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密封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7984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03:38
一种新型自密封轴承,包括上、下套盖,上、下套盖的中央设轴承内套上、下探入孔,上、下套盖共同形成的空间为套盖腔;钢球支承座,位于套盖腔内,钢球支承座的中央有支承座中心孔且在朝向上的一侧有钢球容纳腔,相邻的钢球容纳腔间由容纳腔间隔凸台分隔;轴承内套,其中央有轴孔,轴承内套的上部探入轴承内套上探入孔,下部探入轴承内套下探入孔,轴承内套的外壁上有钢球滚道;钢球,支承在钢球容纳腔内,钢球朝向钢球滚道的一侧与钢球滚道接触,钢球背对钢球滚道的一侧的上部与上套盖的内壁之间保持有钢球上间隙,下部与下套盖的内壁之间保持有钢球下间隙。简化结构;方便安装;满足传动轴的高速运转工况要求;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密封轴承
本技术属于轴承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自密封轴承。
技术介绍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自密封轴承的技术信息,如CN1170073C(自密封高温球面轴承)、CN201810667U(自密封合成体角接触球轴承)、CN203322060U(一种轴承的自密封装置)和CN104595366A(自密封推力角接触球轴承),等等。并非限于例举的前述专利虽然各自具有特定的技术效果,但在使用状态下需配备特定的轴承座、结构复杂、体积大和难以适应高速运转工况如机器人等系其通弊。鉴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简化结构、有利于在摒弃轴承座的前提下方便安装、有益于显著增进结构的紧凑性并缩小体积、有便于满足高速运转工况要求和有助于保障良好的密封性而藉以阻止外界水汽、污物以及尘杂侵袭内部的新型自密封轴承。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新型自密封轴承,包括一上套盖和一下套盖,该上、下套盖彼此面对面配合,并且在四周边缘部位相互固定,在上套盖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轴承内套上探入孔,而在下套盖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轴承内套下探入孔,该轴承内套上、下探入孔彼此对应,其中,上套盖与下套盖共同形成的空间构成为套盖腔;一钢球支承座,该钢球支承座位于所述套盖腔内,在该钢球支承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支承座中心孔并且在该钢球支承座朝向上的一侧围绕钢球支承座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钢球容纳腔,各两相邻的钢球容纳腔之间由容纳腔间隔凸台分隔;一轴承内套,该轴承内套对应于所述钢球支承座的支承座中心孔设置,在该轴承内套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轴孔,并且该轴承内套的上部探入所述轴承内套上探入孔,下部探入所述轴承内套下探入孔,在轴承内套的外壁上并且围绕轴承内套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钢球滚道;钢球,该钢球的数量与所述钢球容纳腔的数量相等并且支承在钢球容纳腔内,钢球朝向所述钢球滚道的一侧与钢球滚道接触,而钢球背对钢球滚道的一侧的上部与所述上套盖的内壁之间保持有钢球上间隙,下部则与所述下套盖的内壁之间保持有钢球下间隙。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上套盖朝向所述套盖腔的一侧构成有一上套盖钢球滚道,而在所述下套盖朝向套盖腔的一侧构成有一下套盖钢球滚道,所述钢球背对所述轴承内套的钢球滚道的一侧的上部与上套盖钢球滚道相对应并且与上套盖钢球滚道之间保持有所述的钢球上间隙,钢球背对轴承内套的钢球滚道的一侧的下部与下套盖钢球滚道相对应并且与下套盖钢球滚道之间保持有所述的钢球下间隙。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钢球上间隙以及钢球下间隙是彼此相同的。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钢球上间隙以及钢球下间隙各为0.2-0.4mm。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钢球支承座朝向所述下套盖的一侧的底面与下套盖的下套盖底壁之间保持有钢球支承座下间隙,在所述容纳腔间隔凸台朝向所述上套盖的一侧的表面构成有延伸凸缘,该延伸凸缘的上表面与上套盖的上套盖顶壁之间保持有钢球支承座上间隙。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钢球支承座上间隙以及所述的钢球支承座下间隙是彼此相等的。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钢球支承座上间隙以及所述的钢球支承座下间隙各为0.01-0.2mm。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内套的上部的外壁与所述轴承内套上探入孔的孔壁之间保持有轴承内套上间隙,而轴承内套的下部的外壁与所述轴承内套下探入孔的孔壁之间保持有轴承内套下间隙,轴承内套上间隙和轴承内套下间隙彼此相等。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内套的上部探出所述轴承内套上探入孔的程度为0.08-0.12mm,所述轴承内套的下部探出所述轴承内套下探入孔的程度为0.08-0.12mm;所述轴承内套上间隙和轴承内套下间隙各为0.01-0.2mm。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轴承内套的外壁上并且围绕轴承内套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第一钢球道壁和一第二钢球道壁,该第一、第二钢球道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所述的钢球滚道。