die seat is fixed at a fixing device, on the upper die seat is punch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integrates a plurality of punching positions on the lower die seat, so as to avoid the dispersing of the punching position and the problem of very in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low work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位管子冲孔模
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多工位管子冲孔模。
技术介绍
汽车消音器孔管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加工制成:一种是在平板上冲孔后卷圆制成;另一种是在管子上钻孔。显而易见,这两种方法均具有加工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的缺陷。随着模具的不断发展,一些冲孔模具也随之而生,但是现有技术当中的冲孔模具存在至少两种缺陷:一是由于多次定位,累积误差导致冲孔时精度不高,容易造成冲孔偏差;二是冲孔时,管子插入和拔出非常不方便,三是目前管子的冲孔工位比较分散,管子在不同工位上进行冲孔时需将管子搬运到相应工位上,运输起来非常不方便,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工位管子冲孔模,解决目前管子的冲孔工位比较分散,管子在不同工位上进行冲孔时需将管子搬运到相应工位上,运输起来非常不方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工位管子冲孔模,包括:下模座、上模座、多个外导柱、侧冲工位、正冲工位;所述上模座通过多个外导柱固定于所述下模座的上方,且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之间设有侧冲工位、正冲工位,所述侧冲工位设置于所述正冲工位旁边;所述侧冲工位包括侧冲固定装置、侧冲装置,所述侧冲固定装置的两侧对称设有一侧冲装置,所述侧冲固定装置固定管子,所述侧冲装置包括侧冲滑块、固定于下模座上的滑块固定座、固定于上模座下方的滑块推动装置、设置于侧冲滑块上的侧冲冲头,所述侧冲滑块设置于滑块固定座上,所述滑块推动装置设置于侧冲滑块上方,所述侧冲冲头指向管子待侧冲孔位置;所述正冲工位包括固定于下模座上的正冲固定装置、固定于上模座下方的正冲装置,所述正冲固定装置固定管子,所述正冲装置的下方设有正冲冲头,所述正冲冲头指向管子待正冲孔位置。进一步,所述侧冲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管子中部的侧冲定位块、用于固定管子一端的第一管子端部定位装置,所述第一管子端部定位装置包括第一管子端部固定座、第一凹模芯棒,所述第一凹模芯棒的一端固定于第一管子端部固定座,所述第一凹模芯棒的另一端深入管子一端内部,所述侧冲定位块固定于所述下模座,且位置可调。进一步,所述正冲固定装置包括多个用于固定管子中部的正冲定位块、用于固定管子一端的第二管子端部定位装置,所述第二管子端部定位装置包括第二管子端部固定座、第二凹模芯棒,所述第二凹模芯棒的一端固定于第二管子端部固定座,所述第二凹模芯棒的另一端深入管子一端内部,每个所述正冲定位块都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下模座。进一步,所述下模座的下方设有下托板。进一步,所述下模座与下托板之间设有多个下模腿。本技术将多个冲孔工位集成在下模座上,避免冲孔工位分散,运输起来非常不方便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还可以在下模板上添加不同方向上的冲孔工位,实现1次冲多个位置,减少冲压与定位次数,这样既能提高精度又能提高效率。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下模座上安装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工位管子冲孔模,参考附图1-2所示,包括:下模座2、上模座1、多个外导柱8、侧冲工位、正冲工位。上模座1通过多个外导柱8固定于下模座2的上方,且上模座1与下模座2之间设有侧冲工位、正冲工位,侧冲工位设置于正冲工位旁边;下模座2的下方设有下托板9,下模座2与下托板9之间设有多个下模腿901。侧冲工位包括侧冲固定装置4、侧冲装置3,侧冲固定装置4的两侧对称设有一侧冲装置3,侧冲固定装置4固定管子5,侧冲装置3包括侧冲滑块302、固定于下模座2上的滑块固定座303、固定于上模座1下方的滑块推动装置301、设置于侧冲滑块302上的侧冲冲头304,侧冲滑块302设置于滑块固定座303上,滑块推动装置301设置于侧冲滑块302上方,侧冲冲头304指向管子待侧冲孔位置。