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产混合养殖池塘中的鱼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1150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09:50
一种用于水产混合养殖池塘中的鱼礁,属于水产养殖领域,所述的鱼礁整体长大于宽,鱼礁是由长壁和短壁围成的空心体,且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开式,所述鱼礁的长壁为凸出的弧形,所述的弧对应的圆心角15‑30度;所述鱼礁的短壁具有通透的孔,所述的孔在短壁底部10‑20cm处密集分布,底部的孔直径为5‑8cm;在短壁的中上部也具有直径大于等于10cm的通透孔;在长壁底部10‑20cm处分布有连通空心体内外的孔,孔直径为5‑8cm;且长壁与短壁的连接处为弧形。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鱼礁在室外泥塘进行混合养殖室,能够保证水流通畅,实现混合养殖鱼虾蟹的最大养殖密度,提高泥塘养殖经济效益。

A fish reef used in a mixed aquaculture pond

A mixed culture for aquatic pond in the reef,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aquaculture, the reefs grew up in the whole wide reef is a hollow body surrounded by long wall and short wall, and the top and bottom are open, the long wall of the reef was raised by arc. The arc of the central angle of 15 30 degrees; the short wall of the reef has through holes, the hole in the wall at the bottom of the 10 short 20cm intensive distribu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hole diameter is 5 8cm;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short wall has a through hole diameter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0cm in the long wall; at the bottom of the 10 20cm distribution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hollow body inside and outside the hole, hole diameter of 5 8cm; and at the junction of long wall and short wall arc. Mixed farming outdoor room in the mud by the utility model reef, can ensure the smooth flow, to achieve the maximum stocking density of mixed culture of fish and shrimp,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aquaculture po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产混合养殖池塘中的鱼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水产混合养殖池塘中的鱼礁。
技术介绍
中华绒螯蟹是南方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由于它的互残性,因此养殖密度不能太大,且中华绒螯蟹是底栖的生活特性,因此水体利用率不高。目前常见的养殖模式是鱼虾蟹混养,该充分利用养殖水体,且蟹摄食残饵净化水体,实现养殖最大效益,但由于养殖池塘中缺少鱼礁等隐蔽物,蟹苗不可投放密度过大,否则引起相互残杀,如果投放隐蔽物又会影响水体流动,容易形成死角,造成水体缺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产混合养殖池塘中的鱼礁,利用本专利技术鱼礁在室外泥塘进行混合养殖室,能够保证水流通畅,实现混合养殖鱼虾蟹的最大养殖密度,提高泥塘养殖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水产混合养殖池塘中的鱼礁,所述的鱼礁整体长大于宽,鱼礁是由2个长壁和2个短壁围成的空心体,且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开式,所述鱼礁的长壁为凸出的弧形,所述的弧对应的圆心角15-30度;所述鱼礁的短壁具有通透的孔,所述的孔在短壁底部10-20cm处密集分布,底部的孔直径为5-8cm;在短壁的中上部也具有直径大于等于10cm的通透孔;在长壁底部10-20cm处分布有连通空心体内外的孔,孔直径为5-8cm;且长壁与短壁的连接处为弧形。