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武琼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早教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3024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早教机器人,包括上身,所述上身的上方设有头部,所述头部的内壁安装有溶液槽,所述溶液槽的顶端安装有顶盖,所述头部通过第一连接杆与上身相连,所述上身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上孔,所述头部的下方设有手臂,所述手臂的顶端安装有第二连接杆。该多功能早教机器人,通过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之间的配合,使头部、上身、手臂、下身和上身,能够组装在一起,并且能够自由转动,增加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孩子的注意力、领悟力、学习能力、克服困难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使家长和孩子都很喜欢这款多功能早教机器人,为企业带来了效益,避免了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早教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早教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早教机器人。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早教机器人是面向儿童、起到寓教于乐功能的人形机器人同伴,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娱乐具有良好的作用,现有技术的早教机器人一方面在外形构造方面尽可能贴合儿童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着眼于知识的传授尤其是知识信息向儿童的传授方式,在现有技术中,例如申请号为201621466927.5的专利技术专利包括头部壳体,彩灯,无线信号发射器,风扇,香囊,显示屏,垫圆的,躯干部壳体,臂杆,扬声器,麦克风,按钮,底盘,车轮,摄像头,紫外灯,电加热器,腔体,光敏报警器,其中头部壳体呈球状,躯干部壳体呈锥状,所述头部壳体通过垫国固定连接在躯干部壳体上端,躯干部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盘,车轮固定连接在底盘的底端,车轮有三个、三者围成正二角形形状,臂杆有两个、二者分别固定连接在躯干部壳体的两侧,彩灯有两个、二者分别固定连接在头部壳体的两侧,无线信号发射器,和显示屏分别设置于头部壳体的前端,风扇设置于头部壳体的顶端,香囊固定连接在风扇与头部壳体之间,扬声器、麦克风、按钮、兰者分别设置于躯干部壳体的前端,摄像头固定连接在躯干部壳体的表面上,摄像头有四个,其中两个摄像头的拍摄方向朝前、另外两个摄像头的拍摄方向朝后,躯干部壳体的底部具有一腔体,紫外灯和电加热器分别固定连接在腔体的内壁顶部,光敏报警器固定连接在底盘的底端,光敏报警器的底端到地面的距离不超过1cm,该专利技术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存在很多不足与缺陷,在现有设备中,过多的强调科技元素给孩子的眼和耳带来的视听感受和色彩以及外观给孩子带来的外部刺激,使孩子在短期内喜欢上某种玩具,但是新鲜感消除后,就会对此毫无兴趣,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则是忽视了孩子的动手能力,针对这种情况,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多功能早教机器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早教机器人,使孩子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增长,从中受益匪浅,从而使孩子的注意力、领悟力、学习能力、克服困难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早教机器人,包括上身,所述上身的上方设有头部,所述头部的内壁安装有溶液槽,所述溶液槽的顶端安装有顶盖,所述头部通过第一连接杆与上身相连,所述上身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上孔,所述头部的下方设有手臂,所述手臂的顶端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手臂通过上第二连接杆与上身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杆与上孔配合相连,所述上身的内侧安装有第三连接杆,所述上身的底端内壁设有下孔,所述下孔的下方设有下身,所述下身通过第四连接杆与上身相连,所述下孔与第四连杆配合相连,所述下身的底端设有暗槽,所述下身的下方设有滚轮,所述滚轮通过连杆与底座相连,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凸卡,所述凸卡与暗槽配合相连,所底座的上表面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外壁安装有固定片,所述电机的底端连接有连线,所述连线通过紧固环与底座相连,所述连线贯穿上身和头部,所述连线与线夹的顶端相连,所述线夹通过溶液槽与极环的外壁相连,所述电机的顶端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相连,所述第二齿轮的外侧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相连,所述第三齿轮通过连杆与滚轮相连,所述滚轮的前侧设有定位轮,所述定位轮的内壁套接有连杆,所述定位轮的前侧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相连,所述第二皮带轮的内壁与连杆的外壁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杆通过圆槽与支撑杆的内壁相连,所述支撑杆通过转轴与第四齿轮的内壁相连,所述第四齿轮的内侧外壁安装有摇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内侧外壁套接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相连,所述转杆的外侧内壁套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外侧设有子夹,所述子夹通过叶片与母夹相连,所述子夹和母夹配合相连。优选的,所述线夹的顶端安装有皮套。优选的,所述溶液槽的底端安装有反应片。