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船舶以及在具有船体和推进单元的船舶中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船体和推进单元的船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在具有船体和推进单元的船舶中的方法。
技术介绍
WO专利公开2013/039443公开了用于在吊舱推进器的叶片撞击冰块或其他硬物体时对吊舱单元中的用于推进船舶的电动马达进行保护以抵抗轴弯曲冲击的方法和装置。电动马达具有驱动轴、转子和定子。冲击倾向于使轴瞬间弯曲成使转子将与定子接触的程度。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构件来防止转子与定子的不利接触,所述至少两个构件一起形成具有配合的弓形支承表面的径向平面支承件。支承表面在电动马达的正常操作中彼此间隔开一间隙,并且仅在极端载荷下在较短时间段彼此接触。所述构件中的一个构件是具有圆形圆周的内部构件,所述圆形圆周构型支承表面中的一个支承表面。该内部构件的弓形表面与转子同轴并且与转子一起旋转。所述构件中的另一构件是相对于定子固定的外部构件。该外部构件的弓形支承表面与定子同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实现对船舶以及具有船体和推进单元的船舶中的方法的改进。在权利要求1中限定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船体和推进单元的船舶。在权利要求17中限定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在具有船体和推进单元的船舶中的方法。该船舶包括船体和推进单元,该推进单元包括:中空支柱,该中空支柱具有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上部部分以可旋转的方式附接至船舶的船体并且形成用于下部部分的支撑臂,下部部分形成具有第一端部和相反的第二端部的纵向隔室,推进器轴,该推进器轴具有轴向中央线并且被定位在支柱的下部部分内并且通过定位在彼此相距一轴向距离处的轴承被支撑在支柱的下部部分中,推进器,该推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船体(11)和推进单元(20)的船舶(10),所述推进单元(20)包括:中空支柱(21),所述中空支柱(21)具有上部部分(22)和下部部分(23),所述上部部分(22)以可旋转的方式附接至所述船舶(100)的所述船体(11)并且形成用于所述下部部分(23)的支撑臂,所述下部部分(23)形成具有第一端部(23A)和相反的第二端部(23B)的纵向隔室,推进器轴(41),所述推进器轴(41)具有轴向中央线(X‑X)并且定位在所述支柱(21)的所述下部部分(23)内并且通过定位成彼此相距一轴向(X‑X)距离的轴承(51、52)被支撑在所述支柱(21)的所述下部部分(23)中,推进器(80),所述推进器(80)附接至所述推进器轴(41)的从所述支柱(21)的所述下部部分(23)伸出的至少一个端部,马达(30),所述马达(30)驱动所述推进器轴(41),附加支撑装置(110、120),所述附加支撑装置(110、120)从所述轴承(51、52)沿轴向(X‑X)向外至少定位在所述推进器轴(41)的一个端部中,所述支撑装置(110、120)包括:第一支撑表面(110),所述第一支撑表面(110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3.20 EP 15159997.41.一种具有船体(11)和推进单元(20)的船舶(10),所述推进单元(20)包括:中空支柱(21),所述中空支柱(21)具有上部部分(22)和下部部分(23),所述上部部分(22)以可旋转的方式附接至所述船舶(100)的所述船体(11)并且形成用于所述下部部分(23)的支撑臂,所述下部部分(23)形成具有第一端部(23A)和相反的第二端部(23B)的纵向隔室,推进器轴(41),所述推进器轴(41)具有轴向中央线(X-X)并且定位在所述支柱(21)的所述下部部分(23)内并且通过定位成彼此相距一轴向(X-X)距离的轴承(51、52)被支撑在所述支柱(21)的所述下部部分(23)中,推进器(80),所述推进器(80)附接至所述推进器轴(41)的从所述支柱(21)的所述下部部分(23)伸出的至少一个端部,马达(30),所述马达(30)驱动所述推进器轴(41),附加支撑装置(110、120),所述附加支撑装置(110、120)从所述轴承(51、52)沿轴向(X-X)向外至少定位在所述推进器轴(41)的一个端部中,所述支撑装置(110、120)包括:第一支撑表面(110),所述第一支撑表面(110)形成为与所述推进器轴(41)关联,或者与附接至所述推进器轴(41)的部件关联,使得所述第一支撑表面(110)与所述推进器轴(41)一起旋转,第二支撑表面(120),所述第二支撑表面(120)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110)配合并且所述第二支撑表面(120)形成为与所述支柱(21)的所述下部部分(23)关联,或者与附接至所述支柱(21)的所述下部部分(23)的部件关联,使得所述第二支撑表面(120)相对于旋转的所述推进器轴(41)是固定的,所述第二支撑表面(120)定位在距所述第一支撑表面(110)预定距离(D1)处,使得在面对彼此的所述第一支撑表面(110)与所述第二支撑表面(120)之间形成槽(S1),由此由于作用在所述推进器(80)上的外部载荷而导致的所述推进器轴(41)的弯曲通过所述支撑表面(110、120)被限制到预定的最大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进器轴(41)由于作用在所述推进器(80)上的外部载荷而弯曲使得所述支撑表面(110、120)彼此接触时,在所述支撑表面(110、120)之间形成支承点,所述支撑表面(110、120)将所述推进器轴(41)的弯曲限制到预定的最大值。