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相对于已有技术,部件数目显著减少,因而有助于简化结构;之二,由于在实际安装使用时无需依赖另行设置的轴承座,因而有利于方便安装并且增进对安装位置的适应性;之三,由于将钢球支承座、轴承内套以及钢球置于由上、下套盖共同构成的套盖腔内,并且钢球与上、下套盖保持有间隙,因而能满足与轴承内套的轴孔相固定的传动轴的高速运转工况要求;之四,由于在注入润滑油脂后将上、下套盖在四周边缘部位彼此固定,因而可避免外界湿气、污物和尘杂侵入套盖腔,确保持久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1装配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和下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论都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犹如倒扣的盆状的一上套盖1和一犹如正常放置的盆状的下套盖2,该上、下套盖1、2彼此面对面配合,并且在四周边缘部位相互固定,固定方式优选采用铆钉7铆固,铆固后再在两者的四周缝口处由焊料8焊封(图2示),在上套盖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轴承内套上探入孔11,而在下套盖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轴承内套下探入孔21,该轴承内套上、下探入孔11、21彼此对应,其中,上套盖1与下套盖2共同形成的空间构成为套盖腔6(图2示);示出了一钢球支承座3,该钢球支承座3位于前述的套盖腔6内,在该钢球支承座3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支承座中心孔31并且在该钢球支承座3朝向上的一侧围绕钢球支承座3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钢球容纳腔32(也可称“钢球支承腔”),各两相邻的钢球容纳腔32之间由容纳腔间隔凸台33分隔;示出了一轴承内套4,该轴承内套4对应于前述钢球支承座3的支承座中心孔31的位置设置,在该轴承内套4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轴孔41,并且该轴承内套4的上部探入前述轴承内套上探入孔11,下部探入前述轴承内套下探入孔21,在轴承内套4的外壁上并且围绕轴承内套4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钢球滚道42;示出了钢球5,该钢球5的数量与前述钢球容纳腔32的数量相等并且支承在钢球容纳腔32内,钢球5朝向前述钢球滚道42的一侧与钢球滚道42接触,而钢球5背对钢球滚道42的一侧的上部与前述上套盖1的内壁之间保持有钢球上间隙,下部则与前述下套盖2的内壁之间保持有钢球下间隙。在本实施例中并由图1所示,由于钢球容纳腔32的数量有八个,因而钢球5相应有八个,但是不能以图示的数量理解为对本技术的特别限定,具体而言,不论增加或减少钢球容纳腔32的数量,均应视为本技术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钢球5的数量与钢球容纳腔32的数量保持亦步亦趋关系(相等关系)。重点见图1,在前述上套盖1朝向前述套盖腔6的一侧即图示状态朝向下的一侧构成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自密封轴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自密封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套盖(1)和一下套盖(2),该上、下套盖(1、2)彼此面对面配合,并且在四周边缘部位相互固定,在上套盖(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轴承内套上探入孔(11),而在下套盖(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轴承内套下探入孔(21),该轴承内套上、下探入孔(11、21)彼此对应,其中,上套盖(1)与下套盖(2)共同形成的空间构成为套盖腔(6);一钢球支承座(3),该钢球支承座(3)位于所述套盖腔(6)内,在该钢球支承座(3)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支承座中心孔(31)并且在该钢球支承座(3)朝向上的一侧围绕钢球支承座(3)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钢球容纳腔(32),各两相邻的钢球容纳腔(32)之间由容纳腔间隔凸台(33)分隔;一轴承内套(4),该轴承内套(4)对应于所述钢球支承座(3)的支承座中心孔(31)设置,在该轴承内套(4)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轴孔(41),并且该轴承内套(4)的上部探入所述轴承内套上探入孔(11),下部探入所述轴承内套下探入孔(21),在轴承内套(4)的外壁上并且围绕轴承内套(4)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钢球滚道(42);钢球(5),该钢球(5)的数量与所述钢球容纳腔(32)的数量相等并且支承在钢球容纳腔(32)内,钢球(5)朝向所述钢球滚道(42)的一侧与钢球滚道(42)接触,而钢球(5)背对钢球滚道(42)的一侧的上部与所述上套盖(1)的内壁之间保持有钢球上间隙,下部则与所述下套盖(2)的内壁之间保持有钢球下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密封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套盖(1)和一下套盖(2),该上、下套盖(1、2)彼此面对面配合,并且在四周边缘部位相互固定,在上套盖(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轴承内套上探入孔(11),而在下套盖(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轴承内套下探入孔(21),该轴承内套上、下探入孔(11、21)彼此对应,其中,上套盖(1)与下套盖(2)共同形成的空间构成为套盖腔(6);一钢球支承座(3),该钢球支承座(3)位于所述套盖腔(6)内,在该钢球支承座(3)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支承座中心孔(31)并且在该钢球支承座(3)朝向上的一侧围绕钢球支承座(3)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钢球容纳腔(32),各两相邻的钢球容纳腔(32)之间由容纳腔间隔凸台(33)分隔;一轴承内套(4),该轴承内套(4)对应于所述钢球支承座(3)的支承座中心孔(31)设置,在该轴承内套(4)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轴孔(41),并且该轴承内套(4)的上部探入所述轴承内套上探入孔(11),下部探入所述轴承内套下探入孔(21),在轴承内套(4)的外壁上并且围绕轴承内套(4)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钢球滚道(42);钢球(5),该钢球(5)的数量与所述钢球容纳腔(32)的数量相等并且支承在钢球容纳腔(32)内,钢球(5)朝向所述钢球滚道(42)的一侧与钢球滚道(42)接触,而钢球(5)背对钢球滚道(42)的一侧的上部与所述上套盖(1)的内壁之间保持有钢球上间隙,下部则与所述下套盖(2)的内壁之间保持有钢球下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密封轴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套盖(1)朝向所述套盖腔(6)的一侧构成有一上套盖钢球滚道(12),而在所述下套盖(2)朝向套盖腔(6)的一侧构成有一下套盖钢球滚道(22),所述钢球(5)背对所述轴承内套(4)的钢球滚道(42)的一侧的上部与上套盖钢球滚道(12)相对应并且与上套盖钢球滚道(12)之间保持有所述的钢球上间隙,钢球(5)背对轴承内套(4)的钢球滚道(4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