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卷绕品及一次性锂金属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10485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池卷绕品及一次性锂金属电池,包括由内层的正极片、第一隔膜纸、负极片和外层的第二隔膜纸依次叠加组成的组合体,组合体卷绕成筒状卷绕体,负极片上连接有与卷绕体的中心线平行并向钢壳底部延伸的负极极耳,正极片的末端切口部与位于该末端切口部内侧的负极片上的负极极耳有一段距离,其特征在于负极极耳上一体设置有延伸方向与卷绕体的卷绕方向一致的金属导电体,该金属导电体的自由端向正极片的末端切口部延伸并超过一段距离,该金属导电体的自由端与负极片电连接,其优点是避免传统技术中被绝缘片覆盖的负极片无法参与化学反应,确保负极片上的所有材料都能参与反应,提高了电池的电性能指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锂金属电池领域,尤其涉及电池卷绕品及一次性锂金属电池。
技术介绍
锂电池主要应用于照相机、烟感警报器、煤气表、电表、水表等要求容量大、储存时间长、工作温度范围广的用电器领域。传统锂电池包括金属壳体、卷绕品、封口体;卷绕品包括正极片、第一隔膜纸、负极片和第二隔膜纸,将四者卷曲起来,能满足正极片与负极片相隔离的效果,然后再用胶带将卷绕品绑起来,以防止卷绕品发散。从负极片上引出负极极耳与钢壳底部连接,正极片上引出正极极耳与正极端子连接。传统的卷绕品的负极片的最外端超过正极片的最外端并将后者覆盖。卷绕品反应原理:负极:锂金属和电解质反应失去电子,形成锂离子融入到电解质中;反应公式:Li→Li++e;正极:负极锂溶解下的锂离子通过电解质迁移进入正极中;如锂锰为例反应公式:MnO2+Li++e→MnO2(Li+);所以在整个化学反应过程中,负极处于一个慢慢消失的过程。中国专利号为201620103036.7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次性锂金属电池卷绕品,组合体卷绕成筒状卷绕体,卷绕体上的负极板的外侧面与正极片的内侧面为相邻面,负极片的末端位于卷绕体的最外侧,负极片上设置有负极极耳,正极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卷绕品及一次性锂金属电池

【技术保护点】
电池卷绕品,包括由内层的正极片、第一隔膜纸、负极片和外层的第二隔膜纸依次叠加组成的组合体,所述的组合体卷绕成筒状卷绕体,所述的负极片上连接有与所述的卷绕体的中心线平行并向钢壳底部延伸的负极极耳,所述的正极片的末端切口部与位于该末端切口部内侧的负极片上的负极极耳有一段距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极极耳上一体设置有延伸方向与卷绕体的卷绕方向一致的金属导电体,该金属导电体的自由端向正极片的末端切口部延伸并超过一段距离,该金属导电体的自由端与负极片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卷绕品,包括由内层的正极片、第一隔膜纸、负极片和外层的第二隔膜纸依次叠加组成的组合体,所述的组合体卷绕成筒状卷绕体,所述的负极片上连接有与所述的卷绕体的中心线平行并向钢壳底部延伸的负极极耳,所述的正极片的末端切口部与位于该末端切口部内侧的负极片上的负极极耳有一段距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极极耳上一体设置有延伸方向与卷绕体的卷绕方向一致的金属导电体,该金属导电体的自由端向正极片的末端切口部延伸并超过一段距离,该金属导电体的自由端与负极片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卷绕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导电体紧贴于弯曲的负极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卷绕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导电体的宽度小于负极片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卷绕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导电体与负极极耳的材料相同,所述的金属导电体与负极极耳的厚度相同,所述的金属导电体与负极极耳一体制作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卷绕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导电体的宽度为2mm~4mm,金属导电体的长度为20mm~30mm。6.一次性锂金属电池,包括钢壳、电解液及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宇骏冯远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超霸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