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内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10911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内加强结构,涉及石油化工用复合型压力容器技术领域,该组合式内加强结构包括:多个小端加强模块,设置在锥壳小端上,小端加强模块沿小端圆筒的轴线方向在壳体内设置,小端加强模块包括小端纵向垫板、小端纵向加强梁和小端环向加强筋,小端纵向垫板设置在锥壳小端上,小端纵向加强梁通过小端纵向连接板与小端纵向垫板连接,小端纵向加强梁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小端环向加强筋,相邻小端加强模块中的小端环向加强筋采用螺接方式进行连接;门型支撑,设置在壳体上,门型支撑支撑于小端加强模块的底部;该加强结构在锥壳小端设置小端加强结构,能有效解决锥壳强度问题,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化工用复合型压力容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组合式内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1、对于采用锥壳(正锥或斜锥)连接小端圆筒和大端圆筒结构的压力容器,按外形划分为复合型压力容器。从强度设计的角度,锥壳大小端与圆筒连接结构因结构本身存在较大突变和不连续,因结构存在变形协调,在锥壳小端和锥壳大端往往形成较大的附加载荷,为抵抗这部分附加载荷需要对锥壳与圆筒连接处需要进行加强设计。目前比较惯用的做法包括直接提高小端圆筒(在距离连接处一定范围内)、锥壳和大端圆筒(在距离连接处一定范围内)的壳体厚度,或在壳体局部设置加强圈。然而,采用直接提高壳体壁厚时,因承压壳体为压力容器专用钢,壳体壁厚规格提高将直接导致材料、制造及检验等成本的显著增加,此方法经济性较差;而采用壳体局部设置加强圈的方式时,设计存在很大局限性,尤其在应对半顶角较大的锥壳过渡结构时无法有效解决强度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内加强结构,该加强结构在锥壳小端设置小端加强结构,能有效解决锥壳强度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内加强结构,所述组合式内加强结构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包括小端圆筒、锥壳小端、锥壳大端和大端圆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内加强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内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大端加强模块,所述大端加强模块设置在所述锥壳大端上,所述大端加强模块包括大端纵向垫板、大端纵向加强梁和大端环向加强筋,所述大端纵向垫板设置在所述锥壳大端上,所述大端纵向加强梁通过大端纵向连接板与所述大端纵向垫板连接,所述大端纵向加强梁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大端环向加强筋,相邻所述大端加强模块中的所述大端环向加强筋采用螺接方式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内加强结构,所述组合式内加强结构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包括小端圆筒、锥壳小端、锥壳大端和大端圆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内加强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内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大端加强模块,所述大端加强模块设置在所述锥壳大端上,所述大端加强模块包括大端纵向垫板、大端纵向加强梁和大端环向加强筋,所述大端纵向垫板设置在所述锥壳大端上,所述大端纵向加强梁通过大端纵向连接板与所述大端纵向垫板连接,所述大端纵向加强梁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大端环向加强筋,相邻所述大端加强模块中的所述大端环向加强筋采用螺接方式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内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型支撑包括横板连接支耳和门型构架,所述门型构架的侧面通过所述横板连接支耳与横板连接板采用螺接方式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门型构架的底部通过与竖板连接板采用螺接方式连接于所述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内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支撑包括轴向连接板和轴向连接垫板,所述轴向连接垫板设置在所述大端圆筒上,所述大端纵向加强梁通过与所述轴向连接板螺接方式连接于所述轴向连接垫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艳李宇沙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