进一步,所述的空心体鱼礁的高度大于等于养殖水深。进一步,所述的空心体鱼礁占养殖池塘底面积的1/4-1/3。利用上述池塘进行混合养殖的方法,首先在长方形泥塘内布置好上述鱼礁,然后在空心体鱼礁内投放石块或其它小型鱼礁,然后通过进水口进水,将蟹苗投放在空心体内,虾苗和鱼苗投放在池塘中,在养殖过程中同时打开排水口排水,养殖用水在水泵的泵出后具有初始动能,沿空心体鱼礁的弧形壁循环流动,最后经排水口排水,排出的养殖用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处理后通过进水口重新泵入养殖池塘。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鱼礁为空心体,与现有的实体鱼礁相比增加了水体利用空间,所述空心体鱼礁的结构内部投放小块鱼礁,为混合养殖的蟹类提供了栖息场所,且由于小块鱼礁位于空心体鱼礁内部,不会对大池塘养殖用水循环流动增加阻力。本技术空心体鱼礁短壁中上部具有10cm以上的通过孔,因此,混合养殖鱼类可以自由穿入空心体内部水体,同时由于空心体壁下部具有5-8cm的通孔,养殖蟹类也能自由穿梭在实心体鱼礁内外,因此,与传统的实心体鱼礁相比增加了养殖水体,可以增加鱼蟹混养密度,提高水体产出。本技术空心体鱼礁的壁为弧形,减少损耗池塘养殖用水循环流动的动能,使养殖池塘的水体一直处于流动状态,增加水体溶氧,减轻池塘底部淤泥的腐败。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鱼礁俯视图:1、长壁,2、短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解释,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用于水产混合养殖池塘中的鱼礁,俯视图如图1所示,所述的鱼礁整体长大于宽,鱼礁是由长壁1和短壁2围成的空心体,且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开式,所述鱼礁的长壁为凸出的弧形,所述的弧对应的圆心角20度;所述鱼礁的短壁具有通透的孔,所述的孔在短壁底部20cm处密集分布,底部的孔直径为8cm;在短壁的中上部也具有直径大于等于20cm的通透孔;在长壁底部20cm处分布有连通空心体内外的孔,孔直径为8cm;且长壁与短壁的连接处为弧形。利用上述鱼礁进行鱼虾蟹混养殖,养殖池塘为长方形泥塘,具有水泥护坡,泥塘的长40m,宽30m,水深1.5m,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于长方形泥塘的宽度边上,且分别位于宽度边的两端,泥塘的中央设置本专利技术鱼礁,所述的空心体鱼礁占养殖池塘底面积的1/4,鱼礁的高为1.6m。本实施例养殖种类为中华绒螯蟹、梭鱼和南美白对虾,首先在长方形泥塘内布置好上述鱼礁,然后在空心体鱼礁内投放石块或其它小型鱼礁,然后通过进水口进水,先在池塘中投放梭鱼和南美白对虾,10天以后,再将Π期蟹苗投放在空心体内,混合养殖投放密度分别为:中华绒螯蟹Π期蟹苗2.6万只/公斤,每亩投放0.15kg;梭鱼65-75尾/苗,梭鱼苗规格为0.15-0.2kg/尾;南美白对虾1-1.3cm,4000尾/亩。在养殖过程中同时打开排水口排水,养殖用水在水泵的泵出后具有初始动能,沿空心体鱼礁的弧形壁循环流动,最后经排水口排水,排出的养殖用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处理后通过进水口重新泵入养殖池塘。经过5个月的养殖,各自的产量梭鱼为40kg/亩,中华绒螯蟹100kg/亩,南美白对虾30kg/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水产混合养殖池塘中的鱼礁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水产混合养殖池塘中的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鱼礁整体长大于宽,鱼礁是由2个长壁和2个短壁围成的空心体,且其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开式,所述鱼礁的长壁为凸出的弧形,所述的弧对应的圆心角15‑30度;所述鱼礁的短壁具有通透的孔,所述的孔在短壁底部10‑20cm处密集分布,底部的孔直径为5‑8cm;在短壁的中上部也具有直径大于等于10cm的通透孔;在长壁底部10‑20cm处分布有连通空心体内外的孔,孔直径为5‑8cm;且长壁与短壁的连接处为弧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产混合养殖池塘中的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鱼礁整体长大于宽,鱼礁是由2个长壁和2个短壁围成的空心体,且其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开式,所述鱼礁的长壁为凸出的弧形,所述的弧对应的圆心角15-30度;所述鱼礁的短壁具有通透的孔,所述的孔在短壁底部10-20cm处密集分布,底部的孔直径为5-8cm;在短壁的中上部也具有直径大于等于10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波于飞李妍张德胜张庆起王军卢璐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渔业技术指导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