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1570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5:05
提供一种流量调节阀,能够有效地降低流体(制冷剂)通过时的噪音,并且能够实现大开度区域的压力损失的降低。在经由连通空间(34)将阀室(14)和阀口(第一阀口)(16)连通的小流量通路的阀口(第二阀口)(36)的阀室(14)侧以及阀口(16)侧,具体而言,在阀轴(20)的连结轴(29)的连通路(上侧连通路)(29w)以及阀芯(32)的阀芯部件(38)的连通路(下侧连通路)(38w),配置有将流经该小流量通路的流体中的气泡细化的消音部件(71、72)。

Flow regulating valve

A flow regulating valve is provided,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oise when the fluid (refrigerant) passes through, and can reduce the pressure loss in the large open area. In the connected space (34) the valve chamber (14) and the valve (the first valve) (16) the small flow passage between the valve port (second valve) (36) (14) of the valve chamber and the valve port side (16) side, in particular, the valve shaft (20) the connecting shaft (29) connected pathways (side even pathway) (29w) and (32) the spool valve core component (38) even (even lower pathway) pathway (38W), equipped with noise components of bubble refining fluid will flow through the small flow path in the (71, 7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量调节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在例如热泵式制冷制热系统等中调节制冷剂流量的流量调节阀,特别涉及一种能够降低流体(制冷剂)通过时的噪音的流量调节阀。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流量调节阀的一例,已知一种电动阀,具备:阀主体,该阀主体设有阀室以及带有阀口(节流孔)的阀座;以及阀芯,该阀芯根据来自阀座的上升量使流经阀口的流体的流量变化,阀芯通过例如专利文献1、2等所记载的那样的螺纹进给式升降驱动机构而以与阀座接触、分离或靠近、远离的方式升降,该螺纹进给式升降驱动机构由设有外螺纹的阀轴、设有内螺纹的轴承部件、以及步进电动机等构成。然而,在将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流量调节阀组合到例如热泵式制冷制热系统的情况下,有如下问题:所述阀口打开到规定开度,流入至阀室的制冷剂从阀室经由形成于阀芯与阀口之间的间隙流出时,容易产生连续的噪音(流体通过音)。更详细而言,流入至阀口的流体(制冷剂)是气体和液体的混合状态(气液二相流),即,当经由阀室向阀口流动的流体中混入有气泡时,在该气泡通过阀口时,使急剧的压力变动在其流入侧与流出侧产生,由于该压力变动而产生大的噪音。特别是,在小开度区域(阀开度(阀芯的上升量)小的区域),一般地,所述阀口的流体的流路(阀芯与阀口之间的间隙)非常狭窄,因此流体中的气泡的影响增大,更容易产生所述的大的噪音(流体通过音)。对于这样的问题,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在阀室内配置细化流体中的气泡的部件(消音部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7283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8990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289538号公报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大开度区域(阀开度大的区域),所述阀口的流体的流路(阀芯与阀口之间的间隙)扩大,因此难以产生所述的那样大的噪音(流体通过音),另一方面,充分确保通过阀口的流量的必要性提高。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流体中的气泡在由所述消音部件分解细化的状态下流入阀芯与阀口之间的间隙,因此在通过阀口时,在其流入侧与流出侧不产生急剧的压力变动,能够降低所述的噪音。