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温热泵的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2257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0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温热泵的冷凝器,其包括有一筒体、一冷凝器进口,所述冷凝器进口连接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一端,所述冷凝器还包括有:至少一个冷凝器出口,所述冷凝器出口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底部;一隔板,所述隔板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内壁面,所述隔板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之间形成有一第一通孔;若干个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冷凝器进口之间,所述第一挡板均连接于所述隔板的顶部和所述筒体,所述第一挡板、所述隔板和所述筒体之间形成有一第二通孔,相邻所述第一挡板形成的所述第二通孔交错分布于所述筒体内的前后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效率更高,解决了热度过高而引起机组效率衰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高温热泵的冷凝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的高温热泵(根据GB25861,出水温度大于50度,即为高温热泵)用冷凝器,压缩机排气在过热段利用率低,冷凝器的换热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且热度过高引起机组效率衰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过热段利用率低,换热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易引起机组效率衰减等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高温热泵的冷凝器。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用于高温热泵的冷凝器,其包括有一筒体、一冷凝器进口,所述冷凝器进口连接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且所述冷凝器进口位于所述筒体的一端,其特点在于,所述冷凝器还包括有:至少一个冷凝器出口,所述冷凝器出口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底部;一隔板,所述隔板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内壁面,且所述隔板将所述筒体的内部分为上空间和下空间,所述隔板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之间形成有一第一通孔,所述上空间和所述下空间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若干个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上空间内,且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冷凝器进口之间,所述第一挡板均连接于所述隔板的顶部和所述筒体,所述第一挡板、所述隔板和所述筒体之间形成有一第二通孔,相邻所述第一挡板形成的所述第二通孔交错分布于所述筒体内的前后两端。较佳地,所述冷凝器还包括有若干个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下空间内,且所述第二挡板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内壁面,所述第二挡板的底部和所述筒体之间形成有一下通孔,所述第二挡板的顶部、所述隔板和所述筒体之间形成有一上通孔。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第二挡板能够使得冷凝后的液体和气体分开,并让气体能继续冷却,使得换热更加充分。较佳地,所述冷凝器包括有若干个换热管,所述第一挡板设有若干个第一穿孔,所述换热管穿过所述第一穿孔且连接于所述第一挡板。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进入冷凝器的蒸汽与换热管之间形成强制换热结构,使得换热更加充分彻底,效率更高。另外,通过第一挡板加强对换热管的连接强度,保证了冷凝器的安全使用和稳定性。较佳地,所述第二挡板设有若干个第二穿孔,所述换热管穿过所述第二穿孔且连接于所述第二挡板。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上通孔的气体需要通过换热管换热冷却后才能从到达下通孔的流通区域排出,使得换热效果更加充分彻底。另外,通过第二挡板加强对换热管的连接强度,保证了冷凝器的安全使用和稳定性。较佳地,所述冷凝器还具有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与所述换热管相连通。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方便于加水进行冷却,较佳地,所述第一挡板的横截面积与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积相同。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进入冷凝器的蒸汽能够均匀地流通冷却,换热更加充分彻底,效率更高。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用于高温热泵的冷凝器,通过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使得压缩机的排气能通过第二通孔均匀在上空间内进行换热,换热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效率更高,解决了高温热泵的热度过高而引起机组效率衰减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用于高温热泵的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相对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用于高温热泵的冷凝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筒体1,冷凝器进口11,冷凝器出口12隔板2,上空间21,下空间22,第一通孔23第一挡板3,第二通孔31,第一穿孔32第二挡板4,下通孔41,上通孔42,第二穿孔4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用于高温热泵的冷凝器,其包括有筒体1、冷凝器进口11、至少一个冷凝器出口12、隔板2、若干个第一挡板3,冷凝器进口11连接于筒体1的顶部,且冷凝器进口11位于筒体1的右端,冷凝器进口11与筒体1的内部相连通,冷凝器进口11外接于压缩机排气端口,从而在压缩机排气端口将排出蒸汽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凝。