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机壳体及通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4468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风机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风扇座;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凸起形成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围绕形成具有开口的风轮室。所述通风机壳体的导风板是由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凸起形成,所述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壳体乃是一体成型,所以所述导风板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壳体不会产生缝隙,减小漏风问题,降低噪音。

Fan housing and ventila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an housing includes a first housing and a cover on the second shell of the first shell; the first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an seat; the second casing wall bulge forming wind guide plate, the air guide plate is formed around the wind wheel chamber opening. The wind guide plate of the fan shell is formed by the inner wall of the convex shell second, the wind guide plate and the shell second is integrally formed, so the fixed end of the deflector and the second shell will not crack, reduce air leakage, reduce noi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风机壳体及通风机
本技术涉及通风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通风机壳体及通风机。
技术介绍
目前的许多通风机的通风机是将风扇座、风轮以及导风板均栓之在第一壳体上,然后利用第二壳体对所述导风板形成的风轮室进一步密封,这样虽然结构集中,第二壳体结构简单、更换成本低,但是当所述第二壳体的形状不规则时,所述导风板很难与所述第二壳体紧密配合,容易产生漏风情况并且伴随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通风机壳体,以适应不同形状的第二壳体,保障通风机壳体的密封性。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通风机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风扇座;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凸起形成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围绕形成具有开口的风轮室。上述通风机壳体的导风板是由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凸起形成,所述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壳体乃是一体成型,所以所述导风板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壳体不会产生缝隙,可以适应不同形状的第二壳体,减小漏风问题,降低噪音。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的外壁设置有支撑肋,所述支撑肋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支撑肋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固定件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的一端连接有直线板,另一端连接有涡舌板,所述直线板与所述涡舌板之间形成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导风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涡舌板为向远离所述直线板延伸的弧形段或斜线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线板为与所述导风板相切的直线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通道设置有弧形分流板,所述弧形分流板的顶部低于所述直线板的顶部及所述涡舌板的顶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分流板与所述直线板的内壁连接,且向靠近所述涡舌板延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分流板外壁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连接。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通风机,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所述通风机壳体,以及风扇和风轮,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风扇座上且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风轮盖设于所述风扇上且位于所述风轮室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第二壳体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第二壳体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第一壳体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的配合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壳体,11、风扇座,12、风轮,13、加强筋,14、凹槽,2、第二壳体,211、直线板,212、导风板,213、涡舌板,214、风轮室,2141、开口,215、导风通道,22、支撑肋,221、固定孔,23、密封条,24、弧形分流板,241、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部”、“底部”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通风机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及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上的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风扇座11;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壁凸起形成导风板212,所述导风板212围绕形成具有开口2141的风轮室2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座11的背面设置有加强筋13,以加强所述风扇座11的强度。所述通风机壳体的导风板212是由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壁凸起形成,所述导风板212与所述第二壳体2乃是一体成型,所以所述导风板212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壳体2不会产生缝隙,而所述导风板212的自由端抵持于所述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由于设置有风扇座11,所以一般会具有平整平面,所述导风板212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抵压时也不容易出现缝隙,减小漏风问题,降低噪音。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212呈蜗形,采用等边基元法设计,所述导风板212与基准中心的距离沿顺时针方向不断变大,从而使空气的流速由快变慢、风压由低变高,使气流的风压在出口位置达到最大值。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212的外壁设置有支撑肋22,所述支撑肋22与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壁连接,以加强所述导风板212的强度,防止所述导风板212因为风压过大而损坏。优选的,所述支撑肋22与所述第二壳体2一体成型。进一步的,至少一个所述支撑肋22上设置有固定孔221,所述固定孔221与所述第一壳体1的固定件(未图示)配合,使所述第一壳体1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2上。通过在所述支撑肋22上设置所述固定孔221,避免了重新增设与所述固定件配合的固定柱,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模具数量。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212的一端连接有直线板211,另一端连接有涡舌板213,所述直线板211与所述涡舌板213之间形成与所述开口2141连通的导风通道215,将所述风轮室214中的气流自所述开口2141导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直线板211及所述涡舌板213同样与所述第二壳体2一体成型。可选的,所述直线板211及/或所述所述涡舌板213至少在末端设置有支撑肋22,因为此处风压最大,所述所述直线板211及/或所述所述涡舌板213最易产生抖动、受到损坏。进一步的,所述涡舌板213为向远离所述直线板211延伸的弧形段或斜线段,从而所述涡舌板213与所述导风板212的连接处呈尖状,使得导风通道215的内部窄、外部宽,增大风压,使送风距离更远。进一步的,所述直线板211为与所述导风板212相切的直线段,减小风流出时收到的阻力,同时控制风的流出方向,使其不会发散开,风力更集中。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直线板211也可以略微向所述涡舌板213靠近,以减小导风通道215横截面积,进一步集中风力。进一步的,所述导风通道215内设置有弧形分流板24,所述弧形分流板24的顶部低于所述直线板211的顶部及所述涡舌板213的顶部。所述弧形分流板24改变所述导风通道215顶部的气流流向,而不影响所述导风通道215底部的气流流向,使所述气流的流出角度更广,避免气流过于集中,覆盖范围有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分流板24与所述第二壳体2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分流板24与所述直线板211的内壁连接,向靠近所述涡舌板213延伸,从而改变所述导风通道215顶部全部气流的流向,使流向其它方向的气流更多,均匀各方向气流的强度。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分流板24外壁设置有支撑板241,所述支撑板241连接所述弧形分流板24外壁与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壁。加强所述弧形分流板24的强度,防止所述弧形分流板24因为风压过大而损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41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通风机壳体及通风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风机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及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风扇座;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凸起形成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围绕形成具有开口的风轮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机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及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风扇座;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凸起形成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围绕形成具有开口的风轮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外壁设置有支撑肋,所述支撑肋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机壳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支撑肋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固定件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通风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一端连接有直线板,另一端连接有涡舌板,所述直线板与所述涡舌板之间形成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导风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舌板为向远离所述直线板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妙泉徐家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广冷华旭制冷空调实业有限公司广州轻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