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晶相液晶产品的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61982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近晶相液晶产品的制造工艺,包括步骤:制作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同时执行下面两个步骤:在第一导电基板上涂布边框胶来制作密闭边框,在密闭边框内定量滴注粘度被降低的液态混合溶液的步骤,以及在第二导电基板上洒布间隙支撑物,使间隙支撑物分布并固着在第二导电基板上的步骤;加热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在液晶态混合物的粘度被再次降低后,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对位进行真空贴合;固化密闭边框;近晶相液晶产品制造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低粘度定量滴注方式实现,工艺可精确控制,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有保障,近晶相液晶消耗小,产品尺寸不再受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晶相液晶产品的制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低粘度定量滴注实现的近晶相液晶产品的制造工艺,属于近晶相液晶产品生产工艺领域。
技术介绍
已有的近晶相液晶产品的结构大致如图2所示,其包括第一、第二基体层10、20,第一、第二基体层10、20的内侧面设有导电电极层30。第一基体层10和其上的导电电极层30形成第一导电基板,第二基体层20和其上的导电电极层30形成第二导电基板。第一、第二导电基板之间为由近晶相液晶与导电添加物混合得到的混合层60,混合层60中掺有间隙支撑物70(又称间隙子),混合层60介于第一、第二导电基板之间的同时,还处于由边框胶形成的一个带有灌晶口的密闭边框50内。也就是说,掺有间隙支撑物70的混合层60处于由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密闭边框50形成的一个空盒中。目前,图2所示的近晶相液晶产品通常采用加热灌晶工艺来制造,过程大致为:先制作好由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密闭边框50形成的空盒,在制作空盒的过程中已将间隙支撑物70置入空盒内腔内,然后将空盒放入真空炉内,抽真空,而后用混合并加热近晶相液晶与导电添加物得到的混合溶液堵住密闭边框50上的灌晶口,同时向真空炉内充气,从而利用内外压力差及毛细作用力,将混合溶液从灌晶口灌入空盒内腔内,完成近晶相液晶产品的制造。从实际实施中可以看出,这种加热灌晶工艺存在如下缺点:第一,由于大量混合溶液需要依靠压力从灌晶口挤入,因此无法做到精确控制,生产效率低,成品率受限。第二,近晶相液晶消耗量大,造成严重浪费。第三,产品尺寸因加热灌晶工艺而受到极大限制,通常仅能生产1时至20时的产品。目前,TFT液晶产品通常采用定量滴注、真空贴合相结合的工艺来制造,这种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节省液晶的优点。但是,这种工艺只能用于对低粘度的向列相液晶产品的生产制造中,而无法生产高粘度的近晶相液晶产品。向列相液晶的粘度在常温(25摄氏度)下通常小于100mpa·s,而近晶相液晶的粘度在室温(±50℃之间)下通常约为10000mpa·s,两者粘度差异巨大。近晶相液晶的这种高粘度特性使得其无法用于常温下操作的定量滴注设备和真空贴合设备中,原因在于:定量滴注设备的精度要求非常高,滴注时的液晶单点点出量通常需要控制在0.1mg以内,而这样的微量控制是高粘度的近晶相液晶无法做到的。另外,常温下在真空贴合设备上,高粘度的近晶相液晶无法做到顺利排出其内气泡,以及无法做到顺利扩散流平至整个填充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晶相液晶产品的制造工艺,其基于低粘度定量滴注方式实现,工艺可精确控制,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有保障,近晶相液晶消耗小,产品尺寸不再受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近晶相液晶产品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步骤:1)制作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其中:第一基体层和其上设置的导电电极层为第一导电基板,第二基体层和其上设置的导电电极层为第二导电基板;2)同时执行步骤2-1)和2-2):2-1)在第一导电基板上涂布边框胶来制作密闭边框,在密闭边框内定量滴注粘度被降低的液态混合溶液,其中:混合溶液由液晶态混合物中的近晶相液晶转变得到;2-2)在第二导电基板上洒布间隙支撑物,使间隙支撑物分布并固着在第二导电基板上;3)加热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在液晶态混合物的粘度被重新降低后,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对位进行真空贴合;4)固化密闭边框;5)近晶相液晶产品制造完成。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通过降低近晶相液晶粘度的方式,借鉴向列相液晶产品现有的定量滴注与真空贴合相结合的制造工艺来实现,工艺过程可精确控制,生产效率高,制造时间大大缩短,成品率高,产品质量可有效保障,近晶相液晶消耗量小,产品尺寸不再受限。本专利技术基于已有定量滴注设备和真空贴合设备实现,无需增加任何新设备,充分利用了已有设备资源,做到了资源节省,可普遍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流程图。