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酸蓄电池脉冲内化成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3086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脉冲内化成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以0.1C3的电流对蓄电池充电1‑2h;以0.5C3的电流充电至单体电压到2.6‑2.65V;以0.2C3的电流充电至单体电压到2.65‑2.7V;采用间歇正脉冲的方式充电;采用带有上下坡的正脉冲充电;采用带有上下坡的正负脉冲充电;以0.5C3放电至单体电压为1.8V;以0.5C3充电至单体电压为2.6‑2.7V;采用带有上下坡的正脉冲进行充电;采用带有上下坡的正负脉冲进行充电;以0.5C3放电至单体电压为1.8V;以0.5C3充电至单体电压为2.6‑2.7V;以0.2C3充电2‑4h,蓄电池内化成结束;以0.05C3的电流充电,在充电的过程中将蓄电池内部富余的酸液抽出。该内化成工艺可有效提升蓄电池使用寿命和电池一致性,避免蓄电池出现初期容量衰减。

A pulse internalization process for lead-acid batteri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ead-acid battery pulse into the process,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2H to the battery charging current of 0.1C3 to 0.5C3; the charging current to single voltage to 2.6 2.65V; to the charging current 0.2C3 to single voltage to 2.65 2.7V; intermittent positive pulse charging mode; with the downhill positive pulse charg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lope with pulse charging; discharge at 0.5C3 to monomer voltage is 1.8V; 0.5C3 is charged to the monomer voltage of 2.6 2.7V; by charging with positive pulse on the downhill; on the downhill wi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ulse charge; discharge at 0.5C3 to single voltage is 1.8V; 0.5C3 is charged to the monomer voltage of 2.6 2.7V to 2 0.2C3; 4H battery charging, charging into the end; in 0.05C3 current, in the process of charging the battery Surplus acid extraction. The internalization proces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of batteries and the consistency of batteries, and avoid the initial capacity decay of batter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酸蓄电池脉冲内化成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化成工艺,具体是一种铅酸蓄电池脉冲内化成工艺。
技术介绍
为了顺应国家环保要求,从2011年开始各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的蓄电池生产工艺陆续从铅锑外化成工艺转变为铅钙内化成工艺,经过这几年的工艺探索,工艺逐渐成熟,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初期容量衰减。多数企业生产的动力电池在使用3个月左右的时候出现容量快速下降,导致电池提前报废,退货率明显上升,影响企业的效益。蓄电池在化成的时候因产生较大的极化,较大一部分电量转化成热量或电解水而流失,造成较大的浪费;此外,目前蓄电池化成周期较长,设备投入较大,占蓄电池生产总设备投入的30%以上,如缩短化成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将大幅度降低蓄电池生产的投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脉冲内化成工艺。可有效提升蓄电池使用寿命,提高电池一致性,避免蓄电池出现初期容量衰减。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铅酸蓄电池脉冲内化成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加酸、静置:通过真空灌酸机将胶体电解液添加到内化成干电池中,将灌注电解液的内化成电池在15min内转入带有冷却循环水的冷却水槽中,静置1.5-2h,控制水槽内冷却水温≤45℃或控制电池内化成酸液温度≤55℃,将蓄电池与带有正负脉冲功能的充电机连接好准备进行内化成;(2)首先采用0.1C3的电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1-2h结束;(3)采用0.5C3的电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到蓄电池单体电压到2.6-2.65V结束;(4)采用0.2C3的电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到蓄电池单体电压到2.65-2.7V结束;(5)采用间歇正脉冲的方式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使用0.2C3充电3s,静置1s,充电到蓄电池单体电压达到2.7-2.75V结束;(6)采用带有上下坡的正脉