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表面的导热薄膜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催化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表面的导热薄膜。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仪器、设备的设计越来越明显的呈现出轻、薄、短、小以及高效化的特征。然而同时伴随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仪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排除,将会严重影响到电子器件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传统的散热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如:银、铜、铝),这些材料的密度较大、热膨胀系数高、热导率不够高(其中热导率较高的三种金属银、铜、铝的热导率分别为:430W/m·K、400W/m·K、238W/m·K),所以需要发展新的高导热材料来满足现代工业、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薄膜是一种薄而软的透明薄片,用塑胶、粘结剂、橡胶或其他材料制成,聚酯薄膜科学上的解释为: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沉积在基片表面形成的二维材料。汽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其以金属为框架材料,在太阳光照射下,内部造成高温,故导热薄膜成为汽车降温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的导热薄膜存在粘附牢固不够,导热系数不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表面的导热薄膜,其质量配方如下:聚氨酯18‑22份、二甲基乙酰胺30‑35份、发泡剂3‑5份、偶联剂3‑6份、石墨烯10‑15份、导热硅胶8‑10份、玻璃纤维5‑9份、无水乙醇50‑60份、分散剂10‑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表面的导热薄膜,其质量配方如下:聚氨酯18-22份、二甲基乙酰胺30-35份、发泡剂3-5份、偶联剂3-6份、石墨烯10-15份、导热硅胶8-10份、玻璃纤维5-9份、无水乙醇50-60份、分散剂10-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表面的导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采用碳酸钙或碳酸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表面的导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采用丁二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或乙烯基三过氧化叔丁基硅烷,所述分散剂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表面的导热薄膜,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将聚氨酯加入至二甲基乙酰胺,然后超声搅拌10-15min,直至聚氨酯完全溶解,形成聚氨酯溶解液;步骤2,将发泡剂缓慢加入至聚氨酯溶解液中,完全溶解后,喷洒至基材表面,烘干后得到均匀隔热膜;步骤3,将分散剂加入至无水乙醇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形成均质粘稠的醇液;步骤4,将导热硅胶与偶联剂加入醇液中,密封微热反应2-4h,得到分散硅胶醇液;步骤5,将石墨烯与玻璃纤维搅拌均匀后加入至分散硅胶醇液中,超声反应2-4h,得到导热镀膜液;步骤6,将导热镀膜液喷洒至隔热膜表面,形成均一的导热膜,然后放入反应釜中加压保护气反应3-5h,得到适用于汽车表面的导热薄膜。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二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