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及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09858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及构建方法,进行平台选址、平台水下打桩、平台核心区底质改造、海钓水上平台浇筑、网箱养殖区构建、浮筏养殖区构建、大型鱼礁区构建;抗风浪海钓平台设置有:海钓平台主体区、网箱养殖区、浮筏养殖区、大型沉底鱼礁区、潮间带缓冲区、潮上陆地区。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改进原平台的基础上,引入以人工鱼礁为主构件的立体消波和阻拦设施,采用流线型设计,框架型透风结构,高强度不锈钢支架,混凝土底座,在接合桩面后形成稳固状态,如受强台风影响,可以脱离桩柱,拖运至避风港或陆地;本平台适用于全国近岸30m以浅的各种类型海区。

A wind wave of artificial reef fishing platform based on 3D layout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and discloses a wind wave artificial reef fishing platform based on 3D layout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platform location, the underwater platform, the core area of sediment piling platform transformation, fishing platform on water pouring, aquaculture area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of large floating raft culture area, reef area construction of wind waves; the fishing platform is provided with: a fishing platform, the main area of cage culture area, the floating raft culture area and large sink reef areas, intertidal buffer, tidal land area. The invention is based on the former platform,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artificial reef based component stereo wave and stop facilities, streamlined design, frame type ventilation structure, high strength stainless steel bracket, a concrete base, formed a solid state bonding in the pile surface, such as by the strong typhoon, can be separated from the pile, hauled to safe harbor or land; the platform for the coastal 30m of various types in shallow s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及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及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近海捕捞强度严重超标,资源破坏力居高不下,这样的背景下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发展休闲渔业成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举措;休闲海钓是休闲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人人皆可参与、技术要求不高等易于普及的特点,加之近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参与各种野外体验项目的主观需求不断增加,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山东辽宁等北方近岸海域设置的浮动平台主要由塑料浮块铆接而成,通常在陆地组装拼接,整体运往设置海区,这些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休闲观光及海洋牧场等工程的环境和生物监测,海钓活动往往为其附属功能;江苏、浙江和福建近岸海域在海洋牧场和海水养殖区设置有对应的监测平台,但其功能仅限于环境和生物监测;而南部的广东、广西和海南省由于易受台风影响,近年来有针对海区海洋牧场的大型监测平台设计,但由于成本高昂、功能单一,鲜有实体。纵观国内现状,我国为了海钓活动本身而设计的大型海钓平台尚无实体案例,而仅有的一些带有海钓附属功能的工程设施(如码头、海面引桥和观光平台等)和科研监测平台周边缺乏表底层的立体人工养护设施,资源养护并维持较高产出的生态功能有限,无法承受高强度的海钓活动,另一方面海钓区域未能很好的将人工浮式构件的消波和大型沉底鱼礁的减浪功能结合近来,导致海钓活动极易受不良海况的影响而无法持续利用。可见国内尚缺乏海钓平台的统一设计标准,同时现有平台的功能极易受海况和渔况限制。因此急需在该领域开拓新思路,引入其他设施,以高效利用水体空间为目标,设计功能型的海钓平台。目前国家每年投入至少几十亿经费用于海洋渔业资源修复工程,主要用于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其中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投放各种功能性人工鱼礁,以达到栖息地改造和修复的作用。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传统的海钓平台往往选取野外资源密度较高的自然海域,区域有限,资源消耗速度快,钓捕对象恢复速度慢,平台周围和海底缺乏人工阻拦和消波设施,使之又极易受台风等灾害天气的影响,只能选择良好天气和海况进行活动。目前北方的海上休闲观光平台主要有浮式塑料产品拼接而成,抗风浪能力非常有限;而针对南海区域的海上监测平台则往往设计规模大,成本高,不易推广。造成上述技术问题不能有效解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国缺乏以海钓为主要功能的平台设计与建造实践;二是以海钓为附属功能的平台未能考虑到有限海域的实际资源承载力,传统的海钓平台以资源利用为主,忽略了栖息地改造和钓捕对象的养护环节,造成资源利用的不可持续性;三是传统的海钓平台未能整合筏式养殖和大型防波礁的消波减浪功能,致使其易受不良海况影响;四是我国资源修复和海洋牧场工程的主要经费皆用于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上,政府主导下的项目往往忽略海钓活动等资源回捕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及构建方法。