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声强专利>正文

一种深井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821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深井救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井救援装置,用于救援堕井人员,包括水管、第一气球、第二气球、与第一气球连通的第一气管、与第二气球连通的第二气管;救援时,把未充气的第一气球放置到堕井人员的下方,通过第一气管对第一气球进行充气使第一气球的壁面贴紧深井的壁面以封堵深井;把第二气球放置在堕井人员的下方与第一气球的上方之间,通过第二气管对第二气球进行充气使第二气球膨胀且能够在深井中上下运动;通过水管往深井不断注水,第二气球往上浮的同时带动堕井人员往上运动。在救援时无需堕井人员进行过多动作,只需站稳在上浮的第二气球上即可,且使用不受井深的限制,能够对堕入深井的人员提供有效救援。

A deep well rescue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eep well rescue technology field, especially relates to a device for deep well rescue, rescue personnel into the wells, including water, the first second balloons, balloons, and the first balloon connected first trachea, and second balloon connected second trachea; rescue, the first balloon uninflated placed beneath the fallen well staff. The first balloon is inflated to the first balloon first trachea wall close to the deep wall to block deep well; the second balloons placed between above and below the staff fell into the well with the first balloon, by second to second tracheal balloon inflated balloon and can make second movement through the water pipe in the deep well; to deep water, second balloons floating upwards while driving fallen well to sports personnel. During the rescue, there is no need for the well operators to perform too much action. They only need to stand on the second balloons that are floating up, and the use is not limited by the depth of the well, so they can provide effective rescue for those who fall into deep wel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井救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深井救援
,尤其涉及一种深井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深井救援,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发生在2016年11月的河北省保定市蠡县6岁男童掉落深深井事故,男孩掉进40米深,但直径只有30厘米的深井中,成年的救援人员进不去深井,只能通过挖掘机对深井旁的泥土进行挖掘以实施救援,但经过数天的挖掘后,仍无法挽救男孩的生命,十分遗憾。在上述悲剧中,男孩无法得到及时救援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深井的井口直径小,救援人员无法进入,但这是难以克服的因素;而另一个原因在于男孩在狭窄的深井里无法进行过多动作,无法抓紧救援工具,同时救援工具落后,当面对如此深度的深井时现有的深井救援工具无能为力。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新的深井救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堕入深井的人员提供有效救援的深井救援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深井救援装置,用于救援堕井人员,包括水管、第一气球、第二气球、与第一气球连通的第一气管、与第二气球连通的第二气管;救援时,把未充气的第一气球放置到堕井人员的下方,通过第一气管对第一气球进行充气使第一气球的壁面贴紧深井的壁面以封堵深井;把第二气球放置在堕井人员的下方与第一气球的上方之间,通过第二气管对第二气球进行充气使第二气球膨胀且能够在深井中上下运动;通过所述水管往深井不断注水,第二气球往上浮的同时带动堕井人员往上运动。进一步的,第一气球和第二气球可拆卸地连接有硬质且可伸缩的杆子。进一步的,所述水管的出水端固定在第一气球或第二气球。进一步的,所述深井救援装置还包括监视器,所述监视器安装在第一气球和/或第二气球。进一步的,第一气球的外表面设置有摩擦层。进一步的,第二气球在充气后其朝向堕井人员的一面设置有站立板。进一步的,第二气球的外表面设置有光滑层。进一步的,第二气球与深井的壁面接触的外周表面设置有片状的可折叠的金属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深井救援装置,其利用浮力把堕井人员从深井下抬举到井口,在救援时无需堕井人员进行过多动作,只需站稳在上浮的第二气球上即可,且其使用不受井深的限制,能够对堕入深井的人员提供有效救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深井救援装置在实施救援前的示意简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深井救援装置在实施救援前气球充气后的示意简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深井救援装置在实施救援时注水过程中的示意简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深井救援装置,用于救援堕井人员,其包括水管3、第一气球1、第二气球2、与第一气球1连通的第一气管11、与第二气球2连通的第二气管21。