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通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4346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22:31
一种变速箱通气装置,包括上盖、中腔体、颈腔体、隔片、一号接口与二号接口,所述中腔体内中腔的体积大于颈腔体内颈腔的体积;外来气体依次经颈腔、中腔、中轴孔、一号接口后与变速箱主箱相通,以进行气体交换;清理气源依次经二号接口、上腔、隔片孔后与中腔相通,以进行杂质清理。本设计不仅能够阻止随外来气体一并流动的较小杂质,阻止杂质的效果较好,而且能够主动清理杂质,易于应用,适用范围较广。

A gearbox breather device and its using method

A gearbox ventila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cover, a middle cavity and neck cavity, a spacer, a number of interface and two interface, the cavity cavity is greater than the size of the neck cavity neck cavity volume; foreign gas sequentially through the neck cavity, cavity, axial hole, one interface and gearbox main tank, with gas exchange; clean air in turn by the No. two interface, upper cavity, isolation holes communicated with the cavity, to clean up the impurity. This design not only can prevent small impurities with foreign gas flow together, can prevent the effect of impurities, and ca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clean up the impurity, easy to use, wide application 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箱通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箱用零部件,属于车用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通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体适用于提高杂质阻止效果。
技术介绍
目前的变速箱通气塞主要用途是维持变速箱各元件的润滑油,以及保证变速箱内部与外界环境的气压平衡。变速箱内部除了各零件外,也包含润滑油和气体。随着变速箱内零部件的温度,以及变速箱润滑油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变速箱内气体的体积也发生变化,该温度范围一般为-40℃―+120℃。由于变速箱内无论高压或低压都不利于密封,因此需要使变速箱的内外气体连通以平衡气压。通常在变速箱靠近顶部的位置,采用通气塞维持变速箱内外气压平衡。但在通气的过程中,一些灰尘杂质会通过气路通道进入到变速箱中,从而对轴承、齿轮、摩擦副表面和密封件等造成损坏。授权公告号为CN205089948U,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3月6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变速箱通气塞、变速箱通气塞安装结构及变速箱,其中,变速箱通气塞包括通气塞盖及通气塞体,所述通气塞盖扣在所述通气塞体的上端,所述通气塞体中部设置有法兰盘,所述通气塞体的内部设置上下两端敞开的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内设置有上下交错的第一挡油板及第二挡油板,所述通气塞盖的顶壁内侧及侧壁内侧分别设置有顶部加强筋及侧部加强筋,所述通气塞体的上端的顶面与所述顶部加强筋紧密接触,所述通气塞体的上端的侧面与所述侧部加强筋紧密接触,所述顶部加强筋、侧部加强筋及通气塞体之间形成有将所述通气管道与外界连通的通气道。虽然该设计能实现变速箱的通气功能,能阻止外界杂质与积水的进入,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该设计关注的气体流向是变速箱内的气体向外流出,而不是外来气体如何向变速箱内流入,故其采取的阻止外界杂质进入的结构设计是用通气塞盖直接阻挡外来杂质,该种设计只能阻挡体积较大的杂质,而不能阻止随外来气体一并流动的较小杂质,因而,其阻止杂质的效果较差。