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线路以及扁平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2181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0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传输多个高频信号的传输线路以及扁平线缆。作为传输线路,在层叠多个绝缘体层的层叠绝缘体(10)内包含:构成第1传输线路部(SL1)的第1接地导体图案(21)、第2接地导体图案(22)以及第1信号导体图案(31);和构成第2传输线路部(SL2)的第3接地导体图案(23)、第4接地导体图案(24)以及第2信号导体图案(32)。第1信号导体图案(31)沿着第2信号导体图案(32)延伸配置。第1接地导体图案(21)和第3接地导体图案(23)形成在相互不同的绝缘体层,俯视观察下各自的一部分重合。

Transmission lines and flat cable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ransmission line for transmitting a plurality of high-frequency signals and a flat cable. As transmission line insulator in laminated stacking a plurality of insulator layer (10) contains: first transmission lines (SL1) of first grounding conductor pattern (21), the second ground conductor pattern (22) and the first signal conductor pattern (31); and second transmission lines (SL2) of the Department of the third ground conductor pattern (23), the fourth ground conductor pattern (24) and the second signal conductor pattern (32). The first signal conductor pattern (31) extends along the second signal conductor pattern (32). The first grounding conductor patterns (21) and the third earth conductor patterns (23) are formed in different insulator layers, and each part overlaps with the observation under observ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传输线路以及扁平线缆
本技术是涉及传输多个高频信号的传输线路以及扁平线缆的技术。
技术介绍
过去研究传输高频信号的各种传输线路。例如专利文献1中示出带状线结构的传输线路。专利文献1记载的传输线路具备在高频信号的传输方向上延伸的长条状的层叠绝缘体、多个信号线路、以及第1、第2接地导体。多个信号线路交替上下错开,与第1、第2接地导体平行而排列。通过该构成,这些线路的特性阻抗匹配到给定值,从而高密度地配置多个线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特开平4-14430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结构的传输线路中,难以使各个信号线与所期望的阻抗一致。另外,由于共享在层叠方向上重合的接地层,因而易于产生隔着接地层的耦合。即,易于出现反馈电流所引起的传输线路间的信号的泄漏。另一方面,考虑通过在信号线间配置层间连接导体来由该层间连接导体抑制相邻的信号线间的无用耦合的结构。但在相邻的信号线间配置层间连接导体的构成中出现如下那样的问题。(a)在设为加大配置于相邻的信号线间的层间连接导体的间距的方式或消除层间连接导体的方式的情况下,信号线彼此变得易于无用耦合。另一方面,若缩小层间连接导体的间距,则信号线与层间连接导体之间的电容变大,变得难以实现作为传输线路的所期望的特性阻抗。(b)越是缩窄层叠绝缘体的宽度,则在层间连接导体与信号线之间产生的电容就越大,从而变得难以实现作为传输线路的所期望的特性阻抗。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1个层叠绝缘体具备多个传输线路部并且能抑制这多个传输线路部间的无用耦合的传输线路以及扁平线缆。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1)本技术的传输线路特征在于,具备:层叠多个绝缘体层形成的层叠绝缘体;和在所述层叠绝缘体的内部沿着所述绝缘体层配置的导体图案,所述导体图案包含:构成第1传输线路部的第1接地导体图案、第2接地导体图案以及第1信号导体图案;和构成第2传输线路部的第3接地导体图案、第4接地导体图案以及第2信号导体图案,所述第1信号导体图案沿着所述第2信号导体图案延伸配置,所述第1接地导体图案、所述第2接地导体图案、所述第3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4接地导体图案是比所述第1信号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2信号导体图案更宽的导体图案,所述第1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2接地导体图案分别在所述绝缘体层的层叠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第1信号导体图案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在俯视观察下,所述第1信号导体图案与所述第1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2接地导体图案重合,且不与所述第3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4接地导体图案的至少一方重合,所述第3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4接地导体图案分别在所述绝缘体层的层叠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第2信号导体图案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在俯视观察下,所述第2信号导体图案与所述第3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4接地导体图案重合,且不与所述第1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2接地导体图案的至少一方重合,至少所述第1接地导体图案和所述第3接地导体图案形成在相互不同的所述绝缘体层,在俯视观察下各自的一部分重合,所述第3接地导体图案与所述第4接地导体图案的所述绝缘体层在层叠方向上的间隔大于所述第1接地导体图案与所述第2接地导体图案在所述层叠方向上的间隔,所述第2信号导体图案的线宽大于所述第1信号导体图案的线宽。根据上述的构成,通过至少让第1接地导体图案和第3接地导体图案分离,抑制了经由接地导体图案(第1接地导体图案和第3接地导体图案)的耦合。由此,由于即使使第1信号导体图案与第2信号导体图案的间隔比较窄也能确保给定的隔离,因此能减小传输线路整体的宽度。另外,通过第1接地导体图案和第3接地导体图案俯视观察下重合,防止了无用辐射。进而,根据上述的构成,能使具备第1信号导体图案的第1传输线路部的阻抗和具备第2信号导体图案的第2传输线路部的阻抗一致或近似,并且使第2传输线路部的传输损耗减低。由此能按照所要求的传输损耗的制约来适宜使用第1传输线路部和第2传输线路部。(2)优选在上述(1)的基础上,所述第2接地导体图案和所述第4接地导体图案形成在相互不同的所述绝缘体层,俯视观察下各自的一部分重合,所述第1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2接地导体图案沿着所述第1信号导体图案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3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4接地导体图案沿着所述第2信号导体图案的延伸方向延伸。根据上述的构成,通过第2接地导体图案和第4接地导体图案分离而还抑制了经由接地导体图案(第2接地导体图案和第4接地导体图案)的耦合。(3)优选在上述(2)的基础上,构成所述第1传输线路部的所述第1接地导体图案、所述第2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1信号导体图案相对于构成所述第2传输线路部的所述第3接地导体图案、所述第4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2信号导体图案分别在所述绝缘体层的层叠方向上偏移。