但是,所述消音部件以将阀室的流入口侧与流出口侧始终隔开的方式固定于阀主体,因此,在需要确保通过阀口的流量的大开度区域,有如下问题:阻碍流体向阀口流动,压力损失(压损)增大,且难以获得适当的制冷剂流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量调节阀,能够有效地降低流体(制冷剂)通过时的噪音,并且能够实现大开度区域的压力损失的降低。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流量调节阀的特征在于,基本上具备:阀主体,该阀主体设有阀室以及第一阀口;阀轴,该阀轴升降自如地配置于所述阀室内;升降驱动部,该升降驱动部用于使所述阀轴升降;以及阀芯,该阀芯以包围所述阀轴的下端部外周的方式滑动自如地外插于所述阀轴,且与所述阀轴的升降动作连动地被驱动,在所述阀芯设有第一阀芯部,该第一阀芯部根据上升量使流经所述第一阀口的流体的流量变化,形成有小流量通路,该小流量通路经由在所述阀轴的下端部附近通过所述阀芯划分出的连通空间将所述阀室和所述第一阀口连通,并且,在所述阀轴设有第二阀芯部,该第二阀芯部根据上升量使流经设于所述小流量通路的第二阀口的流体的流量变化,所述流量调节阀构成为,在所述第二阀芯部的上升量在规定量以下时,成为所述第一阀口通过所述第一阀芯部关闭并且根据所述第二阀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阀口的上升量来控制流量的小流量控制状态,在所述第二阀芯部的上升量超过所述规定量时,成为所述阀芯伴随着所述阀轴的上升而上升并且所述第一阀芯部将所述第一阀口打开的大流量控制状态,在所述小流量通路中的所述第二阀口的所述阀室侧以及所述第一阀口侧,配置有将流经所述小流量通路的流体中的气泡细化的消音部件。优选的是,所述阀芯通过施力部件而被向所述第一阀口的闭阀方向施力,并且,在所述第二阀芯部的上升量超过所述规定量时,所述阀芯通过设于所述阀轴的凸缘状卡定部克服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提升。优选的是,所述阀芯由筒状的连动部件和阀芯部件构成,所述筒状的连动部件滑动自如地外插于所述阀轴中的所述第二阀芯部的上侧,所述阀芯部件连结于所述连动部件的下端开口,且设有所述第一阀芯部。在更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小流量通路由上侧连通路、所述连通空间以及下侧连通路构成,所述上侧连通路设于所述阀轴以将所述阀室和所述连通空间连通,所述下侧连通路设于所述阀芯部件以将所述连通空间和所述第一阀口连通,在所述连通空间中的所述阀芯部件附近形成有所述第二阀口,所述消音部件配置于所述阀轴中的所述上侧连通路以及所述阀芯部件中的所述下侧连通路。在更进一步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消音部件内装于所述阀轴的所述上侧连通路中的纵孔及/或所述阀芯部件的所述下侧连通路中的纵孔。在其他的优选的方式中,在所述阀轴设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嵌插孔,并且,在该嵌插孔嵌插固定有筒状的管状部件,该筒状的管状部件与所述嵌插孔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隙,通过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空间、设于所述管状部件的上端部的横向的贯通口、所述管状部件与所述嵌插孔之间的所述间隙、以及设于所述阀轴中的所述管状部件的外侧的横孔,而形成有所述阀轴的所述上侧连通路,所述消音部件内装于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空间。在其他的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消音部件通过具有通孔的支承部件支承固定于所述阀芯部件的所述下侧连通路,该支承部件固定于所述阀芯部件的所述下侧连通路。在其他的优选的方式中,在所述第一阀口通过所述第一阀芯部关闭、且所述第二阀口通过所述第二阀芯部关闭的状态下,允许流体从所述第一阀口向所述阀室流动,但是设有止回阀芯,该止回阀芯阻止流体从所述阀室向所述第一阀口流动。在更优选的方式中,在所述阀芯设有:收纳室,该收纳室收纳所述止回阀芯;止回阀口,该止回阀口连通于所述收纳室和所述第一阀口,并且根据所述第一阀口侧与所述阀室侧的差压而通过所述止回阀芯开闭;以及连通口,该连通口始终连通于所述收纳室和所述阀室。在更优选的方式中,在所述阀轴设有:收纳室,该收纳室收纳有所述止回阀芯;以及止回阀口,该止回阀口连通于所述收纳室和所述第一阀口,并且根据所述第一阀口侧与所述阀室侧的差压而通过所述止回阀芯开闭,所述收纳室设成与将所述阀室和所述连通空间连通的上侧连通路连续,所述收纳室和所述阀室始终连通。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流量调节阀中,在经由连通空间将阀室和第一阀口连通的小流量通路中的第二阀口的阀室侧以及第一阀口侧,配置有将流经该小流量通路的流体中的气泡细化的消音部件,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流体(制冷剂)通过时的噪音,并且大开度(大流量控制)区域的压力损失减小,能够获得适当的制冷剂流量。