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红外辐射吸收材料的方法,更特别地说,是指一种以氟橡胶为原材料,采用溶液法制备的氟碳纳米红外辐射吸收材料。
技术介绍
红外辐射吸收材料的研究在军事领域、工业和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其吸波机理主要是基于材料对红外线的吸收和对发热物体的相变降温作用等。常规尺度的红外辐射吸收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主要是依靠构成材料的分子官能团在红外光的作用下发生共振,产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而实现的,这种吸收机制吸收峰位置固定,峰宽较窄。纳米尺度的材料对红外辐射的吸收体现出吸收峰强度高,频带宽且吸收峰随材料的晶型结构和粒径的改变有不同程度的蓝移或红移的特点。目前,纳米红外辐射吸收材料多集中于无机材料,如:纳米Al2O3,TiO2、NiO、及Fe2O3等,而关于有机纳米红外辐射吸收材料的研究报道较少。众所周知,有机物相对于无机物具有更为丰富的红外吸收特性,并且可通过对其红外吸收分子结构的改变来获得特定波段的红外吸收特性。因此,通过将对红外辐射具有强吸收作用的物质赋予更为丰富的红外吸收官能团,并使其具有纳米级尺寸,可使材料具备更为优越的红外辐射吸收性能。氟橡胶(F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氟碳纳米红外辐射吸收材料,其特征在于分子结构式为:-[-CH=CF-]↓[x]-[-CF↓[2]-CF↓[2]-]↓[y]-[-CF↓[2]-*F-]↓[z]-,式中,x表示分子结构式中第一单元的个数,y表示分子结构式中 第二单元的个数,z表示分子结构式中第三单元的个数。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7-4-18 200710098459.X1、一种氟碳纳米红外辐射吸收材料,其特征在于分子结构式为:式中,x表示分子结构式中第一单元的个数,y表示分子结构式中第二单元的个数,z表示分子结构式中第三单元的个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碳纳米红外辐射吸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有如下步骤:第一步:配制碱试剂按照2∶1的重量比例将KOH与NaOH充分混合配制碱试剂;第二步:配制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由甲醇、乙醇、四氯化碳以及二甲苯按照2∶2∶1∶1的体积比组成;第三步:配制氟橡胶反应液将氟橡胶和第一步中制得的所述碱试剂放入第二步制得的所述有机溶剂中,在温度50~80℃,搅拌60~200分钟,制得氟橡胶反应液;所述氟橡胶反应液中所述氟橡胶的用量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华,史俊秀,李松梅,赵升红,朱春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