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泵或制冷、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尤其涉及到作为冷凝温度为60-120℃的中高温热泵系统中的制冷工质。
技术介绍
对于生产和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对热能品位要求相对较低(温度为60-160℃)的用能环节,采用热泵供热技术不仅有比常规供能方式更高的总能利用效率,减少CO2排放(从而降低温室效应),还可有效利用工业余热、地热能、太阳能、以及环境(空气、土壤、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中蕴含的低品位热能,减小余热排放造成的热污染。当前,热泵技术正向中高温(冷凝温度为80-100℃)、高温(冷凝温度高于100℃)热泵方向发展,而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缺乏适合的循环工质。以往曾用作高温热泵系统工质的物质有CFC11、CFC113、CFC114等,它们均为CFC类物质,其臭氧层破坏势(ODP)及温室效应势(GWP)都很大,发达国家已于1996年禁用,发展中国家也将于2010年禁用。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以HCFC22或其替代物R407C、R410A等为工质的空调-热泵系统,能够提供的热水最高温度为50-55℃(温度再高不但使循环性能恶化,而且如果超过系统的压力和排温上 ...
【技术保护点】
一组含有三氟碘甲烷的中高温热泵混合工质,含有三氟碘甲烷,丁烷和异丁烷三种组元物质,其特征是所述混合工质由三氟碘甲烷和丁烷组成,质量百分比为(97-99)∶(1-3);或由三氟碘甲烷和异丁烷组成,质量百分比为(97-99)∶(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怀信,马利敏,郑臣明,张宇,杨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