另外,所述消音部件内装于构成小流量通路的阀轴的上侧连通路的纵孔、和阀芯部件的下侧连通路的纵孔,因此,能够将所述消音部件配置得较长,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流体(制冷剂)通过时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流量调节阀的一实施方式的整体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阀芯的连动部件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阀芯的压板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流量调节阀的主要部分(正向流动时)的要部剖视图,其中,(A)是表示全闭状态的图,(B)是表示上升量小的状态(小流量控制状态)的图,(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流量调节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具备:阀主体,该阀主体设有阀室以及第一阀口;阀轴,该阀轴升降自如地配置于所述阀室内;升降驱动部,该升降驱动部用于使所述阀轴升降;以及阀芯,该阀芯以包围所述阀轴的下端部外周的方式滑动自如地外插于所述阀轴,且与所述阀轴的升降动作连动地被驱动,在所述阀芯设有第一阀芯部,该第一阀芯部根据上升量使流经所述第一阀口的流体的流量变化,形成有小流量通路,该小流量通路经由在所述阀轴的下端部附近通过所述阀芯划分出的连通空间将所述阀室和所述第一阀口连通,并且,在所述阀轴设有第二阀芯部,该第二阀芯部根据上升量使流经设于所述小流量通路的第二阀口的流体的流量变化,所述流量调节阀构成为,在所述第二阀芯部的上升量在规定量以下时,成为所述第一阀口通过所述第一阀芯部关闭并且根据所述第二阀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阀口的上升量来控制流量的小流量控制状态,在所述第二阀芯部的上升量超过所述规定量时,成为所述阀芯伴随着所述阀轴的上升而上升并且所述第一阀芯部将所述第一阀口打开的大流量控制状态,在所述小流量通路中的所述第二阀口的所述阀室侧以及所述第一阀口侧,配置有将流经所述小流量通路的流体中的气泡细化的消音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5.26 JP 2016-1048671.一种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具备:阀主体,该阀主体设有阀室以及第一阀口;阀轴,该阀轴升降自如地配置于所述阀室内;升降驱动部,该升降驱动部用于使所述阀轴升降;以及阀芯,该阀芯以包围所述阀轴的下端部外周的方式滑动自如地外插于所述阀轴,且与所述阀轴的升降动作连动地被驱动,在所述阀芯设有第一阀芯部,该第一阀芯部根据上升量使流经所述第一阀口的流体的流量变化,形成有小流量通路,该小流量通路经由在所述阀轴的下端部附近通过所述阀芯划分出的连通空间将所述阀室和所述第一阀口连通,并且,在所述阀轴设有第二阀芯部,该第二阀芯部根据上升量使流经设于所述小流量通路的第二阀口的流体的流量变化,所述流量调节阀构成为,在所述第二阀芯部的上升量在规定量以下时,成为所述第一阀口通过所述第一阀芯部关闭并且根据所述第二阀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阀口的上升量来控制流量的小流量控制状态,在所述第二阀芯部的上升量超过所述规定量时,成为所述阀芯伴随着所述阀轴的上升而上升并且所述第一阀芯部将所述第一阀口打开的大流量控制状态,在所述小流量通路中的所述第二阀口的所述阀室侧以及所述第一阀口侧,配置有将流经所述小流量通路的流体中的气泡细化的消音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通过施力部件而被向所述第一阀口的闭阀方向施力,并且,在所述第二阀芯部的上升量超过所述规定量时,所述阀芯通过设于所述阀轴的凸缘状卡定部克服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提升。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由筒状的连动部件和阀芯部件构成,所述筒状的连动部件滑动自如地外插于所述阀轴中的所述第二阀芯部的上侧,所述阀芯部件连结于所述连动部件的下端开口,且设有所述第一阀芯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流量通路由上侧连通路、所述连通空间以及下侧连通路构成,所述上侧连通路设于所述阀轴以将所述阀室和所述连通空间连通,所述下侧连通路设于所述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田贵雄柳泽秀小泉佑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