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编机张力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352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经编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经编机张力调节机构,所述调节箱的内部左右两侧对称活动套接有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调节箱的内部安装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箱的左右表面均等距活动套接有防摩擦组件,启动驱动组件使转轴通过第一齿轮使卡接在第一齿轮外表面左端的第二齿轮带动第三齿轮旋转,进而使支撑轴旋转,移动块随着支撑轴的旋转沿着支撑轴外表面的螺纹移动,进而通过连接轴带动活动套接在连接轴外表面的滚筒移动,以此调节纱线的张力,纱线抵触滚珠通过凹面块使连接块向更换板内部开设的限位孔内移动,收缩的弹簧使滚珠抵触纱线,活动套接在凹面块下表面的滚珠使纱线的输送更加方便,提高了产物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编机张力调节机构
本技术涉及经编机
,具体是一种经编机张力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经编指用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于经向喂入机器的所有工作针上,同时成圈而形成针织物。织物称为经编织物,完成这种经编的机器称为经编机。经编机主要由编织机构﹑梳栉横移机构、送经机构、牵拉卷取机锅和传动机构组成,由于经编机织造的织物的花型不同,原料不同,开机速度不同等,所需纱线的送经量也不同,因此经编机的张力控制是织造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但是,现有的经编机张力得不到调整,容易造成张力的不稳定现象,在纱线输送过程巾还容易出现塌纱﹑断纱现象,且使用过程中纱线易磨损滑落。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经编机张力调节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编机张力调节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经编机张力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箱和铰接在所述调节箱上表面的箱盖,所述调节箱的内部左右两侧对称活动套接有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的外表面均固接有滚筒,所述调节箱的内部安装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箱的左右表面均等距活动套接有防摩擦组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箱的后表面固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主动轴的后端固接于伺服电机输出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驱动组件、转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移动块、连接轴和支撑轴,所述调节箱的后表面固接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固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前后两端对称固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表面左端卡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活动套接于所述调节箱的内部,所述第二齿轮的外表面下端卡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内表面固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移动块,2个所述移动块之间固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所述滚筒。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块的内表面和所述支撑轴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螺纹。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摩擦组件包括更换板、进入孔、限位环、弹簧、凹面块、滚珠和连接块,所述调节箱的左右表面均等距活动套接有更换板,所述更换板的左表面等距开设有进入孔,所述更换板的内部等距活动套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表面固接有凹面块,所述凹面块的下表面活动套接有滚珠,所述连接块的外表面安装有限位环,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固接有弹簧。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更换板的内部等距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环固接于限位槽内,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接于限位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启动驱动组件使转轴通过第一齿轮使卡接在第一齿轮外表面左端的第二齿轮带动第三齿轮旋转,进而使支撑轴旋转,移动块随着支撑轴的旋转沿着支撑轴外表面的螺纹移动,进而通过连接轴带动活动套接在连接轴外表面的滚筒移动,以此调节纱线的张力。