冲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流在1s内从0上升到0.2C3,保持0.2C35s,在1s内电流下降到0,静置2s,按照该种方式充电3-5h;(7)采用带有上下坡的正负脉冲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流在1s内从0上升到0.2C3,保持0.2C33s,在1s内电流下降到0,静置1s,放电电流在1s内从0上升到0.1C3,保持0.1C32s,在1s内电流下降到0;该阶段充电时间为3-5h;(8)使用0.5C3对蓄电池进行放电到每单体电压为1.8V,对蓄电池进行去极化,同时使电池上部较低浓度的电解液下到电池内部;(9)使用0.5C3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到每单体电压为2.6-2.7V;(10)采用带有上下坡的正脉冲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流在1s内从0上升到0.2C3,保持0.2C35s,在1s内电流下降到0,静置2s,按照该种方式充电3-5h;(11)采用带有上下坡的正负脉冲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流在1s内从0上升到0.2C3,保持0.2C33s,在1s内电流下降到0,静置1s,放电电流在1s内从0上升到0.1C3,保持0.1C32s,在1s内电流下降到0;该阶段充电时间为3-5h;(12)使用0.5C3对蓄电池进行放电到每单体电压为1.8V,对蓄电池容量进行检测,并对电池电压及放电时间进行记录,作为后续电池配组依据;(13)使用0.5C3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到每单体电压为2.6-2.7V;(14)使用0.2C3对蓄电池进行充电2-4h,蓄电池内化成结束;(15)采用0.05C3的电流进行充电,在充电的过程中将蓄电池内部富余的酸液抽出。所述胶体电解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32-38%的硫酸、0.1-0.3%的磷酸、1.0-2.0%的无水硫酸钠、0.1-0.5%的硫酸亚锡、0.5-1.5%的气相二氧化硅、0.1-0.3%的羧甲基纤维素钠、0.1-0.5%的硅酸钠,余量为蒸馏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蓄电池在各个不同阶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电流和化成方式,降低蓄电池内部的极化,提高电流的利用效率,同时降低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冲刷活性物质而导致的活性物质结合力不好的问题,有效抑制活性物质的软化脱落可有效提升蓄电池使用寿命20%以上,提高电池一致性,避免蓄电池出现初期容量衰减,可节省化成用电量30%以上;同时整个化成过程中采用大电流的方式进行化成节省化成时间50%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步骤(5)的脉冲电流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步骤(6)的脉冲电流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步骤(7)的脉冲电流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铅酸蓄电池脉冲内化成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加酸、静置:通过真空灌酸机将胶体电解液添加到内化成干电池中,每单体的电解液添加量为蓄电池3hr容量乘以12得到;其中,胶体电解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32%的硫酸、0.3%的磷酸、1.8%的无水硫酸钠、0.3%的硫酸亚锡、0.5%的气相二氧化硅、0.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0.4%的硅酸钠,余量为蒸馏水。将灌注电解液的内化成电池在15min内转入带有冷却循环水的冷却水槽中,控制水槽内冷却水温≤45℃或控制电池内化成酸液温度≤55℃,蓄电池灌注胶体酸后开始计时静置1.5-2h,让电解液充分与极板活性物质进行反应(生成细小硫酸铅,化成后可转化成高活性的β—二氧化铅),将蓄电池与带有正负脉冲功能的充电机连接好准备进行内化成;(2)首先采用0.1C3的电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2h结束,使板栅与活性物质之间形成导电层,降低蓄电池后期大电流充电时的内阻;(3)采用0.5C3的电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到蓄电池单体电压到2.6V结束;(4)采用0.2C3的电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到蓄电池单体电压到2.65V结束;(5)采用间歇正脉冲的方式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使用0.2C3充电3s,静置1s,充电到蓄电池单体电压达到2.75V结束;(6)采用带有上下坡的正脉冲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流在1s内从0上升到0.2C3,保持0.2C35s,在1s内电流下降到0,静置2s,按照该种方式充电3h;(7)采用带有上下坡的正负脉冲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流在1s内从0上升到0.2C3,保持0.2C33s,在1s内电流下降到0,静置1s,放电电流在1s内从0上升到0.1C3,保持0.1C31s,在1s内电流下降到0;该阶段充电时间为5h;(8)使用0.5C3对蓄电池进行放电到每单体电压为1.8V,对蓄电池进行去极化,同时使电池上部较低浓度的电解液下到电池内部;(9)使用0.5C3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到每单体电压为2.7V;(10)采用带有上下坡的正脉冲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流在1s内从0上升到0.2C