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实需求和技术局限,在改进原平台的基础上,引入以人工鱼礁为主构件的立体消波和阻拦设施,同时针对传统海钓场可持续性不佳的缺陷,引入筏式养殖和网箱养殖等浮体设施,起到营造饵料场,提高局部水域生产力,暂养和驯化增殖放流品种,通过全水层立体栖息环境的优化设计,为各种海洋生物提供摄食、躲避敌害和繁殖的栖息环境,从而构建出土著种大量产生、洄游种大量聚集、放流种持续逗留的高鱼类密度和多样性格局,保证平台渔获可持续性的设计。在抗风浪性能上,平台采用流线型设计,框架型透风结构,高强度不锈钢支架,混凝土底座,在接合桩面后形成稳固状态,如受强台风影响,可以脱离桩柱,拖运至避风港或陆地;此外,巧妙的利用了筏式养殖构件和大型沉底鱼礁的消波减浪功能,表层水体在大量浮式构件的水阻力作用下起到了镇流作用,而大型沉底鱼礁则对中下层水体的往复流、潮流和垂直湍流等流态起到镇流作用,使海钓平台在台风天气下能有效降低风浪和强海流对平台的损伤。本平台适用于全国近岸30m以浅的各种类型海区。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方法,所述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方法为:在改进原平台的基础上,引入以人工鱼礁为主构件的立体消波和阻拦设施,同时引入筏式养殖区和网箱养殖区的浮体设施,营造饵料场、设计放流品种的暂养和驯化空间;并且对海钓平台主体区采用流线型设计、框架型透风结构、高强度不锈钢支架、混凝土底座;在接合桩面后形成稳固状态。通过平台海域的综合设计和立体布局形成平台周边海钓渔获的高密度和可持续性机制,实现平台本身抗台风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所述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方法具体包括:海钓平台主体区选址:首先进行海域确权评估,在符合海域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选址;海钓平台主体区水下打桩:根据柱状采样结果和地形扫描图,在海钓平台主体区中布置桩柱;由若干桩柱构成的桩面长轴和当地潮流主轴方向一致;海钓平台主体区核心区底质改造:首先在海钓平台主体区和网箱养殖区投放直径工程碎石礁,按照每平方米2-3t的密度投放;投放完成后一周进行地形扫描,确定投放状况,根据扫描图进行补充投放;碎石礁投放完毕后,在海钓平台主体区投放中空框架鱼礁,每隔2-5m投放一个框架礁;海钓平台主体区浇筑:根据地方海况特点,选择固定式或移动式平台;移动平台在陆地上分体浇筑完成后,由大型工程船分部件完成海上拼接和固定;固定式平台按照与移动平台相同的浇筑模式或在海上逐步完成浇筑;海钓平台主体区采用框架式中空设计,为放流鱼类的暂养和驯化提供养殖池设计空间;单个平台的面积控制在100-200m2左右。网箱养殖区构建:在网箱养殖区设置多个养殖网箱;利用潮间带礁块和平台桩柱作为网箱锚链固定点;根据地方资源特点选择养殖品种,并设置放流品种暂养网箱,实际设置过程中可优先考虑方形网箱,以充分利用空间面积。浮筏养殖区构建:在围绕海钓平台主体区和网箱养殖区建设浮筏养殖区;浮筏养殖区的浮筏构件直接固定在锚式鱼礁上;浮筏的材料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以生态友好型为主。浮筏养殖区浮子的密度按每个3m设置一个,采用球形塑料浮球,养殖绳直径不小于3cm。大型沉底鱼礁区构建:在浮筏养殖区的外围大型沉底鱼礁区,所述大型沉底鱼礁区的鱼礁采用中空框架型鱼礁,长宽高皆为3m;所述鱼礁作为水下防波堤用于对涌流、垂直湍流和潮流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底层流对平台水下部分的冲刷;还用于对外侧的鱼类起到诱导作用。进一步,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后还需进行:管理和维护,基于平台内外的调查评估结果进行相应强度的海钓活动。进一步,在建设海钓平台主体区之前,还需要对所选海钓区域进行底质和地形调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设置有海钓平台主体区、网箱养殖区、浮筏养殖区、大型沉底鱼礁区、潮间带缓冲区及潮上陆地区;海钓平台主体区后方左右角落构建有网箱养殖区;海钓平台主体区的左面、右面、前面均构建有浮筏养殖区;浮筏养殖区的左面、右面、前面均构建有大型沉底鱼礁区;网箱养殖区、浮筏养殖区、大型沉底鱼礁区的后面均构建有潮间带缓冲区;潮间带缓冲区后面构建有潮上陆地区。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及构建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方法为:在改进原平台的基础上,引入以人工鱼礁为主构件的立体消波和阻拦设施,同时引入筏式养殖区和网箱养殖区的浮体设施,营造饵料场;并且对海钓平台主体区采用流线型设计、框架型透风结构、高强度不锈钢支架、混凝土底座;在接合桩面后形成稳固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方法为:在改进原平台的基础上,引入以人工鱼礁为主构件的立体消波和阻拦设施,同时引入筏式养殖区和网箱养殖区的浮体设施,营造饵料场;并且对海钓平台主体区采用流线型设计、框架型透风结构、高强度不锈钢支架、混凝土底座;在接合桩面后形成稳固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方法具体包括:海钓平台主体区选址:首先进行海域确权评估,在符合海域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选址;海钓平台主体区水下打桩:根据柱状采样结果和地形扫描图,在海钓平台主体区中布置桩柱;由若干桩柱构成的桩面长轴和当地潮流主轴方向一致;海钓平台主体区核心区底质改造:首先在海钓平台主体区和网箱养殖区投放直径工程碎石礁,按照每平方米2-3t的密度投放;投放完成后一周进行地形扫描,确定投放状况,根据扫描图进行补充投放;碎石礁投放完毕后,在海钓平台主体区投放中空框架鱼礁,每隔2-5m投放一个框架礁;海钓平台主体区浇筑:根据地方海况特点,选择固定式或移动式平台;移动平台在陆地上分体浇筑完成后,由大型工程船分部件完成海上拼接和固定;固定式平台按照与移动平台相同的浇筑模式或在海上逐步完成浇筑;海钓平台主体区采用框架式中空设计;网箱养殖区构建:在网箱养殖区设置多个养殖网箱;利用潮间带礁块和平台桩柱作为网箱锚链固定点;浮筏养殖区构建:在围绕海钓平台主体区和网箱养殖区建设浮筏养殖区;浮筏养殖区的浮筏构件直接固定在锚式鱼礁上;大型沉底鱼礁区构建:在浮筏养殖区的外围大型沉底鱼礁区,所述大型沉底鱼礁区的鱼礁采用中空框架型鱼礁;所述鱼礁作为水下防波堤用于对涌流、涡流和紊流起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振华章守宇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