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晶相液晶产品的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61982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近晶相液晶产品的制造工艺,包括步骤:制作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同时执行下面两个步骤:在第一导电基板上涂布边框胶来制作密闭边框,在密闭边框内定量滴注粘度被降低的液态混合溶液的步骤,以及在第二导电基板上洒布间隙支撑物,使间隙支撑物分布并固着在第二导电基板上的步骤;加热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在液晶态混合物的粘度被再次降低后,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对位进行真空贴合;固化密闭边框;近晶相液晶产品制造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低粘度定量滴注方式实现,工艺可精确控制,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有保障,近晶相液晶消耗小,产品尺寸不再受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晶相液晶产品的制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低粘度定量滴注实现的近晶相液晶产品的制造工艺,属于近晶相液晶产品生产工艺领域。
技术介绍
已有的近晶相液晶产品的结构大致如图2所示,其包括第一、第二基体层10、20,第一、第二基体层10、20的内侧面设有导电电极层30。第一基体层10和其上的导电电极层30形成第一导电基板,第二基体层20和其上的导电电极层30形成第二导电基板。第一、第二导电基板之间为由近晶相液晶与导电添加物混合得到的混合层60,混合层60中掺有间隙支撑物70(又称间隙子),混合层60介于第一、第二导电基板之间的同时,还处于由边框胶形成的一个带有灌晶口的密闭边框50内。也就是说,掺有间隙支撑物70的混合层60处于由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密闭边框50形成的一个空盒中。目前,图2所示的近晶相液晶产品通常采用加热灌晶工艺来制造,过程大致为:先制作好由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密闭边框50形成的空盒,在制作空盒的过程中已将间隙支撑物70置入空盒内腔内,然后将空盒放入真空炉内,抽真空,而后用混合并加热近晶相液晶与导电添加物得到的混合溶液堵住密闭边框50上的灌晶口,同时向真空炉内充气,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近晶相液晶产品的制造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近晶相液晶产品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步骤:1)制作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其中:第一基体层和其上设置的导电电极层为第一导电基板,第二基体层和其上设置的导电电极层为第二导电基板;2)同时执行步骤2‑1)和2‑2):2‑1)在第一导电基板上涂布边框胶来制作密闭边框,在密闭边框内定量滴注粘度被降低的液态混合溶液,其中:混合溶液由液晶态混合物中的近晶相液晶转变得到;2‑2)在第二导电基板上洒布间隙支撑物,使间隙支撑物分布并固着在第二导电基板上;3)加热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在液晶态混合物的粘度被重新降低后,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对位进行真空贴合;4)固化密闭边框;5)近晶相液晶产品制造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晶相液晶产品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步骤:1)制作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其中:第一基体层和其上设置的导电电极层为第一导电基板,第二基体层和其上设置的导电电极层为第二导电基板;2)同时执行步骤2-1)和2-2):2-1)在第一导电基板上涂布边框胶来制作密闭边框,在密闭边框内定量滴注粘度被降低的液态混合溶液,其中:混合溶液由液晶态混合物中的近晶相液晶转变得到;2-2)在第二导电基板上洒布间隙支撑物,使间隙支撑物分布并固着在第二导电基板上;3)加热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在液晶态混合物的粘度被重新降低后,第一、第二导电基板对位进行真空贴合;4)固化密闭边框;5)近晶相液晶产品制造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晶相液晶产品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1)中,通过加入有机溶剂或加热的方式使所述液晶态混合物粘度降低。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晶相液晶产品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1)中:通过加入有机溶剂的方式来降低所述液晶态混合物粘度是指将占设定重量比的有机溶剂添加入所述液晶态混合物中,使高粘度的所述液晶态混合物溶解在所述有机溶剂中而转变为透明液态;通过加热的方式来降低所述液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盼华吴立东孙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汉朗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