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JD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纵切带板的卷绕张力施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6899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5:15
卷绕张力施加装置(1)具备配置在通过纵切线的纵切后的带板(2)的上侧的上部构造体(3)和配置在带板(2)的下侧的下部构造体(4)。上部构造体(3)具有张设上部带(5)的两个冷却辊(6)和配置在冷却辊(6)彼此之间的上部推压部(7)。另外,下部构造体(4)具有张设下部带(8)的两个冷却辊(9)和配置在冷却辊(9)彼此之间的下部推压部(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纵切带板的卷绕张力施加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纵切带板的卷绕张力施加装置。详细而言,涉及在金属带板的纵切线上耐久性优异且使用便利性提高的纵切带板的卷绕张力施加装置。
技术介绍
在以卷绕成卷状的长条金属原材料的纵切线等为代表的所谓金属卷材的作业线中,例如,配置有辊张紧器(rollbridle)、带式张紧装置等作为纵切后、卷绕前的张紧装置。该张紧装置在卷绕机的前段对纵切加工而得到的带板施加卷绕张力,牢固且紧紧地将带板卷绕成卷绕卷。另外,作为张紧装置,存在如下的多条带式张紧方式(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的卷绕张力施加装置:利用被分割而得到的多个环状带从金属带板的上下进行夹持,并利用带背面的摩擦力施加卷绕张力。在该多条带式张紧方式的装置中,带的内外具有不同的摩擦系数,能够向各带板施加均等的张力。另外,由于带表面与带板不滑动地旋转移动,所以难以在带板的表面上产生划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图10(a)所示的卷绕张力施加装置100。装置100在一对带轮101上张设带102,并用与缸103连动的压板104推压带102。另外,带轮101排列设置有多个,并张设有多条带102。装置100中上下对置地配置有将带轮101、带102及压板104一体化而成的组件。在对置的带102之间,纵切后的带板106被输送到未图示的卷绕机,经由上下的压板104,带102从上下压接带板106。另外,在带102中,带外侧由摩擦系数较大的原材料形成,带内侧由摩擦系数较小的原材料形成。当带板106与带102的外侧表面接触时,由于带外侧的摩擦系数较大,所以当用卷绕机开始带板的卷绕时,带102与带板106一起移动而不会滑动。带轮101被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带102循环移动。在带102的内侧表面与压板104之间,由于带内侧表面的摩擦系数较小,所以会产生滑动,利用同时产生的摩擦力,对带板106施加与搬送方向相反方向的卷绕张力。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装置也同样地成为利用了多个带轮的构造。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图10(b)所示的张力施加装置200。装置200具有在外周面张设带201的压力施加体202。压力施加体202由截面形成为圆弧状的两个带反转部203和推压带201的内侧表面的推压部204构成。在压力施加体202的外周面上,以一定间隔设置有突起,多条带201排列并张设。在装置200中,上下对置地配置有压力施加体202。在对置的带201之间,若纵切后的带板205被输送到卷绕机,则经由上下的推压部204,带201从上下压接带板205。另外,在带201中,与专利文献1的装置100同样地,带外侧由摩擦系数较大的原材料形成,带内侧由摩擦系数较小的原材料形成。与带板205接触的带201循环移动,以同样的原理对带201产生卷绕张力。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6-82755号公报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3735937号说明书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351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此,以专利文献1至3的装置为代表,在推压带内侧表面而产生卷绕张力的张紧装置中,摩擦热的产生会成为问题。即,由于压板或推压部推压带的内侧表面并移动,所以会产生摩擦热,大部分摩擦热被带吸收,带会成为高温。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使用带轮的张紧装置中,成为高温的带的热向金属制的带轮移动,温度会上升到100℃附近。其结果是,在将不同种类材料层叠粘接而形成的带的层叠部及接合部处,粘接剂会因热而变质并引起带的损伤,从而给纵切线的长时间运转带来障碍。在使用带轮的张紧装置中,在构造上难以对数量超过200个的带轮使冷却水等流过并进行冷却,不存在针对带轮的冷却构造。另外,在专利文献3的张紧装置中,使在压力施加体的内部循环的冷却水流动而冷却带的热。然而,由于冷却水容易在带反转部、推压部的截面中心部分流动,与带接触的外周面附近的流水量较少,所以冷却效率不充分。另外,由于带反转部并未如上述带轮那样成为相对于循环移动的带进行旋转的构造,所以在这方面冷却效率也较差。其结果是,即使是专利文献3的张紧装置也不能充分除去带的摩擦热,带的使用寿命变短。另外,在专利文献3的张紧装置中,带反转部和推压部为一体化的构造,难以调节带的张紧度。伴随着在纵切线上的使用,带反复进行由摩擦热导致的温度上升和冷却。此时,随着带的温度上升,带的长度由于热膨胀而变长,在其与压力施加体之间产生间隙。或者,由于反复进行温度上升和冷却,所以带会收缩而系紧压力施加体,有时会产生带的旋转不良。其结果是,也会产生使滑痕附着于纵切后的带板表面的致命故障。