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激式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53020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8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激式反应器,该反应器包括径向圆筒形密封承压壳体(1)、1#直管(23)、2#直管(12)、以及催化反应区,所述催化反应区包括中心筒(9)和套设在中心筒(9)外的至少一个套筒(16);中心筒(9)与最内层的套筒(16)的筒壁之间以及相邻套筒(16)的筒壁之间形成有空隙(8);空隙(8)内具有多个冷却介质分布器(14),该冷却介质分布器(14)通过冷却介质管线(2)与壳体(1)上的冷却介质入口流体连通。该反应器催化剂活性组分使用量少、压降低、床层温度低且不会出现“飞温”现象。

A cold shock react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quench type reactor, the reactor includes radial cylindrical sealed bearing shell (1), 1# (23), 2# straight tube (12), and the catalytic reaction zone, the catalytic reaction zone including the center tube (9) and is set in the center of the cylinder (9) at least one the outer sleeve (16); the center of the cylinder (9) and the inner sleeve (16) between the cylinder wall and the adjacent sleeve (16) has a gap formed between the cylinder wall (8); void (8) having a plurality of cooling medium distributor (14), the cooling medium distributor (14) through the cooling medium pipeline (2) and the shell (1) connected to the cooling medium on the fluid entrance. The active component of the reactor is less used, the pressure is lower, the bed temperature is low and the \flying temperature\ will not app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激式反应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激式反应器。
技术介绍
固定床反应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轴向固定床反应器,另一种是径向固定床反应器。轴向固定床反应器设计、加工过程相对容易、操作简单,但存在反应器设备尺寸庞大、床层压降大、容易出现局部飞温、移热缓慢、转化率低、放大效应明显等问题。径向床反应器高径比较大、床层压降小、反应物在催化剂床层停留时间短,但很难实现反应物在径向上的均匀分布、单位催化剂床层的生产强度较低。为了克服传统化工中存在传热、传质效率低的问题,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了微化工技术。微反应器作为微化工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以毫米、微米为量级的化学反应系统。一方面微反应器具有微尺度化、较大的比表面、扩散距离短、停留时间短、阻力小等特点,其传质、传热和反应效果较普通反应器高1-3个数量级;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际的工业生产能力要求,通过具有功能化的微反应器模块集成以及数量的增减达到控制和调节生产,有利于实现设备的最大利用效率,同时缩短设备的加工时间。对于放热反应而言,从工艺流程角度而言,在各段反应器之间,一般采用设置废热锅炉、蒸汽过热器来对高温工艺气体进行降温处理,如,中国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冷激式反应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激式反应器,该反应器包括径向圆筒形密封承压壳体(1)、从所述壳体(1)顶部伸入到壳体内部的1#直管(23)、从所述壳体(1)底部伸入到壳体内部的2#直管(12)、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1#直管(23)的下方、所述2#直管(12)上方的催化反应区,催化反应区的上下由顶部密封板(3)和底部密封板(11)密封,催化反应区的外侧壁与壳体(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环隙(6),环隙(6)的下端封闭且上端与所述1#直管(23)流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反应区包括中心筒(9)和套设在中心筒(9)外的至少一个套筒(16);所述中心筒(9)和/或所述套筒(16)为与壳体(1)同轴的、内外侧壁之间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激式反应器,该反应器包括径向圆筒形密封承压壳体(1)、从所述壳体(1)顶部伸入到壳体内部的1#直管(23)、从所述壳体(1)底部伸入到壳体内部的2#直管(12)、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1#直管(23)的下方、所述2#直管(12)上方的催化反应区,催化反应区的上下由顶部密封板(3)和底部密封板(11)密封,催化反应区的外侧壁与壳体(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环隙(6),环隙(6)的下端封闭且上端与所述1#直管(23)流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反应区包括中心筒(9)和套设在中心筒(9)外的至少一个套筒(16);所述中心筒(9)和/或所述套筒(16)为与壳体(1)同轴的、内外侧壁之间具有多个径向微反应通道(20)的筒形结构,该筒形结构的筒体内外仅通过该径向微反应通道(20)流体连通;或者,所述中心筒(9)和/或所述套筒(16)为与壳体(1)同轴的、内外侧壁之间可容纳催化剂床层的腔壁结构,该腔壁结构的内外侧壁为流体可透过结构;中心筒(9)的中空部分具有或形成有中心管(17),中心管(17)与2#直管(12)流体连通;中心筒(9)与最内层的套筒(16)的筒壁之间以及相邻套筒(16)的筒壁之间形成有空隙(8);空隙(8)内具有多个冷却介质分布器(14),该冷却介质分布器(14)通过冷却介质管线(2)与壳体(1)上的冷却介质入口流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反应器,其中,所述径向微反应通道(20)内设置有增加流体湍动作用的导流组件(7),所述导流组件(7)包括与所述径向微反应通道(20)固定连接的固定轴(24)和串联在所述固定轴(24)上的导流元件(25),所述导流元件(25)朝向所述径向微反应通道(20)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戴文松蒋荣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