图2是制造出的近晶相液晶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近晶相液晶产品的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制作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其中:第一基体层10和其上设置的导电电极层30为第一导电基板,第二基体层20和其上设置的导电电极层30为第二导电基板;2)同时执行或称并列执行下面的步骤2-1)和步骤2-2):2-1)在第一导电基板上涂布边框胶来制作不带灌晶口的密闭边框50(通常呈矩形),在密闭边框50内定量滴注粘度被降低的液态混合溶液,其中:混合溶液由液晶态混合物中的近晶相液晶转变得到;2-2)在第二导电基板上洒布间隙支撑物70(微米级的塑料球或塑料棒等),使透明的间隙支撑物70较均匀地分布并固着在第二导电基板上;3)加热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在已回升至高粘度的液晶态混合物粘度被重新(或称再次)降低后,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对位进行真空贴合,此时密闭边框50与其内的混合溶液被夹于第一导电基板与第二导电基板之间,混合溶液扩散流平至密闭边框50所包围的整个区域,在这里,加热第一导电基板的作用在于使其上的液晶态混合物粘度降低,加热第二导电基板的作用在于避免第一、第二导电基板接触时混合溶液遇到温度低的第二导电基板而导致粘度反转变高;4)固化密闭边框50,液晶态混合物被容置于由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密闭边框50形成的“空盒”内,其中:固化通常包括UV固化和热固化;5)近晶相液晶产品制造完成,即制造出了图2所示的近晶相液晶产品,其包括第一、第二基体层10、20,第一、第二基体层10、20的内侧面设有导电电极层30,第一、第二导电基板之间为被密闭边框50包围的混合层60,混合层由近晶相液晶与导电添加物混合形成,室温(±50℃之间)下呈高粘性的液晶状态,混合层60中具有起间隔、支撑作用的间隙支撑物70。在实际制作中,第一基体层10上的导电电极层30、第二基体层20上的导电电极层30上还可设置一层绝缘层或称绝缘膜。在步骤2-1)中,通过加入有机溶剂或加热的方式使液晶态混合物的粘度降低,进一步来说:通过加入有机溶剂的方式来降低液晶态混合物粘度是指通常在室温下将占设定重量比的有机溶剂加入液晶态混合物中,使高粘度的液晶态混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而转变为透明液态,以可在现有的定量滴注设备上使用。在这里,加入的有机溶剂与液晶态混合物之间的质量比可根据有机溶剂选用种类以及近晶相液晶的选用种类等因素来合理确定,不受局限。例如向四氰基四辛基联苯作为近晶相液晶的液晶态混合物中加入质量百分比为30%的乙酸乙酯,便可达到降低粘度的目的。通过加热的方式来降低液晶态混合物粘度是指加热用于盛放与执行滴注的定量滴注设备来使液晶态混合物中的近晶相液晶的温度升高至清亮点以上的温度,使高粘度的近晶相液晶从液晶态(室温条件下)转变为透明液态(清亮点条件下),以可在现有的定量滴注设备上使用。在实际实施时,通过加热的方式来降低液晶态混合物粘度时,加热温度介于30℃与150℃之间,此温度高于近晶相液晶的清亮点所处温度。例如,以近晶相液晶采用M67为例,其加热至85℃以上时便呈现处于清亮点的低粘度纯液态。若在步骤2-1)中采用加入有机溶剂来降低液晶态混合物粘度,则执行完定量滴注后,即执行完将混合溶液定量滴注到密闭边框50内后,紧接着便要通过排风(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只通过排风即可挥发掉)或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近晶相液晶产品的制造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近晶相液晶产品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步骤:1)制作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其中:第一基体层和其上设置的导电电极层为第一导电基板,第二基体层和其上设置的导电电极层为第二导电基板;2)同时执行步骤2‑1)和2‑2):2‑1)在第一导电基板上涂布边框胶来制作密闭边框,在密闭边框内定量滴注粘度被降低的液态混合溶液,其中:混合溶液由液晶态混合物中的近晶相液晶转变得到;2‑2)在第二导电基板上洒布间隙支撑物,使间隙支撑物分布并固着在第二导电基板上;3)加热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在液晶态混合物的粘度被重新降低后,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对位进行真空贴合;4)固化密闭边框;5)近晶相液晶产品制造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晶相液晶产品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步骤:1)制作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其中:第一基体层和其上设置的导电电极层为第一导电基板,第二基体层和其上设置的导电电极层为第二导电基板;2)同时执行步骤2-1)和2-2):2-1)在第一导电基板上涂布边框胶来制作密闭边框,在密闭边框内定量滴注粘度被降低的液态混合溶液,其中:混合溶液由液晶态混合物中的近晶相液晶转变得到;2-2)在第二导电基板上洒布间隙支撑物,使间隙支撑物分布并固着在第二导电基板上;3)加热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在液晶态混合物的粘度被重新降低后,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对位进行真空贴合;4)固化密闭边框;5)近晶相液晶产品制造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晶相液晶产品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1)中,通过加入有机溶剂或加热的方式使所述液晶态混合物粘度降低。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晶相液晶产品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1)中:通过加入有机溶剂的方式来降低所述液晶态混合物粘度是指将占设定重量比的有机溶剂添加入所述液晶态混合物中,使高粘度的所述液晶态混合物溶解在所述有机溶剂中而转变为透明液态;通过加热的方式来降低所述液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盼华吴立东孙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汉朗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