优选的,所述线夹的内壁安装有扭力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多功能早教机器人,通过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之间的配合,使头部、上身、手臂、下身和上身,能够组装在一起,并且能够自由转动,使机器人完成抬头、举手和弯腰等动作,增加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促进孩子的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暗槽和凸卡之间的配合,将底座和下身固定并连接在一起,使机器人能够在滚轮的带动下移动起来,使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将底盘上的各个组件,组装在一起,将滚轮安装在连杆上,然后依次将定位轮、第三齿轮和第一皮带轮安装在连杆上,从而使孩子能够通过动作记忆培养逻辑记忆,让孩子认识到安装的次序和组装的先后对完成一件事物的意义,锻炼了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电机带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使底盘能够前进,驱动电机的电力来源于头部溶液槽内的反应片,当在溶液槽能加入盐水时,盐水会跟反应片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电离子,电离子通过线夹和连线传递给电机,电机在动力的驱动下转动,带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一起转动,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在过程中感受到科学带了的乐趣,使孩子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增长,从中受益匪浅,从而使孩子的注意力、领悟力、学习能力、克服困难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使家长和孩子都很喜欢这款多功能早教机器人,为企业带来了效益,避免了资源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上身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溶液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上身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线夹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叶片的装配示意图。图中:1、上身,2、第一连接杆,3、头部,4、第二连接杆,5、第三连接杆,6、滚轮,7、下身,8、手臂,9、上孔,10、下孔,11、第四连接杆,12、暗槽,13、凸卡,14、溶液槽,15、顶盖,16、连线,17、皮套,18、线夹,19、电机,20、第一齿轮,21、第二齿轮,22、第三齿轮,23、连杆,24、第一皮带轮,25、皮带,26、第二皮带轮,27、固定片,28、定位轮,29、紧固环,30、底座,31、支撑杆,32、圆槽,33、摇杆,34、第四齿轮,35、转轴,36、第五齿轮,37、连接座,38、转杆,39、子夹,40、叶片,41、母夹,42、极环,43、扭力弹簧,44、反应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早教机器人,包括上身1,上身1为无毒无味的PVC塑料材质,耐磨防摔防火,上身1的上方设有头部3,用于安装并固定溶液槽14,头部3的内壁安装有溶液槽14,溶液槽14为反应室,用于反应溶液的承放装置,溶液槽14的顶端安装有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多功能早教机器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早教机器人,包括上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身(1)的上方设有头部(3),所述头部(3)的内壁安装有溶液槽(14),所述溶液槽(14)的顶端安装有顶盖(15),所述头部(3)通过第一连接杆(2)与上身(1)相连,所述上身(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上孔(9),所述头部(3)的下方设有手臂(8),所述手臂(8)的顶端安装有第二连接杆(4),所述手臂(8)通过上第二连接杆(4)与上身(1)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杆(4)与上孔(9)配合相连,所述上身(1)的内侧安装有第三连接杆(5),所述上身(1)的底端内壁设有下孔(10),所述下孔(10)的下方设有下身(7),所述下身(7)通过第四连接杆(11)与上身(1)相连,所述下孔(10)与第四连杆(11)配合相连,所述下身(7)的底端设有暗槽(12),所述下身(7)的下方设有滚轮(6),所述滚轮(6)通过连杆(23)与底座(30)相连,所述底座(30)的上表面设有凸卡(13),所述凸卡(13)与暗槽(12)配合相连,所底座(30)的上表面安装有电机(19),所述电机(19)的外壁安装有固定片(27),所述电机(19)的底端连接有连线(16),所述连线(16)通过紧固环(29)与底座(30)相连,所述连线(16)贯穿上身(1)和头部(3),所述连线(16)与线夹(18)的顶端相连,所述线夹(18)通过溶液槽(14)与极环(42)的外壁相连,所述电机(19)的顶端安装有第一齿轮(20),所述第一齿轮(20)的外侧设有第二齿轮(21),所述第一齿轮(20)与第二齿轮(21)啮合相连,所述第二齿轮(21)的外侧设有第三齿轮(22),所述第三齿轮(22)与第二齿轮(21)啮合相连,所述第三齿轮(22)通过连杆(23)与滚轮(6)相连,所述滚轮(6)的前侧设有定位轮(28),所述定位轮(28)的内壁套接有连杆(23),所述定位轮(28)的前侧设有第一皮带轮(24),所述第一皮带轮(24)通过皮带(25)与第二皮带轮(26)相连,所述第二皮带轮(26)的内壁与连杆(23)的外壁相连,第三连接杆(5)通过圆槽(32)与支撑杆(31)的内壁相连,所述支撑杆(31)通过转轴(35)与第四齿轮(34)的内壁相连,所述第四齿轮(34)的内侧外壁安装有摇杆(33),所述支撑杆(31)的顶端安装有转杆(38),所述转杆(38)的内侧外壁套接有第五齿轮(36),所述第五齿轮(36)与第四齿轮(34)啮合相连,所述转杆(38)的外侧内壁套接有连接座(37),所述连接座(37)的外侧设有子夹(39),所述子夹(39)通过叶片(40)与母夹(41)相连,所述子夹(39)和母夹(41)配合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早教机器人,包括上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身(1)的上方设有头部(3),所述头部(3)的内壁安装有溶液槽(14),所述溶液槽(14)的顶端安装有顶盖(15),所述头部(3)通过第一连接杆(2)与上身(1)相连,所述上身(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上孔(9),所述头部(3)的下方设有手臂(8),所述手臂(8)的顶端安装有第二连接杆(4),所述手臂(8)通过上第二连接杆(4)与上身(1)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杆(4)与上孔(9)配合相连,所述上身(1)的内侧安装有第三连接杆(5),所述上身(1)的底端内壁设有下孔(10),所述下孔(10)的下方设有下身(7),所述下身(7)通过第四连接杆(11)与上身(1)相连,所述下孔(10)与第四连杆(11)配合相连,所述下身(7)的底端设有暗槽(12),所述下身(7)的下方设有滚轮(6),所述滚轮(6)通过连杆(23)与底座(30)相连,所述底座(30)的上表面设有凸卡(13),所述凸卡(13)与暗槽(12)配合相连,所底座(30)的上表面安装有电机(19),所述电机(19)的外壁安装有固定片(27),所述电机(19)的底端连接有连线(16),所述连线(16)通过紧固环(29)与底座(30)相连,所述连线(16)贯穿上身(1)和头部(3),所述连线(16)与线夹(18)的顶端相连,所述线夹(18)通过溶液槽(14)与极环(42)的外壁相连,所述电机(19)的顶端安装有第一齿轮(20),所述第一齿轮(20)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武琼
申请(专利权)人:陈武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