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立章专利>正文

一种铜线的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2752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线的绕线装置,包括机箱外壳,所述机箱外壳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下方设有铜线传输组件,且第一套筒转动套接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穿绕线柱的侧壁到达绕线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连接杆活动套接有第一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第三套筒、环形挡板和转动挡板等结构,实现了在绕线的同时,能使绕线柱旋转绕线的同时水平向前移动,且能在完成一段绕线后对成品进行自动的压紧操作,有效的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节约了大量空间。

Wire winding device for copper wi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ire winding device, including chassis shell, inside wall of the housing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leeve below the first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copper wire transmission component, and the first sleeve is rotationally sleeved second sleeve, the sleeve seco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other end passes through the side wall winding column to inner winding column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limiting block,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is movably sheathed with a first spring.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the third sleeve and the annular baffle and the rotating baffle structure, realized in the winding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n make the level of winding column rotation around the line to move forward, and in a winding on the finished pressing operation automatically, reduce the work intensity,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saves a lot of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线的绕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铜制品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铜线的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绕线装置是一种线材加工中绕线包装阶段的关键设备,现有技术下,普通绕线装置绕线后的成品松散杂乱,相同质量的铜线占用空间较大,使铜线运输中的空间使用率不高,增加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是提供一种铜线的绕线装置,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铜线的绕线装置,其包括:包括机箱外壳,所述机箱外壳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下方设有铜线传输组件,且第一套筒转动套接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穿绕线柱的侧壁到达绕线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连接杆活动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套筒的一端,且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绕线柱的一端,所述绕线柱的内腔设有与第一限位块匹配的限位槽,且绕线柱插接在第三套筒中,所述第三套筒固定连接在机箱外壳的内壁上,且第三套筒的下端固定贯穿连接有铜线传输组件的出线管,所述绕线柱远离第三套筒的一端外侧壁螺纹连接有环形挡板,且绕线柱靠近环形挡板的一端活动插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绕线柱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且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二限位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的转轴,所述第一电机与机箱外壳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下方设有金属长杆,所述金属长杆固定连接在机箱外壳的内侧壁上,所述金属长杆的下方设有与机箱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与传送带一端的转轮固定连接,且传送带上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开设有垂直于传送带的凹槽,且凹槽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通过第二弹簧与卡位金属块固定连接,所述卡位金属块活动插接在凹槽中,所述底座的上端与转动挡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挡板靠近金属长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金属触块,且转动挡板位于金属长杆和卡位金属块之间,所述电磁铁、金属触块、金属长杆和外部电源共同组成一条串联电路,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外部电源共同组成一条串联电路。优选地,所述金属长杆的长度大于环形挡板到连接有第一电机的机箱外壳的侧壁的距离。优选地,所述环形挡板到传送带的最短距离大于第三套筒到传送带的最短距离。