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虾蟹混合养殖池塘及利用其进行养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6179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1 14:34
一种鱼虾蟹混合养殖池塘及利用其进行养殖的方法,所述方法的养殖池塘为长方形泥塘,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于长方形泥塘的宽度边上,且分别位于宽度边的两端,泥塘的中央具有一鱼礁,所述的鱼礁整体长大于宽,位于长方形泥塘的长中轴线上,所述鱼礁为空心体,且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开式,所述鱼礁的长壁为凸出的弧形,所述的弧对应的圆心角15‑30度;所述鱼礁的短壁具有通透的孔,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鱼礁在室外泥塘进行混合养殖室,能够保证水流通畅,实现混合养殖鱼虾蟹的最大养殖密度,提高泥塘养殖经济效益。

A fish shrimp ponds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mixed culture of the

A fish shrimp ponds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mixed culture, the method of rectangular pond mud, water inlet and a water outlet are arranged in a rectangular mud width on the edge, and the width of the edge located at both ends, the central mud has a reef, the reef grew up in the whole wide axis in the long rectangular bog on the reef is a hollow body, and the top and bottom are open, the long wall of the reef is a convex arc, the arc corresponding to the circle center of the 15 angle of 30 degrees; the short wall of the reef has through holes, mixed breeding room in the outdoor mud reef, to ensure smooth flow, to achieve the maximum stocking density of mixed culture of fish and shrimp,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aquaculture po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虾蟹混合养殖池塘及利用其进行养殖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鱼虾蟹混合养殖池塘及利用其进行养殖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三疣梭子蟹是海水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由于它的互残性,养殖密度不能太大,且三疣梭子蟹是底栖的生活特性,因此水体利用率不高。目前常见的养殖模式是鱼虾蟹混养,该方法充分利用养殖水体,且三疣梭子蟹摄食残饵净化水体,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但由于养殖池塘中缺少鱼礁等隐蔽物,三疣梭子蟹苗不可投放密度过大,否则引起相互残杀,如果投放隐蔽物又会影响水体流动,容易形成死角,造成水体缺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鱼虾蟹混合养殖池塘及利用其进行养殖的方法,利用本专利技术鱼礁在室外泥塘进行混合养殖室,能够保证水流通畅,实现混合养殖鱼虾蟹的最大养殖密度,提高泥塘养殖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鱼虾蟹混合养殖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池塘为长方形泥塘,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于长方形泥塘的宽度边上,且分别位于宽度边的两端,养殖池塘的中央具有一鱼礁,所述的鱼礁整体长大于宽,所述鱼礁的长度方向上的对称轴与池塘的长度方向上的对称轴重叠;所述鱼礁是由2个长壁和2个短壁围成的空心体,所述的鱼礁成轴对称,且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开式,所述鱼礁的2长壁为凸出的弧形,弧对应的圆心角为15-30度;所述鱼礁的短壁具有通透的孔。进一步,所述的孔在短壁底部10-20cm处密集分布,底部的孔直径为5-8cm;在短壁的中上部也具有直径大于等于10cm的通透孔;更进一步,在长壁底部10-20cm处分布有连通空心体内外的孔,孔直径为5-8cm;且长壁与短壁的连接处为弧形。进一步,所述的空心体鱼礁的高度大于等于养殖水深。