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加大第1信号导体图案与第2信号导体图案的立体的间隔,由此提高了2个传输线路部间的隔离。(4)优选在上述(1)~(3)的任一者的基础上,所述第1信号导体图案和所述第2信号导体图案形成在不同的所述绝缘体层。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加大第1信号导体图案与第2信号导体图案的立体的间隔,由此提高了2个传输线路部间的隔离。(5)本技术的扁平线缆由传输线路和与所述传输线路连接的连接器构成,所述传输线路是上述(1)到(4)的任一者记载的传输线路,所述连接器搭载于所述传输线路的层叠绝缘体。根据上述的构成,构成小型、抑制了多个传输线路部间的无用耦合且抑制了无用辐射的扁平线缆。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抑制了包含第1信号导体图案、第1接地导体图案以及第2接地导体图案的第1传输线路、和包含第2信号导体图案、第1接地导体图案以及第3接地导体图案的第2传输线路的经由接地导体图案的耦合。另外,防止了接地导体图案分离所引起的无用辐射。进而,由于即使使第1信号导体图案与第2信号导体图案的间隔比较窄也能确保给定的隔离,因此能减小传输线路整体的宽度。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输线路101以及扁平线缆201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传输线路101的A-A部分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传输线路101所具备的各绝缘体层以及在这些绝缘体层形成的各种导体图案的部分俯视图。图4(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扁平线缆201的安装状态的便携电子设备的截面图,图4(B)是该便携电子设备的筐体内部的俯视图。图5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输线路102的截面图。图6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输线路103的截面图。图7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输线路104的截面图。图8(A)~(D)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输线路所具备的接地导体图案的几个示例的部分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参考附图来举出几个具体的示例,从而示出用于实施本技术的多个形态。在各图中对相同部位标注相同标号。在第2实施方式以后中省略对与第1实施方式共通的事体的记述,对不同的点进行说明。特别对同样的构成的同样的作用效果,不再对每个实施方式逐次提及。《第1实施方式》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扁平线缆201的外观立体图。扁平线缆201由传输线路101和搭载于该传输线路101的同轴连接器61A、61B、62A、62B构成。传输线路101具备第1传输线路部和第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传输线路以及扁平线缆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输线路,其特征在于,具备:层叠多个绝缘体层形成的层叠绝缘体;和在所述层叠绝缘体的内部沿着所述绝缘体层配置的导体图案,所述导体图案包含:构成第1传输线路部的第1接地导体图案、第2接地导体图案以及第1信号导体图案;和构成第2传输线路部的第3接地导体图案、第4接地导体图案以及第2信号导体图案,所述第1信号导体图案沿着所述第2信号导体图案延伸配置,所述第1接地导体图案、所述第2接地导体图案、所述第3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4接地导体图案是比所述第1信号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2信号导体图案更宽的导体图案,所述第1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2接地导体图案分别在所述绝缘体层的层叠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第1信号导体图案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在俯视观察下,所述第1信号导体图案与所述第1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2接地导体图案重合,且不与所述第3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4接地导体图案的至少一方重合,所述第3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4接地导体图案分别在所述绝缘体层的层叠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第2信号导体图案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在俯视观察下,所述第2信号导体图案与所述第3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4接地导体图案重合,且不与所述第1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2接地导体图案的至少一方重合,至少所述第1接地导体图案和所述第3接地导体图案形成在相互不同的所述绝缘体层,在俯视观察下各自的一部分重合,所述第3接地导体图案与所述第4接地导体图案在所述绝缘体层的层叠方向上的间隔,大于所述第1接地导体图案与所述第2接地导体图案在所述层叠方向上的间隔,所述第2信号导体图案的线宽大于所述第1信号导体图案的线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10 JP 2014-2095251.一种传输线路,其特征在于,具备:层叠多个绝缘体层形成的层叠绝缘体;和在所述层叠绝缘体的内部沿着所述绝缘体层配置的导体图案,所述导体图案包含:构成第1传输线路部的第1接地导体图案、第2接地导体图案以及第1信号导体图案;和构成第2传输线路部的第3接地导体图案、第4接地导体图案以及第2信号导体图案,所述第1信号导体图案沿着所述第2信号导体图案延伸配置,所述第1接地导体图案、所述第2接地导体图案、所述第3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4接地导体图案是比所述第1信号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2信号导体图案更宽的导体图案,所述第1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2接地导体图案分别在所述绝缘体层的层叠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第1信号导体图案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在俯视观察下,所述第1信号导体图案与所述第1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2接地导体图案重合,且不与所述第3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4接地导体图案的至少一方重合,所述第3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4接地导体图案分别在所述绝缘体层的层叠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第2信号导体图案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在俯视观察下,所述第2信号导体图案与所述第3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4接地导体图案重合,且不与所述第1接地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2接地导体图案的至少一方重合,至少所述第1接地导体图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用水邦明伊藤慎悟毛塚修一马场贵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