优选地,所述金属长杆靠近金属触块的一端为半球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第三套筒、环形挡板和转动挡板等结构,实现了在绕线的同时,能使绕线柱旋转绕线的同时水平向前移动,且能在完成一段绕线后对成品进行自动的压紧操作,有效的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节约了大量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一种铜线的绕线装置,包括机箱外壳1,机箱外壳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2,第一套筒2的下方设有铜线传输组件8,且第一套筒2转动套接有第二套筒3,第二套筒3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的一端,第一连接杆4的另一端贯穿绕线柱7的侧壁到达绕线柱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第一连接杆4活动套接有第一弹簧5,第一弹簧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套筒3的一端,且第一弹簧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绕线柱7的一端,绕线柱7的内腔设有与第一限位块匹配的限位槽,且绕线柱7插接在第三套筒6中,第三套筒6固定连接在机箱外壳1的内壁上,且第三套筒6的下端固定贯穿连接有铜线传输组件8的出线管,绕线柱7远离第三套筒6的一端外侧壁螺纹连接有环形挡板11,且绕线柱7靠近环形挡板11的一端活动插接有第二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9位于绕线柱7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且第二连接杆9远离第二限位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0的转轴,第一电机10与机箱外壳1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电机10的下方设有金属长杆12,金属长杆12固定连接在机箱外壳1的内侧壁上,金属长杆12的下方设有与机箱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的转轴与传送带一端的转轮固定连接,且传送带上固定连接有底座18,底座18开设有垂直于传送带的凹槽,且凹槽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磁铁17,电磁铁17通过第二弹簧与卡位金属块16固定连接,卡位金属块16活动插接在凹槽中,底座18的上端与转动挡板15转动连接,转动挡板15靠近金属长杆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金属触块14,且转动挡板15位于金属长杆12和卡位金属块16之间,电磁铁17、金属触块14、金属长杆12和外部电源共同组成一条串联电路,第一电机10、第二电机13和外部电源共同组成一条串联电路,金属长杆12的长度大于环形挡板11到连接有第一电机10的机箱外壳1的侧壁的距离,环形挡板11到传送带的最短距离大于第三套筒6到传送带的最短距离,金属长杆12靠近金属触块14的一端为半球体结构。工作原理:将铜丝与绕线柱7固定,接通外部电源,第一电机10带动第二连接杆9转动,进而带动绕线柱7和第一连接杆4转动,使铜丝被拉出且沿着绕线柱7的外壁环绕,与此同时,第二电机13转动使底座18从左向右移动,转动挡板15与环形挡板11相抵触,使环形挡板11带动绕线柱7向右运动,当金属触块14与金属长杆12相触后,使电磁铁17通电,吸力使卡位金属块16向下运动,金属长杆12的挤压使转动挡板15逆时针旋转,使转动挡板15移动到环形挡板11的右侧,由于第一弹簧5的拉力,使绕线柱7向左弹回初始位置,通过第三套筒6和环形挡板11对已绕线完成的部分进行压紧,当铜线传输组件8再次运动到环形挡板11左侧后进行下一次绕线。以上示意性的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铜线的绕线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线的绕线装置,包括机箱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外壳(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2),所述第一套筒(2)的下方设有铜线传输组件(8),且第一套筒(2)转动套接有第二套筒(3),所述第二套筒(3)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4)的另一端贯穿绕线柱(7)的侧壁到达绕线柱(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连接杆(4)活动套接有第一弹簧(5),所述第一弹簧(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套筒(3)的一端,且第一弹簧(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绕线柱(7)的一端,所述绕线柱(7)的内腔设有与第一限位块匹配的限位槽,且绕线柱(7)插接在第三套筒(6)中,所述第三套筒(6)固定连接在机箱外壳(1)的内壁上,且第三套筒(6)的下端固定贯穿连接有铜线传输组件(8)的出线管,所述绕线柱(7)远离第三套筒(6)的一端外侧壁螺纹连接有环形挡板(11),且绕线柱(7)靠近环形挡板(11)的一端活动插接有第二连接杆(9),所述第二连接杆(9)位于绕线柱(7)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且第二连接杆(9)远离第二限位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0)的转轴,所述第一电机(10)与机箱外壳(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0)的下方设有金属长杆(12),所述金属长杆(12)固定连接在机箱外壳(1)的内侧壁上,所述金属长杆(12)的下方设有与机箱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机(13),所述第二电机(13)的转轴与传送带一端的转轮固定连接,且传送带上固定连接有底座(18),所述底座(18)开设有垂直于传送带的凹槽,且凹槽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磁铁(17),所述电磁铁(17)通过第二弹簧与卡位金属块(16)固定连接,所述卡位金属块(16)活动插接在凹槽中,所述底座(18)的上端与转动挡板(15)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挡板(15)靠近金属长杆(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金属触块(14),且转动挡板(15)位于金属长杆(12)和卡位金属块(16)之间,所述电磁铁(17)、金属触块(14)、金属长杆(12)和外部电源共同组成一条串联电路,第一电机(10)、第二电机(13)和外部电源共同组成一条串联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线的绕线装置,包括机箱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外壳(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2),所述第一套筒(2)的下方设有铜线传输组件(8),且第一套筒(2)转动套接有第二套筒(3),所述第二套筒(3)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4)的另一端贯穿绕线柱(7)的侧壁到达绕线柱(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连接杆(4)活动套接有第一弹簧(5),所述第一弹簧(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套筒(3)的一端,且第一弹簧(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绕线柱(7)的一端,所述绕线柱(7)的内腔设有与第一限位块匹配的限位槽,且绕线柱(7)插接在第三套筒(6)中,所述第三套筒(6)固定连接在机箱外壳(1)的内壁上,且第三套筒(6)的下端固定贯穿连接有铜线传输组件(8)的出线管,所述绕线柱(7)远离第三套筒(6)的一端外侧壁螺纹连接有环形挡板(11),且绕线柱(7)靠近环形挡板(11)的一端活动插接有第二连接杆(9),所述第二连接杆(9)位于绕线柱(7)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且第二连接杆(9)远离第二限位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0)的转轴,所述第一电机(10)与机箱外壳(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0)的下方设有金属长杆(12),所述金属长杆(12)固定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立章
申请(专利权)人:程立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