2、纱线抵触滚珠通过凹面块使连接块向更换板内部开设的限位孔内移动,收缩的弹簧使滚珠抵触纱线,活动套接在凹面块下表面的滚珠使纱线的输送更加方便,减小了纱线所受摩擦,避免了纱线的磨损,提高了产物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经编机张力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经编机张力调节机构中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经编机张力调节机构中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经编机张力调节机构中防摩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调节箱;2、箱盖;3、主动轴;4、从动轴;5、滚筒;6、调节组件;61、驱动组件;62、转轴;63、第一齿轮;64、第二齿轮;65、第三齿轮;66、移动块;67、连接轴;68、支撑轴;7、防摩擦组件;71、更换板;72、进入孔;73、限位环;74、弹簧;75、凹面块;76、滚珠;77、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经编机张力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箱1和铰接在调节箱1上表面的箱盖2,调节箱1的内部左右两侧对称活动套接有主动轴3和从动轴4,主动轴3和从动轴4的外表面均固接有滚筒5,调节箱1的后表面固接有伺服电机,主动轴3的后端固接于伺服电机输出端,调节箱1的内部安装有调节组件6,调节组件6包括驱动组件61、转轴62、第一齿轮63、第二齿轮64、第三齿轮65、移动块66、连接轴67和支撑轴68,调节箱1的后表面固接有驱动组件61,驱动组件61的输出端固接有转轴62,转轴62的外表面前后两端对称固接有第一齿轮63,第一齿轮63的外表面左端卡接有第二齿轮64,第二齿轮64活动套接于调节箱1的内部,第二齿轮64的外表面下端卡接有第三齿轮65,第三齿轮65的内表面固接有支撑轴68,支撑轴68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移动块66,2个移动块66之间固接有连接轴67,连接轴67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滚筒5,移动块66的内表面和支撑轴68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螺纹,启动驱动组件61使转轴62通过第一齿轮63使卡接在第一齿轮63外表面左端的第二齿轮64带动第三齿轮65旋转,进而使支撑轴68旋转,移动块66随着支撑轴68的旋转沿着支撑轴68外表面的螺纹移动,进而通过连接轴67带动活动套接在连接轴67外表面的滚筒5移动,以此调节纱线的张力。在图4中:调节箱1的左右表面均等距活动套接有防摩擦组件7,防摩擦组件7包括更换板71、进入孔72、限位环73、弹簧74、凹面块75、滚珠76和连接块77,调节箱1的左右表面均等距活动套接有更换板71,更换板71的左表面等距开设有进入孔72,更换板71的内部等距活动套接有连接块77,连接块77的下表面固接有凹面块75,凹面块75的下表面活动套接有滚珠76,连接块77的外表面安装有限位环73,连接块77的上表面固接有弹簧74,更换板71的内部等距开设有限位槽,限位环73固接于限位槽内,弹簧74的另一端固接于限位槽内,纱线抵触滚珠76通过凹面块75使连接块77向更换板71内部开设的限位孔内移动,收缩的弹簧74使滚珠76抵触纱线,活动套接在凹面块75下表面的滚珠76使纱线的输送更加方便,减小了纱线所受摩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使纱线从调节箱1左侧的进入孔72进入调节箱1内,再使纱线从主动轴3外表面固接的滚筒5上端和从动轴4外表面固接的滚筒5下端经过,后使纱线从调节箱1右侧的进入孔72输出,过程中固接在调节箱1后表面的伺服电机使主动轴3旋转进对纱线的输出进行引导,在纱线输出过程中启动驱动组件61使固接在驱动组件61输出端的转轴62旋转,固接在转轴62外表面的第一齿轮63使卡接在第一齿轮63外表面左端的第二齿轮64带动第三齿轮65旋转,进而使固接在第三齿轮65内表面的支撑轴68随之旋转,活动套接在支撑轴68外表面的移动块66随着支撑轴68的旋转沿着支撑轴68外表面的螺纹向下或向上移动,进而通过连接轴67带动活动套接在连接轴67外表面的滚筒5移动,进而调节纱线的张力,该组件构件简单,操作方便,在纱线输送过程中,纱线抵触滚珠76通过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编机张力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箱(1)和铰接在所述调节箱(1)上表面的箱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箱(1)的内部左右两侧对称活动套接有主动轴(3)和从动轴(4),所述主动轴(3)和所述从动轴(4)的外表面均固接有滚筒(5),所述调节箱(1)的内部安装有调节组件(6),所述调节箱(1)的左右表面均等距活动套接有防摩擦组件(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编机张力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箱(1)和铰接在所述调节箱(1)上表面的箱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箱(1)的内部左右两侧对称活动套接有主动轴(3)和从动轴(4),所述主动轴(3)和所述从动轴(4)的外表面均固接有滚筒(5),所述调节箱(1)的内部安装有调节组件(6),所述调节箱(1)的左右表面均等距活动套接有防摩擦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编机张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箱(1)的后表面固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主动轴(3)的后端固接于伺服电机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编机张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6)包括驱动组件(61)、转轴(62)、第一齿轮(63)、第二齿轮(64)、第三齿轮(65)、移动块(66)、连接轴(67)和支撑轴(68),所述调节箱(1)的后表面固接有驱动组件(61),所述驱动组件(61)的输出端固接有转轴(62),所述转轴(62)的外表面前后两端对称固接有第一齿轮(63),所述第一齿轮(63)的外表面左端卡接有第二齿轮(64),所述第二齿轮(64)活动套接于所述调节箱(1)的内部,所述第二齿轮(64)的外表面下端卡接有第三齿轮(65),所述第三齿轮(65)的内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玉柱臧磊孙正林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源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