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装置及绕线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413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绕线装置及绕线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绕线装置的电能消耗较大的技术问题。一种绕线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联轴器、第一减速器、第二减速器、卷筒,所述第一减速器的输出轴上设有转盘,所述第一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减速器的输入轴通过传动件连接,所述卷筒用于卷绕电缆;还包括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一摩擦块和第二摩擦块,所述第一摩擦块和所述第二摩擦块沿所述转盘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当所述第一摩擦块和所述第二摩擦块相互靠近且均与所述转盘的端面抵接时,所述第一摩擦块和所述第二摩擦块沿所述转盘的轴线方向夹紧所述转盘以使所述转盘停转。所述绕线装置及绕线系统用于缠绕电缆。

Winding device and wind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inding device and a winding system, so as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the electric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winding device existing in the prior art. A winding device, comprising a motor, coupling, reducer, first second reducer drum,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first gear reducer is arranged on the turntable, the output shaft and the second of the first speed reducer input shaft is connected through a transmission, the drum used for winding cable also includes the ability to each other; near or far from the first friction block and second friction blocks, the first friction block and the second friction blocks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turntable is opposite; when the first friction block and the friction block second are close to each other and both end face and the turntable are connected, the first friction block and the second friction blocks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rotary clamping of the wheel so that the turntable stops. The winding device and winding system are used for winding cab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绕线装置及绕线系统
本技术涉及绕线
,尤其是涉及一种绕线装置及绕线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传输媒介的电缆在许多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电缆的信号传输噪音小,因此其生产及用量正在逐年递增。为了便于电缆的运输和存储,需事先将电缆缠绕在绕线装置上形成中空状的线缆圈。在现有技术中,绕线装置在旋转缠绕电缆的过程中,如若遇上绕线装置的线路出现问题需停机进行检测或者维修时,需要持续供电使得绕线装置的电机一直处于输出状态,但是输出轴不旋转,以保持即将进行缠绕的电缆具有张力,若不持续供电,则导致即将进行缠绕的电缆自动放松,当检修完毕再次启动绕线装置时,电缆易从卷筒上滑落,在此过程中若不能及时将电缆缠绕在卷筒上,则会造成电缆损伤。如此,现有技术中的电缆绕线器的电能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绕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绕线装置的电能消耗较大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绕线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联轴器、第一减速器、第二减速器、卷筒,所述第一减速器的输出轴上设有转盘,所述第一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减速器的输入轴通过传动件连接,所述卷筒用于卷绕电缆;还包括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一摩擦块和第二摩擦块,所述第一摩擦块和所述第二摩擦块沿所述转盘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当所述第一摩擦块和所述第二摩擦块相互靠近且均与所述转盘的端面抵接时,所述第一摩擦块和所述第二摩擦块沿所述转盘的轴线方向夹紧所述转盘以使所述转盘停转。进一步地,所述转盘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与所述转盘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摩擦块能够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卡接。进一步地,所述转盘的另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与所述转盘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摩擦块能够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卡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制动钳和第一活塞,所述制动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所述转盘位于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之间;所述第一摩擦块装设在所述第一钳臂上,所述第二摩擦块装设在所述第二钳臂上;所述第一钳臂与所述第一摩擦块之间装设有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摩擦块。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钳臂与所述第二摩擦块之间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摩擦块。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阀门和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阀门装设在所述导气管上;所述导气管内的驱动气体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向所述转盘方向运动。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环、带有卡槽的底座,所述底座装设在所述第一减速器靠近所述制动钳的一端,所述导气管设置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卡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卡环用于将所述导气管固定装设在所述卡槽内。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垂直设置的立柱和第一固定板,所述电机、所述联轴器和所述第一减速器均装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电机、所述联轴器及所述第一减速器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机架还包括与所述立柱垂直设置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减速器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侧连接,所述第二减速器的输出轴与输入轴垂直设置,所述卷筒与所述第二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绕线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绕线装置。本技术提供的绕线装置,包括第一摩擦块和第二摩擦块及依次连接的电机、联轴器、第一减速器、第二减速器、卷筒,第一减速器的输出轴上设有转盘,第一减速器的输出轴与第二减速器的输入轴通过传动件连接,卷筒用于卷绕电缆;第一摩擦块和第二摩擦块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第一摩擦块和第二摩擦块沿所述转盘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当操作者需要进行装置检测和维修时,只需使第一摩擦块和第二摩擦块相互靠近且均与转盘的端面抵接,第一摩擦块和第二摩擦块沿转盘的轴线方向便会夹紧转盘以使转盘停转,在此过程中,虽然转盘和卷筒停转,但是卷筒上的电缆仍具有张力,当检修完毕后,只需使第一摩擦块和第二摩擦块相互远离且均与转盘的端面分离即可使转盘继续转动。在停机检修的过程中,无需给整个绕线装置通电,仅需给第一摩擦块和第二摩擦块提供夹紧动力即可,从而达到绕线装置耗能小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整体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轴测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转盘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第一摩擦块和第二摩擦块均与转盘处于分离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固定组件的示意图。图标:1-电机;2-联轴器;3-第一减速器;4-第二减速器;5-卷筒;6-转盘;7-传动件;8-第一摩擦块;9-第二摩擦块;10-制动钳;11-第一活塞;12-第二活塞;13-驱动机构;14-固定组件;15-立柱;16-第一固定板;17-第二固定板;61-第一环形凹槽;62-第二环形凹槽;100-第一钳臂;101-第二钳臂;131-阀门;132-导气管;141-卡环;142-底座;1421-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整体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轴测图,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绕线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1、联轴器2、第一减速器3、第二减速器4、卷筒5,第一减速器3的输出轴上设有转盘6,第一减速器3的输出轴与第二减速器4的输入轴通过传动件7连接,卷筒5用于卷绕电缆;还包括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一摩擦块8和第二摩擦块9,第一摩擦块8和第二摩擦块9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绕线装置及绕线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联轴器、第一减速器、第二减速器、卷筒,所述第一减速器的输出轴上设有转盘,所述第一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减速器的输入轴通过传动件连接,所述卷筒用于卷绕电缆;还包括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一摩擦块和第二摩擦块,所述第一摩擦块和所述第二摩擦块沿所述转盘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当所述第一摩擦块和所述第二摩擦块相互靠近且均与所述转盘的端面抵接时,所述第一摩擦块和所述第二摩擦块沿所述转盘的轴线方向夹紧所述转盘以使所述转盘停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联轴器、第一减速器、第二减速器、卷筒,所述第一减速器的输出轴上设有转盘,所述第一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减速器的输入轴通过传动件连接,所述卷筒用于卷绕电缆;还包括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一摩擦块和第二摩擦块,所述第一摩擦块和所述第二摩擦块沿所述转盘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当所述第一摩擦块和所述第二摩擦块相互靠近且均与所述转盘的端面抵接时,所述第一摩擦块和所述第二摩擦块沿所述转盘的轴线方向夹紧所述转盘以使所述转盘停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与所述转盘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摩擦块能够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的另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与所述转盘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摩擦块能够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卡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动钳和第一活塞,所述制动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所述转盘位于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之间;所述第一摩擦块装设在所述第一钳臂上,所述第二摩擦块装设在所述第二钳臂上;所述第一钳臂与所述第一摩擦块之间装设有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摩擦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绕线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创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