3,保持0.2C35s,在1s内电流下降到0,静置2s,按照该种方式充电4h;(11)采用带有上下坡的正负脉冲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流在1s内从0上升到0.2C3,保持0.2C33s,在1s内电流下降到0,静置1s,放电电流在1s内从0上升到0.1C3,保持0.1C31s,在1s内电流下降到0;该阶段充电时间为4h;(12)使用0.5C3对蓄电池进行放电到每单体电压为1.8V,对蓄电池容量进行检测,并对电池电压及放电时间进行记录,作为后续电池配组依据;(13)使用0.5C3对蓄电池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铅酸蓄电池脉冲内化成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铅酸蓄电池脉冲内化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加酸、静置:通过真空灌酸机将胶体电解液添加到内化成干电池中,将灌注电解液的内化成电池在15min内转入带有冷却循环水的冷却水槽中,静置1.5‑2h,控制水槽内冷却水温≤45℃或控制电池内化成酸液温度≤55℃,将蓄电池与带有正负脉冲功能的充电机连接好准备进行内化成;(2)首先采用0.1C3的电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1‑2h结束;(3)采用0.5C3的电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到蓄电池单体电压到2.6‑2.65V结束;(4)采用0.2C3的电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到蓄电池单体电压到2.65‑2.7V结束;(5)采用间歇正脉冲的方式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使用0.2C3充电3s,静置1s,充电到蓄电池单体电压达到2.7‑2.75V结束;(6)采用带有上下坡的正脉冲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流在1s内从0上升到0.2C3,保持0.2C3 5s,在1s内电流下降到0,静置2s,按照该种方式充电3‑5h;(7)采用带有上下坡的正负脉冲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流在1s内从0上升到0.2C3,保持0.2C3 3s,在1s内电流下降到0,静置1s,放电电流在1s内从0上升到0.1C3,保持0.1C3 2s,在1s内电流下降到0;该阶段充电时间为3‑5h;(8)使用0.5C3对蓄电池进行放电到每单体电压为1.8V,对蓄电池进行去极化,同时使电池上部较低浓度的电解液下到电池内部;(9)使用0.5C3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到每单体电压为2.6‑2.7V;(10)采用带有上下坡的正脉冲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流在1s内从0上升到0.2C3,保持0.2C3 5s,在1s内电流下降到0,静置2s,按照该种方式充电3‑5h;(11)采用带有上下坡的正负脉冲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流在1s内从0上升到0.2C3,保持0.2C3 3s,在1s内电流下降到0,静置1s,放电电流在1s内从0上升到0.1C3,保持0.1C3 2s,在1s内电流下降到0;该阶段充电时间为3‑5h;(12)使用0.5C3对蓄电池进行放电到每单体电压为1.8V,对蓄电池容量进行检测,并对电池电压及放电时间进行记录,作为后续电池配组依据;(13)使用0.5C3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到每单体电压为2.6‑2.7V;(14)使用0.2C3对蓄电池进行充电2‑4h,蓄电池内化成结束;(15)采用0.05C3的电流进行充电,在充电的过程中将蓄电池内部富余的酸液抽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酸蓄电池脉冲内化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加酸、静置:通过真空灌酸机将胶体电解液添加到内化成干电池中,将灌注电解液的内化成电池在15min内转入带有冷却循环水的冷却水槽中,静置1.5-2h,控制水槽内冷却水温≤45℃或控制电池内化成酸液温度≤55℃,将蓄电池与带有正负脉冲功能的充电机连接好准备进行内化成;(2)首先采用0.1C3的电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1-2h结束;(3)采用0.5C3的电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到蓄电池单体电压到2.6-2.65V结束;(4)采用0.2C3的电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到蓄电池单体电压到2.65-2.7V结束;(5)采用间歇正脉冲的方式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使用0.2C3充电3s,静置1s,充电到蓄电池单体电压达到2.7-2.75V结束;(6)采用带有上下坡的正脉冲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流在1s内从0上升到0.2C3,保持0.2C35s,在1s内电流下降到0,静置2s,按照该种方式充电3-5h;(7)采用带有上下坡的正负脉冲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流在1s内从0上升到0.2C3,保持0.2C33s,在1s内电流下降到0,静置1s,放电电流在1s内从0上升到0.1C3,保持0.1C32s,在1s内电流下降到0;该阶段充电时间为3-5h;(8)使用0.5C3对蓄电池进行放电到每单体电压为1.8V,对蓄电池进行去极化,同时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涛沈维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宝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