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S1)对海水是敞开的,使得所述第一支撑表面(110)和所述第二支撑表面(120)被水润滑。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110)形成在所述推进器(80)的推进器毂(81)上,并且所述第二支撑表面(120)以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110)对置的方式形成在附接至所述支柱(21)的固定部件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110)形成为与所述推进器轴(41)的相对于所述推进器(80)相反的端部关联,并且所述第二支撑表面(120)以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110)对置的方式形成在附接至所述支柱(21)的固定部件上。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两个支撑表面(110、120)都是筒形的且都与所述轴(41)的所述轴向中央线(X-X)同轴,由此,所述支撑表面(110、120)之间的所述槽(S1)在轴向(X-X)方向上具有宽度(W1)并且在径向方向上具有深度(D1)。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一个支撑表面(110、120)是筒形的且与所述轴(41)的所述轴向中央线(X-X)同轴,或者该一个支撑表面是略微锥形的,并且另一支撑表面(110、120)是略微锥形的,由此,所述支撑表面(110、120)之间的所述槽(S1)在轴向(X-X)方向上具有宽度(W1)并且在径向方向上具有变化的深度(D1)。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两个支撑表面(110、120)在径向平面中形成环,由此,所述支撑表面(110、120)之间的所述槽(S1)在径向方向上具有宽度(W1)并且在轴向(X-X)方向上具有深度(D1)。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两个支撑表面(110、120)在径向平面中形成环,并且一个支撑表面(110、120)相对于另一支撑表面(110、120)略微倾斜或两个支撑表面(110、120)沿相同方向略微倾斜,由此,所述支撑表面(110、120)之间的所述槽(S1)在径向方向上具有宽度(W1)并且在轴向(X-X)方向上具有变化的深度(D1)。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110)和所述第二支撑表面(120)相对于所述推进器轴(41)的最靠近所述推进器毂(81)的轴承(51)沿轴向(X-X)向外定位。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30)是定位在所述支柱(21)的所述下部部分(23)中的电动马达(30),由此,所述推进器轴(41)穿过所述电动马达(30)。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轴(41)通过两个轴承(51、52)支撑在所述支柱(21)内,由此,第一轴承(51)在所述电动马达(30)与所述推进器毂(81)之间定位在所述推进器轴(41)上,并且第二轴承(52)在所述电动马达(30)的沿轴向(X-X)相反侧处定位在所述推进器轴(41)上。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52)是组合式径向及推力轴承。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30)是定位在所述支柱(21)的所述上部部分(22)中的电动马达(30),由此,所述电动马达(30)中穿过有第二轴(61),所述第二轴(61)经由传动装置(44、64)连接至所述推进器轴(41)。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表面(110、120)从所述推进器轴(41)的外表面沿径向向外定位。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表面(110、120)中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