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机梳栉润滑注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8138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04:32
一种经编机梳栉润滑注油装置,包括双孔导向座、集中供油接头、分路接头、支路油管、上进油接头和下进油接头,在双孔导向座的两导向孔上下平行设置,在上导向孔的侧壁上旋接有上进油接头,下进油接头旋接在下导向孔的侧壁上,分路接头与集中供油接头的出油端密封对接,分路接头通过支路油管分别与上进油接头和下进油接头密封对接。它能对经编机上所有双孔导向座上的两个导向孔同时进行加注润滑油,无需操作人员逐个人力补加润滑油,既能减少操作者的辅助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又能从根本上保证了所有双孔导向座上导向孔的润滑问题,消除了因缺乏润滑油而引发的各种缺陷,还能彻底消除因加油对织物产生的油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经编机梳栉润滑注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编机,尤其涉及经编机梳栉组件的润滑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长门幅经编机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单头驱动梳栉整体型长门幅经编机;第二类是双头驱动梳栉分段型长门幅经编机,这是目前认可度最高,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机型,这种机型在2015年前市场上已批量生产销售。第三类是申请人专利技术的单头驱动,梳栉分段型长门幅经编机,如图1、图2所示。无论哪种型式的长门经编机,经编机的机架是包括横梁21、左墙板22、油箱23、右墙板24和中间支撑架25的框架体,针床26位于油箱23的上方,梳栉组件27设置在针床26的上方,梳栉组件27由若干个横向移动悬挂装置28悬挂在横梁21上,梳栉组件27由直线驱动装置29带动作水平直线往复移动,这种移动悬挂装置28包括梳栉吊架8、双孔导向座1、导向杆9和导向柱连接板10,梳栉吊架8等间距固定在横梁21上,梳栉吊架8垂直横梁21下挂,双孔导向座1等间距地固定安装在梳栉组件27上,两根导向杆9按水平方向间隔地固定在导向柱连接板10上,两根水平分布的导向杆9套装在双孔导向座1的上导向孔11和下导向孔12中,导向柱连接板10固定在梳栉吊架8上,梳栉组件27在直线驱动部件29的作用下,相对于横梁21的横向往复摆动的织造运动要求,其中,双孔导向座1上的上导向孔11和下导向孔12与二根水平导向杆9之间润滑条件直接影响梳栉组件的横向移动的顺畅性,充分的润滑条件对降低横向移动阻力,提高横向移动的可靠性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双孔导向座1上针对上导向孔11和下导向孔12都设有单向注油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操作规程,必须定时用润滑油枪向每只单向注油嘴加注润滑油,然而,由于在梳栉组件27上密集地安装有导纱针30等零件,使用加油枪对每个双孔导向座1上的单向注油嘴进行加油十分麻烦,枪杆不能顺畅对准单向注油嘴进行加油,而且加油时由于对接不准时常润滑油喷射到织物上,对加工的织物造成污染,因此,操作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都尽可能不加油,从而造成各移动配合副失油,使得经编机运行阻力增大,功率消耗超标,如何有效地对各个双孔导向座与水平导向杆滑动配合副实施供应润滑是确保经编机低阻尼运行,防止织物被润滑油污染,有效控制经编机的实际运行功率消耗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编机梳栉润滑注油装置。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经编机梳栉润滑注油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双孔导向座、集中供油接头、分路接头、支路油管、上进油接头和下进油接头,在双孔导向座上设有上导向孔、下导向孔、顶部耳和底座,上导向孔和下导向孔上下平行设置,顶部耳设置在双孔导向座的顶端,在上导向孔的侧壁上旋接有上进油接头,上进油接头的油道与上导向孔的内表面相通,下进油接头旋接在下导向孔的侧壁上,下进油接头的油道与下导向孔的内表面相通,分路接头与集中供油接头的出油端密封对接,分路接头通过支路油管分别与上进油接头和下进油接头密封对接。进一步,所述集中供油接头安装在双孔导向座的顶部耳上。进一步,在上导向孔和下导向孔对应于进油孔处设有储油腔。进一步,在上导向孔和下导向孔内设有滑动轴承套,两只滑动轴承套的内孔表面分别与上进油接头和下进油接头的出油道相通。更进一步,在滑动轴承套的内表面上对应于进油孔处设有储油槽。进一步,上进油接头为弯头结构,包括接管端和螺纹旋接端,在接管端的外圆柱上设有与支路油管密封套接的密封凸出环组,下进油接头与上进油接头的结构相同。