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9753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包括具有输送通道的引桥本体,引桥本体布置在上、下游输送机之间,且上、下游输送机对物体的输送姿态不同,根据上、下游输送机对物体的输送姿态,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为以下两种结构之一:所述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从上游输送机至下游输送机方向以立式渐变扭曲过渡为卧式,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立式端与上游输送机的输送尾端对接、卧式端与下游输送机的输送首端对接;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从上游输送机至下游输送机方向以卧式渐变扭曲过渡为立式,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卧式端与上游输送机的输送尾端对接、立式端与下游输送机的输送首端对接。

Attitude transition approach bridge for pipeline convey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ipeline for conveying object pose transformation approach, including the bridge body has a conveying channel, between the bridge body are arranged in the upper and downstream conveyor,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conveyor to the object conveying attitude different, according to the upper and lower conveyor to the object conveying attitude, conveying channel approach ontology for the following two one of the kind of structure: the bridge body conveying channel upstream from the downstream to the conveyor conveyor direction to vertical gradient transition twisted horizontal conveying head butt end and vertical conveying passage upstream of the body transport conveyor bridge tail docking, horizontal end and downstream conveyor; transportation channel approach from the upstream to the downstream body conveyor conveyor in the direction of horizontal gradient transition for the vertical transfer channel distortion, horizontal end and upstream of the body transport conveyor Bridge The butt end of the convey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vertical end and the downstream end of the convey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
本技术涉及流水线输送设备,具体是一种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
技术介绍
企业在生产多工序成品的产品时,普遍是以流水线作业方式实现的,在现代化的流水线作业方式中,流水线输送设备通常是生产车间内的最为基本的输送设备。在流水线作业方式中,通常涉及到对输送中的待成品物体(即加工中的物品本体或盛装容器)的姿态转换,通过对输送中的待成品物体的姿态转换,而使待成品物体在对应输送段实现加工方向的调整,以满足对应的加工工序要求。如此,流水线输送必然涉及到首、尾衔接的上游输送机和下游输送机,因为同一输送机上是无法自动的对输送中的待成品物体进行姿态转换的。目前,流水线作业方式中的待成品物体的姿态转换,主要是将上游输送机的输送尾端搭接在下游输送机输送首端的上方,使上游输送机所输送的待成品物体自然跌落至下游输送机上。这种姿态转换方式仅能实现输送中的待成品物体的纵向姿态与横向姿态之间的转换,无法实现立式姿态与卧式姿态之间的转换,例如液体产品灌装中的盛装容器-瓶子的立、卧姿态转换,立式姿态与卧式姿态之间的转换通常是通过结构复杂的、中介独立的旋转设备(类似机械手)实现的,其成型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流水线作业中所输送待成品物体立、卧姿态之间转换的特殊性以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一种结构简单、成型方便、成型成本低、输送稳定且可靠的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本技术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包括具有输送通道的引桥本体,所述引桥本体布置在上游输送机和下游输送机之间,且所述上、下游输送机对物体的输送姿态不同,根据上游输送机和下游输送机对物体的输送姿态,所述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为以下两种结构之一:-所述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从上游输送机至下游输送机方向以立式渐变扭曲过渡为卧式,所述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立式端与上游输送机的输送尾端对接、卧式端与下游输送机的输送首端对接;-所述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从上游输送机至下游输送机方向以卧式渐变扭曲过渡为立式,所述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卧式端与上游输送机的输送尾端对接、立式端与下游输送机的输送首端对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输送通道卧式端与上游输送机输送尾端对接的引桥本体与上游输送机之间设有推拨机构。进一步的,所述推拨机构主要由传动轴、拨板和电机组成,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座布置在上游输送机的输送带上方,所述传动轴的布置方向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一致,所述拨板的外周具有至少一个凸棱,所述拨板装配在传动轴上、且拨板的凸棱与输送带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输送带上所输送的物体的高度,所述电机用于驱动传动轴进行周向旋转动作。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引桥本体主要由多根布置在上游输送机和下游输送机之间且延伸方向渐变扭曲的梁肋组成,这些梁肋间隔分布在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的四周,相邻梁肋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所输送物体的高度和/或直径、确保所输送物体在输送过程中不掉落,所述引桥本体呈栅栏状。进一步的,所述引桥本体还具有多根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接在引桥本体的相邻梁肋之间。再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周向连接在构成引桥本体输送通道的梁肋之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物体为瓶子。