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由于在四氟丙烯中添加丙烷,丙烯、异丁烷、丁烷、1-丁烯、异丁烯等烃类物质,从而改善了制冷剂与润滑油的互溶性。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在上述混合物中加入三氟碘甲烷、二氟甲烷、1,1-二氟乙烷、1,1,1,2-四氟乙烷、1,1,2,2-四氟乙烷、1,1,1,2,3,3,3-七氟丙烷、1,1,1,3,3,3-六氟丙烷、1,1,1,2,3,3-六氟丙烷和1,1,1,3,3-五氟丙烷等含氟原子较多的氢氟烃类物质,从而可以降低了制冷剂的可燃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一种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与低温
,涉及其所使用的制冷剂,尤其涉及一种含四氟 丙烯的混合制冷剂。 【
技术介绍
】 制冷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领域技术进步及国防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传统的氯氟烃(CFCs)和氢氯氟烃(HCFCs)制冷剂由于对臭氧层的破坏而被禁止或 限制使用,作为替代工质的氢氟烃(HFCs)和烃(HCs)类制冷剂又分别存在着温室效应和强 可燃性问题,制冷剂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环保、高效的绿色制 冷剂,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能减排、并形成我国在制冷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重要 意义。 四氟丙烯,包括反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E))和2,3,3,3_四氟丙烯 (R1234yf),是近年来新开发的环保制冷剂,其ODP值为零,GWP值较低,对普冷温区的单级 压缩制冷系统具有较好的替代潜力。但是其本身与现有普通矿物润滑油相容性较差,且具 有轻微可燃性。 【
技术实现思路
】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制冷系统中制冷剂与润滑油的 互溶性差的缺陷,提供一种与润滑油互溶性较好的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由组份1和组分2组成,其中: 所述组份1为反式-1,3, 3, 3-四氟丙烯、2, 3, 3, 3-四氟丙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组份2为丙烷,丙烯、异丁烷、丁烷、1-丁烯、异丁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组份1摩尔组分为10-90 %,所述组份2摩尔组分为10-90 %。 一种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包括组份1和组分2,其中: 所述组份1为反式-1,3, 3, 3-四氟丙烯、2, 3, 3, 3-四氟丙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组份2包括丙烷,丙烯、异丁烷、丁烷、1-丁烯、异丁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组份2中还包括三氟碘甲烷、二氟甲烷、1,1-二氟乙烷、1,1,1,2-四氟乙烷、 1,1,2,2-四氟乙烷、1,1,1,2,3,3,3-七氟丙烷、1,1,1,3,3,3-六氟丙烷、1,1,1,2,3,3-六 氟丙烷和1,1,1,3, 3-五氟丙烷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组份1摩尔组分为10-90%,所述组份2摩尔组分为10-9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由于在四氟丙烯中添加丙烷,丙烯、异丁 烷、丁烷、1-丁烯、异丁烯等烃类物质,从而改善了制冷剂与润滑油的互溶性。 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在上述混合物中加入三氟 碘甲烷、二氟甲烷、1,1-二氟乙烷、1,1,1,2-四氟乙烷、1,1,2,2-四氟乙烷、1,1,1,2,3,3, 3-七氟丙烧、1,1,1,3, 3, 3-六氟丙烧、1,1,1,2, 3, 3-六氟丙烧和1,1,1,3, 3-五氟丙烧等含 氟原子较多的氢氟烃类物质,从而可以降低了制冷剂的可燃性。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其环保性能好,ODP值为零,GWP值 较低,且与普通润滑油具有良好的互溶性、能效较高、可燃性低、安全性能较好,可用于现有 普冷温区的压缩制冷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 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 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包括:由组份1和组分2组成,其 中: 所述组份1为反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E))、2,3,3,3-四氟丙烯 (R1234yf)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组份2为丙烷,丙烯、异丁烷、丁烷、1-丁烯、异丁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组份1摩尔组分为10-90 %,所述组份2摩尔组分为10-90 %。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由于在四氟丙烯中添加丙烷,丙烯、异丁 烷、丁烷、1-丁烯、异丁烯等烃类物质,从而改善了制冷剂与润滑油的互溶性。 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包括组份1和组分2,其中: 所述组份1为反式-1,3, 3, 3-四氟丙烯、2, 3, 3, 3-四氟丙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组份2包括丙烷,丙烯、异丁烷、丁烷、1-丁烯、异丁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组份2中还包括三氟碘甲烷、二氟甲烷、1,1-二氟乙烷、1,1,1,2-四氟乙烷、 1,1,2,2-四氟乙烷、1,1,1,2,3,3,3-七氟丙烷、1,1,1,3,3,3-六氟丙烷、1,1,1,2,3,3-六 氟丙烷和1,1,1,3, 3-五氟丙烷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组份1摩尔组分为10-90 %,所述组份2摩尔组分为10-90 %。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由于在上述混合物中加入三氟碘甲 烷、二氟甲烷、1,1-二氟乙烷、1,1,1,2-四氟乙烷、1,1,2,2-四氟乙烷、1,1,1,2,3,3,3-七 氟丙烧、1,1,1,3, 3, 3-六氟丙烧、1,1,1,2, 3, 3-六氟丙烧和1,1,1,3, 3-五氟丙烧等含氟原 子较多的氢氟烃类物质,从而可以降低了制冷剂的可燃性。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其环保性能好,ODP值为零,GWP值 较低,且与普通润滑油具有良好的互溶性、能效较高、可燃性低、安全性能较好,可用于现有 普冷温区的压缩制冷系统。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举例说明的目的,并没有 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除注明的具体条件外,实施例中的试验方法均按照常规条件进行。 实施例1 :取摩尔浓度为10 %的R1234ze (E)与摩尔浓度为90%的丙烷在常温下 物理混合,获得一种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 实施例2 :取摩尔浓度为80 %的R1234yf与摩尔浓度为20 %的丙烯在常温下物理 混合,获得一种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 实施例3 :取摩尔浓度为65 %的R1234ze (E)与摩尔浓度为35 %的异丁烷在常温 下物理混合,获得一种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 实施例4 :取摩尔浓度为90 %的R1234yf与摩尔浓度为10 %的丁烷在常温下物理 混合,获得一种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 实施例5 :取摩尔浓度为80 %的R1234yf与摩尔浓度为20 %的1-丁烯在常温下 物理混合,获得一种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 实施例6 :取摩尔浓度为70 %的R1234ze (E)与摩尔浓度为30 %的异丁烯在常温 下物理混合,获得一种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 实施例7 :取摩尔浓度为10%的R1234ze (E)与摩尔浓度为80%的丙烷、摩尔浓度 为10%的1,1,1,2,3,3-六氟丙烷在常温下物理混合,获得一种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 实施例8 :取摩尔浓度为40%的R1234yf与摩尔浓度为55%的丙烷、摩尔浓度为 5%的1,1,1,3,3_五氟丙烷在常温下物理混合,获得一种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 实施例9 :取摩尔浓度为55%的R1234ze (E)与摩尔浓度为30%的异丁烷、摩尔浓 度为15%的1,1-二氟乙烷在常温下物理混合,获得一种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 实施例1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其特征在于,由组份1和组分2组成,其中:所述组份1为反式‑1,3,3,3‑四氟丙烯、2,3,3,3‑四氟丙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组份2为丙烷,丙烯、异丁烷、丁烷、1‑丁烯、异丁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组份1摩尔组分为10‑90%,所述组份2摩尔组分为10‑9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剑峰,董学强,公茂琼,沈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