由于在上导向孔和下导向孔的侧壁上分别有上进油接头和下进油接头,然后用支路油管将集中供油接头分别与上进油接头和下进油接头密封对接,所述支路油管为透明塑料软管,这样只要将集中供油接头与带压润滑油源连接起来,就能自动对经编机上所有双孔导向座上的上导向孔、下导向孔与导向杆滑动配合副进行加注润滑油,无需操作人员逐个人力补加润滑油,既能减少操作者的辅助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又能从根本上保证了所有双孔导向座上导向孔的润滑问题,消除了因缺乏润滑油而引发的各种缺陷,还能彻底消除因加油对织物产生的油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经编机中横梁、梳栉组件、双孔导向座、导向杆、连接板和梳栉吊架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双孔导向座、导向杆、连接板和梳栉吊架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图5为双孔导向座内设置滑动轴承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双孔导向座;2-集中供油接头;3-分路接头;4-支路油管;5-上进油接头;6-下进油接头;7-滑动轴承套;8-梳栉吊架;9-导向杆;10-连接板;11-上导向孔;12-下导向孔;13-顶部耳;14-底座;51-接管端;52-螺纹旋接端;53-密封凸出环组;61-储油槽;21-横梁;22-左墙板;23-油箱;24-右墙板;25-中间支撑架;26-针床;27-梳栉组件;28-移动悬挂装置;29-直线驱动部件;30-导纱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经编机梳栉润滑注油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双孔导向座1、集中供油接头2、分路接头3、支路油管4、上进油接头5和下进油接头6,在双孔导向座1上设有上导向孔11、下导向孔12、顶部耳13和底座14,上导向孔11和下导向孔12上下平行设置,顶部耳13设置在双孔导向座1的顶端,在上导向孔11的侧壁上旋接有上进油接头5,上进油接头5的油道与上导向孔11的内表面相通,下进油接头6旋接在下导向孔12的侧壁上,下进油接头6的油道与下导向孔12的内表面相通,分路接头3与集中供油接头2的出油端密封对接,集中供油接头2安装在双孔导向座1的顶部耳13上,分路接头3通过支路油管4分别与上进油接头5和下进油接头6密封对接,在上导向孔11和下导向孔12对应于进油孔处设有储油腔15,上进油接头5为弯头结构,包括接管端51和螺纹旋接端52,在接管端51的外圆柱上设有与支路油管4密封套接的密封凸出环组53,下进油接头6与上进油接头5的结构相同。实施例2:如图5所示,与实施不同之处在于,在上导向孔11和下导向孔12内设有滑动轴承套7,两只滑动轴承套7的内孔表面分别与上进油接头5和下进油接头6的出油道相通。为了提高滑动轴承套7的润滑效果,在滑动轴承套7的内表面上对应于进油孔处设有储油槽6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很多,只要双孔导向座1上的上导向孔11和下导向孔12与导向杆之间的滑动配合副润滑油是通过外引集中供油方式的一切等功能代换方案均属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不仅适用于长门幅经编机,对所有经编机都适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经编机梳栉润滑注油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经编机梳栉润滑注油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双孔导向座(1)、集中供油接头(2)、分路接头(3)、支路油管(4)、上进油接头(5)和下进油接头(6),在双孔导向座(1)上设有上导向孔(11)、下导向孔(12)、顶部耳(13)和底座(14),上导向孔(11)和下导向孔(12)上下平行设置,顶部耳(13)设置在双孔导向座(1)的顶端,在上导向孔(11)的侧壁上旋接有上进油接头(5),上进油接头(5)的油道与上导向孔(11)的内表面相通,下进油接头(6)旋接在下导向孔(12)的侧壁上,下进油接头(6)的油道与下导向孔(12)的内表面相通,分路接头(3)与集中供油接头(2)的出油端密封对接,分路接头(3)通过支路(4)分别与上进油接头(5)和下进油接头(6)密封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编机梳栉润滑注油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双孔导向座(1)、集中供油接头(2)、分路接头(3)、支路油管(4)、上进油接头(5)和下进油接头(6),在双孔导向座(1)上设有上导向孔(11)、下导向孔(12)、顶部耳(13)和底座(14),上导向孔(11)和下导向孔(12)上下平行设置,顶部耳(13)设置在双孔导向座(1)的顶端,在上导向孔(11)的侧壁上旋接有上进油接头(5),上进油接头(5)的油道与上导向孔(11)的内表面相通,下进油接头(6)旋接在下导向孔(12)的侧壁上,下进油接头(6)的油道与下导向孔(12)的内表面相通,分路接头(3)与集中供油接头(2)的出油端密封对接,分路接头(3)通过支路(4)分别与上进油接头(5)和下进油接头(6)密封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经编机梳栉润滑注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集中供油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玉柱孙正林鲍家龙臧磊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源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