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将布置于上、下游输送机之间的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以对应的渐变扭曲方式过渡,使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立式端和卧式端实现90°的渐变扭曲,从而使流水线输送中的待成品物体的输送姿态实现立式和卧式之间的对应转换,其具有结构简单、成型方便、成型成本低、输送稳定、可靠性高、实用性强等特点;2.本技术在特定的输送通道卧式端对接上游输送机输送尾端之间,设置了推拨机构,从而使推拨机构将上游输送机上卧式输送的待成品物体有序、可靠地推进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内,在后续推力下逐渐转换成立式姿态进入下游输送机,进一步增强了其输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本技术的栅栏状成型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地形成渐变扭曲的输送通道,而且使得其成型结构更为简单,进而有利于大幅降低成型难度和成型成本,经济、可靠而实用。4.本技术特别适宜液体产品灌装生产线上的灌装载体-瓶子的输送,尤其是回收再利用瓶子的脱标、清洗、消毒等工艺的输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从立式端向卧式端渐变扭曲过渡的渐变示意图。图中代号含义:1—引桥本体;2—立式端;3—卧式端;4—梁肋;5—加强筋;6—上游输送机;7—下游输送机;8—传动轴;9—拨板;10—轴承座;11—电机。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为流水线输送设备的转换装置,具体是一种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下面以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充分的说明。其中,实施例1和实施例2分别结合附图1和附图3、附图2和附图3进行详细、具体的说明,其它实施例未单独绘图,但主体结构可以参照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附图。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引桥本体1,该引桥本体1布置在上游输送机6和下游输送机7之间,且上游输送机6和下游输送机7对物体的输送姿态不同,上游输送机6对物体以立式姿态输送,下游输送机7对物体以卧式姿态输送。引桥本体1具有略大于所输送物体的外轮廓的输送通道,引桥本体1上的输送通道呈隧道状结构。基于上述上游输送机6和下游输送机7对物体的输送姿态的不同,前述引桥本体1上的输送通道从上游输送机6至下游输送机7方向以立式渐变扭曲过渡为卧式,即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立式端2的底面和顶面经渐变扭曲过渡为卧式端3的两个侧面,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立式端2的两个侧面经渐变扭曲过渡为卧式端3的底面和顶面,也就是说,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从立式端2至卧式端3进行了90°的渐变扭曲过渡,当然渐变扭曲方向具体视作业要求而定。前述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立式端2与上游输送机6的输送尾端对接、卧式端3与下游输送机7的输送首端对接,从而使上游输送机6立式输送而来的物体在后续输送推力的作用下进入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立式端2,并随着渐变扭曲过渡的输送通道由立式姿态渐变过渡为卧式姿态,在后续输送推力下进入下游输送机7,再由下游输送机7带起输送走。上述引桥本体1主要由多根布置在上游输送机6和下游输送机7之间且延伸方向渐变扭曲的梁肋4组成,这些梁肋4间隔分布在引桥本体4的输送通道的四周,即分布在输送通道的底面、顶面、两个侧面和四角,布置的密度根据所输送物体的外轮廓决定,相邻梁肋4之间的间隔距离应当对应的小于所输送物体的高度和直径,即输送通道立式端2的侧面的相邻梁肋4的间距小于所输送物体的高度,同理卧式端3的顶面和底面的相邻梁肋4的间距小于所输送物体的高度,输送通道立式端2底面和顶面的相邻梁肋4的间距小于所输送物体的直径,同理卧式端3的侧面的相邻梁肋4的间距小于所输送物体的直径,如此以确保所输送物体在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内的输送过程中不掉落,引桥本体1呈栅栏状。为了增强上述栅栏状引桥本体1的结构强度,同时增加引桥本体1的成型结构密度。上述引桥本体1还具有多根加强筋5,这些加强筋5连接在引桥本体1的相邻梁肋4之间,作为优选考虑,加强筋5应周向连接在构成引桥本体1输送通道的梁肋4之间。本技术适用于物体姿态由立式往卧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输送通道的引桥本体(1),所述引桥本体(1)布置在上游输送机(6)和下游输送机(7)之间,且所述上、下游输送机对物体的输送姿态不同,根据上游输送机(6)和下游输送机(7)对物体的输送姿态,所述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为以下两种结构之一:‑所述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从上游输送机(6)至下游输送机(7)方向以立式渐变扭曲过渡为卧式,所述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立式端(2)与上游输送机(6)的输送尾端对接、卧式端(3)与下游输送机(7)的输送首端对接;‑所述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从上游输送机(6)至下游输送机(7)方向以卧式渐变扭曲过渡为立式,所述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卧式端(3)与上游输送机(6)的输送尾端对接、立式端(2)与下游输送机(7)的输送首端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输送通道的引桥本体(1),所述引桥本体(1)布置在上游输送机(6)和下游输送机(7)之间,且所述上、下游输送机对物体的输送姿态不同,根据上游输送机(6)和下游输送机(7)对物体的输送姿态,所述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为以下两种结构之一:-所述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从上游输送机(6)至下游输送机(7)方向以立式渐变扭曲过渡为卧式,所述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立式端(2)与上游输送机(6)的输送尾端对接、卧式端(3)与下游输送机(7)的输送首端对接;-所述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从上游输送机(6)至下游输送机(7)方向以卧式渐变扭曲过渡为立式,所述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卧式端(3)与上游输送机(6)的输送尾端对接、立式端(2)与下游输送机(7)的输送首端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通道卧式端(3)与上游输送机(6)输送尾端对接的引桥本体(1)与上游输送机(6)之间设有推拨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拨机构主要由传动轴(8)、拨板(9)和电机(11)组成,所述传动轴(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一民寇天学廖璞颜太宗刘恒曾省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唯怡饮料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