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组件、垂向加载装置及垂向加载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4260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6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向组件、垂向加载装置及垂向加载方法,属于垂向加载试验装置技术领域。该导向组件包括第一环形套、第二环形套及直线滚子轴承。第一环形套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环形套之间,第一环形套和第二环形套同轴设置且形成用于穿设加载心轴的导向孔,第二环形套的内表面开设有多个凹槽,凹槽沿第二环形套的轴向延伸,直线滚子轴承设置于凹槽内且一一对应,直线滚子轴承与加载心轴间隙配合。应用上述导向组件的垂向加载装置,有效避免了由侧向力导致的加载心轴的偏转;该垂向加载方法,可有效传递垂向载荷、防止侧向力,可实现作动器的大载荷和大位移加载,试验精度高,完全满足各类垂向加载试验。

Guide assembly, vertical load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guiding component, a vertical loading device and a method,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vertical loading test device. The guide assembly comprises a first annular sleeve, a second ring sleeve and a linear roller bearing. Between the first annular sleeve is located adjacent to the two ring second sets, the first set of second sets of ring and ring are coaxially arranged and formed for wear oriented hole loading mandrel,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annular sleeve second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grooves, groove extending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annular sleeve second, straight roller bearing is provided in the groove and 11 the linear roller bearings and spindle loading clearance. To the loading device using the vertical guide assembly, effectively avoids the deflection caused by the lateral force loading mandrel; to the vertical loading method,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transmission of vertical load, lateral force, can be realized for the large load and large displacement actuator, high test precision, fully meet the various vertical loading t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向组件、垂向加载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了垂向加载试验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向组件、垂向加载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试验技术不断进步和试验装备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产品需要做大载荷和大位移的垂向试验。在使用作动器做大载荷、大位移的垂向试验时,由于作动器的两头都是活动球铰,原有的试验方法无法规避侧向力,在垂向试验中,很容易引起球铰的转动,导致整个加载系统失稳。轻者又得重新安装调试,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重者使试验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导向组件,能够有效保证加载心轴垂向加载,防止加载心轴偏转,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垂向加载装置,有效避免了由侧向力导致的加载心轴的偏转,大大降低了待测试件工装组装的调整组装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垂向加载方法,可有效传递垂向载荷,并且能防止侧向力,可实现作动器的大载荷和大位移加载,试验精度高,完全满足各类垂向加载试验。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向组件,用于安装在导向横梁上且进行垂向加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环形套、至少两个第二环形套及多个直线滚子轴承。第一环形套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环形套之间,第一环形套和第二环形套同轴设置且形成用于穿设加载心轴的导向孔,第二环形套的内表面开设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沿第二环形套的周向分布,凹槽沿第二环形套的轴向延伸,直线滚子轴承设置于凹槽内且一一对应,直线滚子轴承与加载心轴间隙配合。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直线滚子轴承的远离第二环形套的一面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孔为沉头孔,第一固定孔沿导向孔的径向贯穿直线滚子轴承,第二环形套的内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配合的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位于凹槽内并沿第二环形套的径向朝向第二环形套的外表面延伸。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凹槽沿第二环形套的周向旋转对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垂向加载装置,包括导向横梁、至少一个加载心轴和至少一个上述任意一项的导向组件;导向横梁设置有至少一个装配孔,装配孔被构造成沿竖向贯穿导向横梁,导向组件的数量与装配孔的数量相等,导向组件嵌设于装配孔内,导向孔与装配孔同轴设置,加载心轴的数量与导向组件的数量相等,加载心轴穿设于导向孔内,加载心轴与直线滚子轴承之间具有间隙。