其中,侧冲固定装置4包括用于固定管子5中部的侧冲定位块402、用于固定管子5一端的第一管子端部定位装置401,第一管子端部定位装置401包括第一管子端部固定座4011、第一凹模芯棒4012,第一凹模芯棒401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管子端部固定座4011,第一凹模芯棒4012的另一端深入管子5一端内部,侧冲定位块402固定于下模座2,且位置可调,以便精确固定管子。侧冲装置3工作时,滑块推动装置301向下运动,带动侧冲滑块302水平运动,进而实现向管子侧面冲孔。正冲工位包括固定于下模座2上的正冲固定装置7、固定于上模座1下方的正冲装置6,正冲固定装置7固定管子,正冲装置6的下方设有正冲冲头601,正冲冲头601指向管子待正冲孔位置。正冲固定装置7包括多个用于固定管子中部的正冲定位块702、用于固定管子一端的第二管子端部定位装置701,第二管子端部定位装置701包括第二管子端部固定座7011、第二凹模芯棒7012,第二凹模芯棒701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管子端部固定座7011,第二凹模芯棒7012的另一端深入管子一端内部,每个正冲定位块702都通过螺钉固定于下模座2。工作原理:当侧冲时,首先将管子通过侧冲固定装置固定,即将第一凹模芯棒深入到管子一端内部,再调整侧冲定位块的位置,精确固定管子,然后开启侧冲固定装置两侧的侧冲装置,同时向管子进行侧冲;当正冲时,首先将管子通过正冲固定装置固定,即将第二凹模芯棒深入到管子一端内部,在调整多个正冲定位块的定位位置,保证冲孔精度,然后开启正冲装置,正冲冲头对管子待正冲孔位置向下运动实现正冲孔。本技术将多个冲孔工位集成在下模座上,避免冲孔工位分散,运输起来非常不方便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的侧冲工位采用位置可调节的侧冲定位块,正冲工位采用多个正冲定位块的设计便于精确固定管子,保障冲孔精度,避免多次定位,同时还可以定位形状不规则的管子,并对形状不规则的管子进行冲孔,大大增加多工位管子冲孔模的使用范围。本技术还可以在下模板上添加不同方向上的冲孔工位,实现1次冲多个位置,减少冲压与定位次数,这样既能提高精度又能提高效率。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极其等同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工位管子冲孔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工位管子冲孔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座、上模座、多个外导柱、侧冲工位、正冲工位;所述上模座通过多个外导柱固定于所述下模座的上方,且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之间设有侧冲工位、正冲工位,所述侧冲工位设置于所述正冲工位旁边;所述侧冲工位包括侧冲固定装置、侧冲装置,所述侧冲固定装置的两侧对称设有一侧冲装置,所述侧冲固定装置固定管子,所述侧冲装置包括侧冲滑块、固定于下模座上的滑块固定座、固定于上模座下方的滑块推动装置、设置于侧冲滑块上的侧冲冲头,所述侧冲滑块设置于滑块固定座上,所述滑块推动装置设置于侧冲滑块上方,所述侧冲冲头指向管子待侧冲孔位置;所述正冲工位包括固定于下模座上的正冲固定装置、固定于上模座下方的正冲装置,所述正冲固定装置固定管子,所述正冲装置的下方设有正冲冲头,所述正冲冲头指向管子待正冲孔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管子冲孔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座、上模座、多个外导柱、侧冲工位、正冲工位;所述上模座通过多个外导柱固定于所述下模座的上方,且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之间设有侧冲工位、正冲工位,所述侧冲工位设置于所述正冲工位旁边;所述侧冲工位包括侧冲固定装置、侧冲装置,所述侧冲固定装置的两侧对称设有一侧冲装置,所述侧冲固定装置固定管子,所述侧冲装置包括侧冲滑块、固定于下模座上的滑块固定座、固定于上模座下方的滑块推动装置、设置于侧冲滑块上的侧冲冲头,所述侧冲滑块设置于滑块固定座上,所述滑块推动装置设置于侧冲滑块上方,所述侧冲冲头指向管子待侧冲孔位置;所述正冲工位包括固定于下模座上的正冲固定装置、固定于上模座下方的正冲装置,所述正冲固定装置固定管子,所述正冲装置的下方设有正冲冲头,所述正冲冲头指向管子待正冲孔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管子冲孔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冲固定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有颖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杰立信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