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以阻止随外来气体一并流动的较小杂质、阻止杂质的效果较差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阻止随外来气体一并流动的较小杂质、阻止杂质的效果较好的变速箱通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变速箱通气装置,包括上盖与主腔体,所述上盖的一端经一号接口与变速箱主箱相通,上盖的另一端经主腔体与大气相通;所述主腔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中腔体与颈腔体,所述上盖、中腔体、颈腔体都竖立设置,且上盖、中腔体、颈腔体的内部都一一对应开设有贯通的上腔、中腔与颈腔;所述上盖的顶部与一号接口的底部相连接,上盖的底部经中腔体与颈腔体的顶部相连接,颈腔体的底部位于大气之中,大气依次经颈腔、中腔、上腔、一号接口后与变速箱主箱相通,且中腔的体积大于颈腔的体积。所述颈腔体为扁平状结构,所述中腔包括相通的圆柱腔与圆锥腔,颈腔依次经圆锥腔、圆柱腔后与上腔相通,且圆柱腔、圆锥腔的体积均大于颈腔的体积。所述一号接口的顶部依次经一号气管、管接头后与变速箱主箱相通。所述上盖的顶部设置有卡箍、限位凸台与定位螺纹孔;所述限位凸台高于上盖的顶面设置,限位凸台与变速箱主箱上支架内开设的限位孔插入连接;所述定位螺纹孔开设于上盖的内部,定位螺纹孔经定位螺栓与支架内开设的定位孔相连接。所述变速箱通气装置还包括二号接口与隔片,所述上盖的侧壁依次经二号接口、二号气管后与清理气源相通,上盖的顶面的底部与内下轴的顶端相连接,内下轴的内部开设有贯通的中轴孔,内下轴的底端穿经隔片的中部后并延伸至中腔内,隔片的外边缘与上盖、中腔体的交接处相连接,隔片上围绕隔片、内下轴交接处的部位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隔片孔,该隔片孔与上腔、中腔均相通,且中腔依次经中轴孔、一号接口后与变速箱主箱相通。所述隔片孔的数量为四个,且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所述上盖的底部边缘包括盖平条与盖竖条,盖竖条的顶端与盖平条的底面的中部垂直连接,所述中腔体的顶部边缘包括中长条、中横条与中短条,中横条的两端分别与中长条、中短条的底端垂直连接,中长条、中横条、中短条共围成一个上开口的中凹槽,该中凹槽与插入其内部的盖竖条卡接配合,中长条的顶端与盖平条外端的底面相接触,盖平条内端、盖竖条、中短条共围成的侧凹槽与插入其内部的隔片的外边缘卡接配合。一种上述变速箱通气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气体交换工艺;所述气体交换工艺是指:当大气中的外来气体由下至上经颈腔体进入中腔体时,由于中腔体的体积大于颈腔体的体积,外来气体的速度会减弱,从而降低外来气体中杂质的运动能力,同时,在重力的作用下,杂质会落在中腔体的内壁上而不会流入上腔中,进而不会流入变速箱主箱中,同时,去除杂质之后的外来气体将会继续上行,依次经上腔、一号接口后流入变速箱主箱中以与变速箱内的气体进行气体交换。所述变速箱通气装置还包括二号接口与隔片,所述上盖的侧壁依次经二号接口、二号气管后与清理气源相通,上盖的顶面的底部与内下轴的顶端相连接,内下轴的内部开设有贯通的中轴孔,内下轴的底端穿经隔片的中部后并延伸至中腔内,隔片的外边缘与上盖、中腔体的交接处相连接,隔片上围绕隔片、内下轴交接处的部位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隔片孔,该隔片孔与上腔、中腔均相通,且中腔依次经中轴孔、一号接口后与变速箱主箱相通;所述使用方法还包括杂质清理工艺,该杂质清理工艺是指:当需要清理遗留在中腔体内壁上的杂质时,导通清理气源与二号接口,清理气源输入的带压气体依次经二号接口、上腔、隔片孔后进入中腔,经隔片孔加速后的带压气体将中腔体内壁上的杂质下吹,以吹出主腔体。所述清理气源为顶盖控制阀的压力气源;所述杂质清理工艺是指:换挡时,顶盖控制阀开启,接通顶盖控制阀的压力气源,该压力气源输入的带压气体依次经顶盖控制阀、二号气管、二号接口、上腔、隔片孔后进入中腔,经隔片孔加速后的带压气体将中腔体内壁上的杂质下吹,以吹出主腔体;所述杂质清理工艺的清理频率与换挡频率成正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一种变速箱通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中,本变速箱通气装置包括的上盖、中腔体、颈腔体都竖立设置,上盖、中腔体、颈腔体由上至下依次排列,大气依次经颈腔、中腔、上腔、一号接口后与变速箱主箱相通,外来气体的流向为由下至上,通过颈腔、中腔的体积差异降低随外来气体一并流动的较小杂质的运动能力,同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使杂质下落在中腔体的内壁上,而不会流入上腔中,更不会流入变速箱主箱中,从而起到阻止杂质的作用。因此,本专利技术能够阻止随外来气体一并流动的较小杂质,阻止杂质的效果较好。2、本专利技术一种变速箱通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中,优选颈腔体为扁平状结构,中腔包括相通的圆柱腔与圆锥腔,圆柱腔、圆锥腔的体积均大于颈腔的体积,使用时,扁平状结构的颈腔体不仅能够避免外来较大体积的杂质进入,而且能够进一步缩小颈腔的体积,扩大颈腔与中腔的体积差,提高降低杂质运动能力的作用,增强去除杂质的效果,尤其当圆柱腔、圆锥腔的体积均大于颈腔的体积时,效果更佳。