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戴式设备防静电干扰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穿戴式设备防静电干扰结构,属于防静电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中,可穿戴设备的多样化和人们对可穿戴设备的高接受度,让可穿戴技术深入人心。消费者是直接通过接触皮肤进行穿戴,极大的暴露风险是使用者产生的静电。静电无处不在,即使是最简单的人体接触也会生成短暂的静电放电,如果没有保护的话,可穿戴式设备上裸露的金属点都可以为ESD提供路径,从而对电子产品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现有的穿戴式设备多数是浮地系统,利用电池供电,缺少了大地,静电只能向电池泄放。传统意义上的可穿戴设备防静电干扰的处理方法,都是将可能有静电导入的点经TVS等导入到地,再通过低阻抗的路径导向电池。电池就是一块大电容,有储能作用,将静电能量吸收掉,从而不会干扰到敏感电路。但是对可穿戴设备来说,体积的大小会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其趋势是越来越轻薄,这样的话容许的电池体积就会减小,相应的容量就会减小。电池就像个蓄水池,如果容量小的话,很容易就会充满。这样的话静电就没有可释放的路径,设备抗静电干扰的能力会大大减弱,从而导致非正常死机等情况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技术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穿戴式设备防静电干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穿戴式设备中电路板内并与所述电路板形状、面积一致的第一接地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穿戴式设备中排线内并与所述排线形状、面积一致的第二接地导电层和贴覆于所述穿戴式设备中电池外表面的导电布;所述第一接地导电层、第二接地导电层和导电布均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戴式设备防静电干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穿戴式设备中电路板内并与所述电路板形状、面积一致的第一接地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穿戴式设备中排线内并与所述排线形状、面积一致的第二接地导电层和贴覆于所述穿戴式设备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乐乐,王晓东,胡继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盖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