救援时,如图1和图2所示,把未充气的第一气球1放置到堕井人员02的下方,堕井人员02与深井01的井壁之间必然存在部分空隙,可把未充气的第一气球1穿过上述的空隙放到堕井人员02的下方,通过第一气管11对第一气球1进行充气使第一气球1的壁面贴紧深井01的壁面以封堵深井01。把第二气球2放置在堕井人员02的下方与第一气球1的上方之间,堕井人员02与深井01的井壁之间必然存在部分空隙,可把未充气的第二气球2穿过上述的空隙放到堕井人员02的下方,通过第二气管21对第二气球2进行充气使第二气球2膨胀且能够在深井01中上下运动。救援时,如图3所示,通过水管3往深井01不断注水,由于第一气球1在下方对深井01进行了封堵,注入的水不会因井底干渴而流失,在不断往深井01里注入水的同时,第二气球2往上浮,第二气球2推动堕井人员02往上运动,使堕井人员02被推上井口。当然,为了能保证救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一气球1和第二气球2应该采用高强度且可形变的材料制成。同时,深井01可能存在井壁漏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控制注入水的量大于水流失的量,使水面能够稳步上升。由于第一气球1和第二气球2是能够形变的物体,当面对不同井口直径的深井01时,可选择不同规格的第一气球1和第二气球2。例如深井01的井口直径为30cm,此时可选择充满气时直径为40cm的第一气球1和充满气时直径为27cm的第二气球2。在对第一气球1进行充气时,应该采用较大的气压并保持该较大的气压,使第一气球1的壁面贴紧深井01的内壁,即使注水后第一气球1也不会下滑;而在对第二气球2进行充气时,应该充入足够的气,使第二气球2不会发生较大的形变的同时能够在深井01中上下运动,同时保证堕井人员02能够站稳。通过上述结构和原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深井救援装置,其利用浮力把堕井人员02从深井01里抬举到井口,在救援时无需堕井人员02进行过多动作,只需站稳在上浮的第二气球2上即可,且其使用不受井深的限制,能够对堕入深井01的人员提供有效救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球1和第二气球2可拆卸地连接有硬质且可伸缩的杆子。在把第一气球1和第二气球2放下深井01时,可通过杆子对第一气球1和第二气球2进行控制,保证第一气球1和第二气球2放置到位后,把杆子与第一气球1和第二气球2拆开并取出深井01。在本实施例中,水管3的出水端固定在第一气球1或第二气球2。水管3与第一气球1或第二气球2固定在一起,保证水管3能放置在堕井人员02的下方,注水时不会淋到堕井人员02。在本实施例中,深井救援装置还包括监视器,监视器安装在第一气球1和/或第二气球2。在放下第一气球1和第二气球2的过程中,设置在第一气球1和第二气球2上的监视器时刻传回深井01内的景象,救援人员能够在地面时刻观察深井01内的情况和观察第一气球1和第二气球2是否已经放到位。在注水过程中,设置在第二气球2上的监视器还可时刻传回水位上涨的情况和堕井人员02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球1的外表面设置有摩擦层。第一气球1需要贴紧深井01的内壁,在注水的过程中第一气球1不能下滑,否则会对堕井人员02进行二次伤害,因此,在第一气球1的外表面设置有摩擦层,防止第一气球1下滑。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气球2在充气后其朝向堕井人员02的一面设置有站立板。站立板供堕井人员02站稳在第二气球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气球2的外表面设置有光滑层。第二气球2在上浮过程中会不断地与深井01的内壁发生摩擦,如果第二气球2与深井01的内壁摩擦过大,会使得第二气球2不断摆动甚至翻转,不利于堕井人员02站稳在第二气球2上,因此在第二气球2的外表面设置有光滑层,减少第二气球2与深井01的内壁的摩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气球2与深井01的壁面接触的外周表面设置有片状的可折叠的金属片。金属片组成的外周表面能够减少第二气球2与深井01的内壁的摩擦,同时金属片具有一定的强度,例如多片金属片把第二气球2组成桶状的结构,该桶状的轴线平行于深井01的轴线,这样第二气球2在上浮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翻转,也能增加气球强度,便于堕井人员02站稳。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深井救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井救援装置,用于救援堕井人员,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管、第一气球、第二气球、与第一气球连通的第一气管、与第二气球连通的第二气管;救援时,把未充气的第一气球放置到堕井人员的下方,通过第一气管对第一气球进行充气使第一气球的壁面贴紧深井的壁面以封堵深井;把第二气球放置在堕井人员的下方与第一气球的上方之间,通过第二气管对第二气球进行充气使第二气球膨胀且能够在深井中上下运动;通过所述水管往深井不断注水,第二气球往上浮的同时带动堕井人员往上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井救援装置,用于救援堕井人员,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管、第一气球、第二气球、与第一气球连通的第一气管、与第二气球连通的第二气管;救援时,把未充气的第一气球放置到堕井人员的下方,通过第一气管对第一气球进行充气使第一气球的壁面贴紧深井的壁面以封堵深井;把第二气球放置在堕井人员的下方与第一气球的上方之间,通过第二气管对第二气球进行充气使第二气球膨胀且能够在深井中上下运动;通过所述水管往深井不断注水,第二气球往上浮的同时带动堕井人员往上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井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气球和第二气球可拆卸地连接有硬质且可伸缩的杆子。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声强
申请(专利权)人:彭声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