因此,本专利技术阻止杂质的效果较好。3、本专利技术一种变速箱通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中,上盖的顶部设置有卡箍、限位凸台与定位螺纹孔,该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变速箱通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箱通气装置,包括上盖(2)与主腔体(1),所述上盖(2)的一端经一号接口(6)与变速箱主箱(8)相通,上盖(2)的另一端经主腔体(1)与大气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中腔体(3)与颈腔体(4),所述上盖(2)、中腔体(3)、颈腔体(4)都竖立设置,且上盖(2)、中腔体(3)、颈腔体(4)的内部都一一对应开设有贯通的上腔(21)、中腔(31)与颈腔(41);所述上盖(2)的顶部与一号接口(6)的底部相连接,上盖(2)的底部经中腔体(3)与颈腔体(4)的顶部相连接,颈腔体(4)的底部位于大气之中,大气依次经颈腔(41)、中腔(31)、上腔(21)、一号接口(6)后与变速箱主箱(8)相通,且中腔(31)的体积大于颈腔(41)的体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通气装置,包括上盖(2)与主腔体(1),所述上盖(2)的一端经一号接口(6)与变速箱主箱(8)相通,上盖(2)的另一端经主腔体(1)与大气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中腔体(3)与颈腔体(4),所述上盖(2)、中腔体(3)、颈腔体(4)都竖立设置,且上盖(2)、中腔体(3)、颈腔体(4)的内部都一一对应开设有贯通的上腔(21)、中腔(31)与颈腔(41);所述上盖(2)的顶部与一号接口(6)的底部相连接,上盖(2)的底部经中腔体(3)与颈腔体(4)的顶部相连接,颈腔体(4)的底部位于大气之中,大气依次经颈腔(41)、中腔(31)、上腔(21)、一号接口(6)后与变速箱主箱(8)相通,且中腔(31)的体积大于颈腔(41)的体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颈腔体(4)为扁平状结构,所述中腔(31)包括相通的圆柱腔(311)与圆锥腔(312),颈腔(41)依次经圆锥腔(312)、圆柱腔(311)后与上腔(21)相通,且圆柱腔(311)、圆锥腔(312)的体积均大于颈腔(41)的体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变速箱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接口(6)的顶部依次经一号气管(61)、管接头(62)后与变速箱主箱(8)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变速箱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的顶部设置有卡箍(22)、限位凸台(23)与定位螺纹孔(24);所述限位凸台(23)高于上盖(2)的顶面设置,限位凸台(23)与变速箱主箱(8)上支架(81)内开设的限位孔(82)插入连接;所述定位螺纹孔(24)开设于上盖(2)的内部,定位螺纹孔(24)经定位螺栓(241)与支架(81)内开设的定位孔(83)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变速箱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通气装置还包括二号接口(7)与隔片(5),所述上盖(2)的侧壁依次经二号接口(7)、二号气管(71)后与清理气源相通,上盖(2)的顶面的底部与内下轴(25)的顶端相连接,内下轴(25)的内部开设有贯通的中轴孔(251),内下轴(25)的底端穿经隔片(5)的中部后并延伸至中腔(31)内,隔片(5)的外边缘与上盖(2)、中腔体(3)的交接处相连接,隔片(5)上围绕隔片(5)、内下轴(25)交接处的部位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隔片孔(51),该隔片孔(51)与上腔(21)、中腔(31)均相通,且中腔(31)依次经中轴孔(251)、一号接口(6)后与变速箱主箱(8)相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速箱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片孔(51)的数量为四个,且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速箱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的底部边缘包括盖平条(26)与盖竖条(27),盖竖条(27)的顶端与盖平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薇张莉香李剑平曹辞王佳刘奇正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