冷凝器出口12连接于筒体1的底部,用于将冷凝后的液体排出,通过设置多个冷凝器出口12加强对冷凝后液体的排出。隔板2连接于筒体1的内壁面,且隔板2将筒体1的内部分为上空间21和下空间22,上空间21为过热段区域,隔板2与筒体1内部的左端之间形成有第一通孔23,上空间21和下空间22通过第一通孔23相连通。第一挡板3位于上空间21内,且第一挡板3位于第一通孔23和冷凝器进口11之间,第一挡板3均连接于隔板2的顶部和筒体1的内部,第一挡板3、隔板2和筒体1之间形成有第二通孔31,相邻第一挡板3形成的第二通孔31交错分布于筒体1内的前后两端内壁面。在该过热段区域,通过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3,进入冷凝器的蒸汽通过第二通孔31进行弧形轨迹进行流通冷却,如图2所示,在图2中的波浪箭头不是冷凝器的结构,而是为了表示进入的蒸汽在冷凝器中的流通方向,使得达到均匀冷却换热的效果,从而使得换热能力,效率更高,解决了高温热泵的热度过高而引起机组效率衰减问题。为了达到进入冷凝器的蒸汽能够均匀地流通冷却的效果,第一挡板3的横截面积与第二通孔31的横截面积相同,进入冷凝器的蒸汽不会因为第二通孔3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挡板3的横截面积,使得有些蒸汽不会形成弧形流通轨迹,从而导致不能充分换热。进入冷凝器的蒸汽不会因为第二通孔31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挡板3的横截面积,导致蒸汽流通口过小导致换热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方便于对冷凝器的冷却换热,冷凝器可以包括有若干个换热管(图中未示出)、进水口、出水口,换热管连接于筒体1的内部,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与换热管相连通。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方便于冷凝器进行冷却。如图3所示,为了达到加强换热能力的效果,第一挡板3可以设有若干个第一穿孔32,换热管穿过第一穿孔32且连接于第一挡板3。使得进入的蒸汽与换热管之间形成强制换热结构,蒸汽形成的弧形流通与换热管多次强制换热,使得换热更加充分彻底,效率更高。同时,通过第一挡板3加强对换热管的连接强度,保证了冷凝器的安全使用和稳定性。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上空间21冷却换热后的冷凝液体通过第一通孔23流入到下空间22,从而通过冷凝器出口12排出。为了达到充分换热的效果,本技术的用于高温热泵的冷凝器还可以包括有若干个第二挡板4,第二挡板4位于下空间22内,且第二挡板4连接于筒体1的内壁面,第二挡板4的底部和筒体1之间形成有下通孔41,第二挡板4的顶部、隔板2和筒体1之间形成有上通孔42。冷凝后的液体质量重,将会通过下通孔41进行流通,从而通过冷凝器出口12排出。冷凝后的气体质量轻,将会通过上通孔42进行流通并继续冷却,使得换热更加充分。为了达到充分换热的效果,第二挡板4可以设有若干个第二穿孔43,换热管穿过第二穿孔43且连接于第二挡板4。使得通过上通孔42的气体需要通过换热管换热冷却后才能从到达下通孔41的流通区域,从而才能通过冷凝器出口12排出,使得换热效果更加充分彻底。同时,通过第二挡板4加强对换热管的连接强度,保证了冷凝器的安全使用和稳定性。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高温热泵的冷凝器,其包括有一筒体、一冷凝器进口,所述冷凝器进口连接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且所述冷凝器进口位于所述筒体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还包括有:至少一个冷凝器出口,所述冷凝器出口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底部;一隔板,所述隔板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内壁面,且所述隔板将所述筒体的内部分为上空间和下空间,所述隔板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之间形成有一第一通孔,所述上空间和所述下空间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若干个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上空间内,且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冷凝器进口之间,所述第一挡板均连接于所述隔板的顶部和所述筒体,所述第一挡板、所述隔板和所述筒体之间形成有一第二通孔,相邻所述第一挡板形成的所述第二通孔交错分布于所述筒体内的前后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温热泵的冷凝器,其包括有一筒体、一冷凝器进口,所述冷凝器进口连接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且所述冷凝器进口位于所述筒体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还包括有:至少一个冷凝器出口,所述冷凝器出口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底部;一隔板,所述隔板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内壁面,且所述隔板将所述筒体的内部分为上空间和下空间,所述隔板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之间形成有一第一通孔,所述上空间和所述下空间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若干个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上空间内,且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冷凝器进口之间,所述第一挡板均连接于所述隔板的顶部和所述筒体,所述第一挡板、所述隔板和所述筒体之间形成有一第二通孔,相邻所述第一挡板形成的所述第二通孔交错分布于所述筒体内的前后两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温热泵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还包括有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翔蒋林杰张恩启朱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柯茂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