进一步,所述的空心体鱼礁占养殖池塘底面积的1/2-1/3。利用上述池塘进行混合养殖的方法,首先在长方形泥塘内布置好上述鱼礁,然后在空心体鱼礁内投放石块或其它小型鱼礁,然后通过进水口进水,将蟹苗投放在空心体内,虾苗和鱼苗投放在池塘中,在养殖过程中同时打开排水口排水,养殖用水在水泵的泵出后具有初始动能,沿空心体鱼礁的弧形壁循环流动,最后经排水口排水,排出的养殖用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处理后通过进水口重新泵入养殖池塘。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鱼礁为空心体,与现有的实体鱼礁相比增加了水体利用空间,所述空心体鱼礁的结构内部投放小块鱼礁,为混合养殖的蟹类提供了栖息场所,且由于小块鱼礁位于空心体鱼礁内部,不会对大池塘养殖用水循环流动增加阻力。本专利技术空心体鱼礁短壁中上部具有10cm以上的通过孔,因此,混合养殖鱼类可以自由穿入空心体内部水体,同时由于空心体壁下部具有5-8cm的通孔,养殖蟹类也能自由穿梭在实心体鱼礁内外,因此,与传统的实心体鱼礁相比增加了养殖水体,可以增加鱼蟹混养密度,提高水体产出。本专利技术空心体鱼礁的壁为弧形,减少损耗池塘养殖用水循环流动的动能,使养殖池塘的水体一直处于流动状态,增加水体溶氧,减轻池塘底部淤泥的腐败。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解释,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鱼虾蟹混养池塘,所述的池塘为长方形泥塘,具有水泥护坡,泥塘的长40m,宽30m,水深1.5m,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于长方形泥塘的宽度边上,且分别位于宽度边的两端,泥塘的中央具有一鱼礁,所述的鱼礁整体长大于宽,高度为1.6m,位于长方形泥塘的长中轴线上,所述鱼礁是由长壁和短壁围成的空心体,且顶部底部均为敞开式,所述鱼礁的长壁为凸出的弧形,所述的弧对应的圆心角15度;所述鱼礁的短壁具有通透的孔,所述的孔在短壁底部15cm处密集分布,底部的孔直径为7cm;在短壁的中上部也具有直径15cm的通透孔;在长壁底部15cm处分布有连通空心体内外的孔,孔直径为7cm,长壁15cm以上部分为不通透,减少空心体壁上的孔洞对水体动能的消耗,且长壁与短壁的连接处为弧形。所述的空心体鱼礁占养殖池塘底面积的1/3。本实施例利用上述池塘进行混合养殖的方法,养殖种类为三疣梭子蟹、梭鱼和南美白对虾,首先在长方形泥塘内布置好上述鱼礁,鱼礁的长度方向上的对称轴与池塘的长度方向上的对称轴重叠,然后在空心体鱼礁内投放石块或其它小型鱼礁,然后通过进水口进水,先在池塘中投放梭鱼和南美白对虾,10天以后,再将Π期蟹苗投放在空心体内,混合养殖投放密度分别为:三疣梭子蟹Π期蟹苗2.6万只/公斤,每亩投放0.15kg;梭鱼65-75尾/苗,梭鱼苗规格为0.15-0.2kg/尾;南美白对虾1-1.3cm,4000尾/亩。在养殖过程中同时打开排水口排水,养殖用水在水泵的泵出后具有初始动能,沿空心体鱼礁的弧形壁循环流动,最后经排水口排水,排出的养殖用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处理后通过进水口重新泵入养殖池塘。鱼礁内的水通过鱼礁壁上的通透空进行水体交换。经过5个月的养殖,各自的产量梭鱼为40kg/亩,三疣梭子蟹100kg/亩,南美白对虾30kg/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鱼虾蟹混合养殖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池塘为长方形泥塘,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于长方形泥塘的宽度边上,且分别位于宽度边的两端,养殖池塘的中央具有一鱼礁,所述的鱼礁整体长大于宽,所述鱼礁的长度方向上的对称轴与池塘的长度方向上的对称轴重叠;所述鱼礁是由2个长壁和2个短壁围成的空心体,所述的鱼礁成轴对称,且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开式,所述鱼礁的2长壁为凸出的弧形,弧对应的圆心角为15‑30度;所述鱼礁的短壁具有通透的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虾蟹混合养殖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池塘为长方形泥塘,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于长方形泥塘的宽度边上,且分别位于宽度边的两端,养殖池塘的中央具有一鱼礁,所述的鱼礁整体长大于宽,所述鱼礁的长度方向上的对称轴与池塘的长度方向上的对称轴重叠;所述鱼礁是由2个长壁和2个短壁围成的空心体,所述的鱼礁成轴对称,且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开式,所述鱼礁的2长壁为凸出的弧形,弧对应的圆心角为15-30度;所述鱼礁的短壁具有通透的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虾蟹混合养殖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飞陆波潘元潮李妍王军张庆起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渔业技术指导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