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间隙为0.23mm-0.27mm。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间隙为0.25mm。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加载心轴与直线滚子轴承之间设置有润滑脂。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垂向加载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两个挡板,两个挡板分别位于装配孔的两端,挡板与导向横梁可拆卸的连接,挡板用于限制导向组件沿装配孔的轴向移动。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加载心轴包括心轴本体和承接部,承接部包括两个承接板,两个承接板分别位于心轴本体的两端且承接板与心轴本体连接,其中一个承接板设置有多组连接孔,连接孔用于加载心轴与加载装置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垂向加载方法,包括支架、至少一个作动器和上述任意一项的垂向加载装置,作动器的数量与导向组件的数量相等,作动器对应加载心轴设置,作动器与导向横梁分别固定于支架,垂向加载方法包括:将待测试件放置于位于加载心轴下方的工作台上,通过作动器对加载心轴施加垂向力,加载心轴抵接于待测试件并传递垂向载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导向组件能够有效保证加载心轴垂向加载,防止加载心轴偏转。应用导向组件的垂向加载装置,有效避免了由侧向力导致的加载心轴的偏转,大大降低了待测试件工装组装的调整组装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该垂向加载方法,可有效传递垂向载荷,并且能防止侧向力,可实现作动器的大载荷和大位移加载,试验精度高,完全满足各类垂向加载试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垂向加载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垂向加载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导向组件;11-第一环形套;12-第二环形套;121-凹槽;13-直线滚子轴承;14-导向孔;2-垂向加载装置;21-导向横梁;211-装配孔;212-配重孔;22-加载心轴;221-心轴本体;222-承接部;223-连接孔;23-固定组件;3-作动器;4-支架;5-待测试件;6-工作台。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向组件1,用于安装在导向横梁21上且进行垂向加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环形套11、至少两个第二环形套12及多个直线滚子轴承13。在本实施例中,导向组件1用于待测试件的垂向加载时防侧向力,与导向横梁配套使用,用于待测试件垂向加载试验。导向组件1包括两种环形套,第一环形套11和第二环形套12,两种环形套叠加于一切,两种环形套同轴设置并形成用于穿设加载心轴的导向孔14,第一环形套11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环形套12之间,第二环形套12的内表面开设有竖向设置的凹槽121(凹槽121沿第二环形套12的轴向延伸),凹槽121内设置有直线滚子轴承13,直线滚子轴承13与穿设于导向孔14内的加载心轴间隙配合,加载心轴垂向加载时,直线滚子轴承13能够限制加载心轴沿导向孔14的径向移动,从而抵消侧向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2/201710628138.html" title="导向组件、垂向加载装置及垂向加载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导向组件、垂向加载装置及垂向加载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向组件,用于安装在导向横梁上且进行垂向加载,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环形套、至少两个第二环形套及多个直线滚子轴承,所述第一环形套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环形套之间,所述第一环形套和所述第二环形套同轴设置且形成用于穿设加载心轴的导向孔,所述第二环形套的内表面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沿所述第二环形套的周向分布,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二环形套的轴向延伸,所述直线滚子轴承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一一对应,所述直线滚子轴承与所述加载心轴间隙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向组件,用于安装在导向横梁上且进行垂向加载,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环形套、至少两个第二环形套及多个直线滚子轴承,所述第一环形套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环形套之间,所述第一环形套和所述第二环形套同轴设置且形成用于穿设加载心轴的导向孔,所述第二环形套的内表面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沿所述第二环形套的周向分布,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二环形套的轴向延伸,所述直线滚子轴承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一一对应,所述直线滚子轴承与所述加载心轴间隙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滚子轴承的远离第二环形套的一面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为沉头孔,所述第一固定孔沿所述导向孔的径向贯穿所述直线滚子轴承,所述第二环形套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配合的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位于所述凹槽内并沿所述第二环形套的径向朝向所述第二环形套的外表面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二环形套的周向旋转对称。4.一种垂向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横梁、至少一个加载心轴和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横梁设置有至少一个装配孔,所述装配孔被构造成沿竖向贯穿所述导向横梁,所述导向组件的数量与所述装配孔的数量相等,所述导向组件嵌设于所述装配孔内,所述导向孔与所述装配孔同轴设置,所述加载心轴的数量与所述导向组件的数量相等,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特朱汉朝魏嘉杰王伟洋杨火顺张旻昌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