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热致液晶聚酯酰亚胺的合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8093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型热致液晶高分子聚酯酰亚胺的合成。 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对羟基苯甲酸、含酰亚胺键二元酸及各种芳香族二元酚为单体,在催化剂三氧化二锑、醋酸锌、醋酸锰、以及三氧化二锑/醋酸锌、三氧化二锑/醋酸锰作用下,采用直接熔融缩聚/固相缩聚法合成新型液晶高分子聚酯酰亚胺,通过对单体配比进行调整合成出不同玻璃化转变及熔融温度的系列热致液晶高分子聚酯酰亚胺。(*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型热致液晶高分子聚酯酰亚胺的合成。热致液晶高分子材料自八十年代中期工业化以来,作为一种具有性能优异的材料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德国的Kriche1dorf,H.R.1987年首次报道了热致液晶聚酯酰亚胺的合成研究,从而开发了一种新型热致液晶高分子。该类液晶高分子既含酯键又含酰亚胺键,综合了聚酯及聚酰亚胺的优异性能,有望成为一类耐热工程塑料,液晶又赋予它一些特殊的性能,如优异的热性能、机械性能、较低的线膨胀系数、较高的自取向性能等。日本公开特许公报80-91818以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酚、对苯二甲酸、碳原子数为4-8的N,N’-烷撑-α,ω-双-偏苯三酸酰亚胺(I)制备了聚酯酰亚胺,由于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主要用于纤维和压片。 Babé,S.G.采用碳原子数为2-6的N,N’-烷撑-α,ω-双-偏苯三酸酰亚胺(I)与联苯双酚酯制得了热致液晶聚酯酰亚胺(Makromol.Chem.21,65-77,1972.),由于有许多缺点面应用价值不大。在专利DE3516427A1中,德国的Kricheldorf,H.R.采用碳原子为8-16的N,N’-烷撑-α,ω-双-偏苯三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热致液晶高分子聚酯酰亚胺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直接熔融缩聚/固相缩聚法合成,合成步骤如下:①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单体及结构为:A.对羟基苯甲酸:***B.含柔性链段酰亚胺键二元酸单体:***其中n为4-12的整数 ;C.芳香族二元酚:HO-Ar-OH其中Ar指:***(1,4-,2,6-,2,7-),***其中Y为O,S,SO↓[2]CO,C(CH↓[3])↓[2],及配比(mol)为0.98∶1-1.02∶1;②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催化剂 有:三氧化二锑、醋酸锌、醋酸锰;以及三氧化二锑/醋酸锌(2.5∶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玉山董德文池振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