本专利技术鉴于以上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金属带板的纵切线上耐久性优异且使用便利性提高的纵切(slit)带板的卷绕张力施加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纵切带板的卷绕张力施加装置具备:第一张设部,所述第一张设部具有第一冷却辊,所述第一冷却辊为圆筒状并构成为内部能够进行冷却且旋转自如;第一带,所述第一带由摩擦系数不同的原材料形成,摩擦系数较小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张设部接触而循环移动自如地张设为环状;第一推压部,所述第一推压部以规定长度与该第一带的摩擦系数较小的一侧接触;第二张设部,所述第二张设部位于与所述第一张设部对置的位置,并具有第二冷却辊,所述第二冷却辊为圆筒状并构成为内部能够进行冷却且旋转自如;第二带,所述第二带由摩擦系数不同的原材料形成,摩擦系数较小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张设部接触而循环移动自如地张设为环状;以及第二推压部,所述第二推压部与所述第一推压部对置地配置,以规定长度与所述第二带的摩擦系数较小的一侧接触,并且构成为能够接近所述第一推压部。在此,能够利用第一张设部、第一带、第二张设部以及第二带,设为张设并保持带的构造,所述第一带由摩擦系数不同的原材料形成且摩擦系数较小的一侧与第一张设部接触而循环移动自如地张设为环状,所述第二带由摩擦系数不同的原材料形成且摩擦系数较小的一侧与第二张设部接触而循环移动自如地张设为环状。另外,带在各张设部的外周面循环移动。另外,能够利用第一推压部和第二推压部从摩擦系数较小的一侧推压张设的各带,并夹压被输送的纵切后的带板,所述第一推压部以规定长度与第一带的摩擦系数较小的一侧接触,所述第二推压部与第一推压部对置地配置,以规定长度与第二带的摩擦系数较小的一侧接触,并且构成为能够接近第一推压部。即,通过利用第一带及第一推压部、第二带及第二推压部的组合在它们之间设置带板的输送路径,并使第二推压部接近第一推压部,从而在各带之间夹压带板。此外,在此所说的规定长度是指产生能够向后述带板充分施加卷绕张力这种程度的接触压力的长度。另外,能够利用第一带、第一推压部、第二带以及第二推压部对被输送的纵切后的带板施加卷绕张力,所述第一带由摩擦系数不同的原材料形成且摩擦系数较小的一侧与第一张设部接触而循环移动自如地张设为环状,所述第一推压部以规定长度与第一带的摩擦系数较小的一侧接触,所述第二带由摩擦系数不同的原材料形成且摩擦系数较小的一侧与第二张设部接触而循环移动自如地张设为环状,所述第二推压部与第一推压部对置地配置,以规定长度与第二带的摩擦系数较小的一侧接触,并且构成为能够接近第一推压部。即,第一带及第二带的摩擦系数较小的一侧由第一推压部及第二推压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纵切带板的卷绕张力施加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纵切带板的卷绕张力施加装置,其中,具备:第一张设部,所述第一张设部具有第一冷却辊,所述第一冷却辊为圆筒状并构成为内部能够进行冷却且旋转自如;第一带,所述第一带由摩擦系数不同的原材料形成,摩擦系数较小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张设部接触而循环移动自如地张设为环状;第一推压部,所述第一推压部以规定长度与该第一带的摩擦系数较小的一侧接触;第二张设部,所述第二张设部位于与所述第一张设部对置的位置,并具有第二冷却辊,所述第二冷却辊为圆筒状并构成为内部能够进行冷却且旋转自如;第二带,所述第二带由摩擦系数不同的原材料形成,摩擦系数较小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张设部接触而循环移动自如地张设为环状;以及第二推压部,所述第二推压部与所述第一推压部对置地配置,以规定长度与所述第二带的摩擦系数较小的一侧接触,并且构成为能够接近所述第一推压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纵切带板的卷绕张力施加装置,其中,具备:第一张设部,所述第一张设部具有第一冷却辊,所述第一冷却辊为圆筒状并构成为内部能够进行冷却且旋转自如;第一带,所述第一带由摩擦系数不同的原材料形成,摩擦系数较小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张设部接触而循环移动自如地张设为环状;第一推压部,所述第一推压部以规定长度与该第一带的摩擦系数较小的一侧接触;第二张设部,所述第二张设部位于与所述第一张设部对置的位置,并具有第二冷却辊,所述第二冷却辊为圆筒状并构成为内部能够进行冷却且旋转自如;第二带,所述第二带由摩擦系数不同的原材料形成,摩擦系数较小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张设部接触而循环移动自如地张设为环状;以及第二推压部,所述第二推压部与所述第一推压部对置地配置,以规定长度与所述第二带的摩擦系数较小的一侧接触,并且构成为能够接近所述第一推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切带板的卷绕张力施加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张设部,所述第一带彼此具有间隔地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二张设部,所述第二带彼此具有间隔地并排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纵切带板的卷绕张力施加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冷却辊及所述第二冷却辊构成为冷却水能够在内部循环。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川义人桥川直人
申请(专利权)人:JD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