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线路构件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846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传输线路构件及电子设备,(10)具备电介质元件(90)。在电介质元件(90)的厚度方向的中途位置配置有第1、第2信号导体(211、221)。在电介质元件(90)的厚度方向上第1、第2信号导体(211、221)的一侧配置有基准接地导体(31),在另一侧配置有辅助接地导体(32)。在第1信号导体(211)的中途位置配置有线圈导体(212)及电容器形成用平板导体(213)。电容器形成用平板导体(213)与基准接地导体(31)和辅助接地导体(32)相向。由此,低通滤波器连接至第1传输线路(21)。在第2信号导体(221)和基准接地导体(31)之间配置有与两者相连接的线圈导体(222)。由此,高通滤波器连接至第2传输线路(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传输线路构件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靠近传输频率各不相同的高频信号的信号导体进行配置的传输线路构件以及具备该传输线路构件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过去,提出有传输高频信号的各种传输线路构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传输线路构件为带状线结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传输线路构件具备长尺状电介质元件,在该电介质元件的厚度方向的中途位置配置有长尺状信号导体。在电介质元件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面上配置有接地导体。由此,能够实现由两个接地导体夹住信号导体的带状线结构的传输线路。在安装有传输线路构件的通信设备上配置多个由上述结构构成的传输线路构件时,优选扩大传输线路构件之间的距离。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962660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可能会必须将多个传输线路构件靠近配置。该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如下问题:邻接的传输线路会发生电磁耦合(高频耦合),在第1传输线路中传输的第1高频信号会泄漏至第2传输线路并传输。反之,还可能会发生如下问题:在第2传输线路中传输的第2高频信号会泄漏至第1传输线路并传输。此外,为了实现传输线路构件的小型化,也考虑在一个电介质元件内将多个信号导体靠近配置的形态,在这种形态中,也同样存在多个传输线路容易耦合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噪声会叠加于目标高频信号上,噪声叠加的传输线路的传输特性会变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线路构件以及具备该传输线路构件的电子设备,所述传输线路构件不会使传输特性变差,能将多个传输线路靠近配置。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传输线路构件具备:平板状的电介质元件;第1信号导体及第2信号导体,其配置在电介质元件的内部,呈沿高频信号的传输方向延伸的形状,且互相邻接配置;第1接地导体,其在电介质元件的厚度方向上配置于第1信号导体和第2信号导体的一侧;以及第2接地导体,其在电介质元件的厚度方向上配置于第1信号导体和第2信号导体的另一侧。利用第1接地导体和第2接地导体夹住第1信号导体,从而形成传输第1高频信号的第1传输线路。利用第1接地导体和第2接地导体夹住第2信号导体,从而形成传输第2高频信号的第2传输线路。再者,本技术的传输线路构件还具备第1滤波元件或者第2滤波元件。或者,本技术的传输线路构件还具备第1滤波元件以及第2滤波元件。第1滤波元件设置于第1传输线路,连接到第1信号导体,具有第1高频信号的基本频率在通带内、第2高频信号的频率在阻带内的滤波特性。第2滤波元件设置于第2传输线路,连接到第2信号导体,具有第2高频信号的基本频率在通带内、第1高频信号的频率在阻带内的滤波特性。根据这种构成,在第1高频信号及其高次谐波信号从第1传输线路泄漏到第2传输线路时,在第2滤波元件中衰减。在第2高频信号及其高次谐波信号从第2传输线路泄漏到第1传输线路时,在第1滤波元件中衰减。由此,即使第1传输线路、第2传输线路中的任一个发生泄漏,仍然能够抑制传输特性变差。尤其是通过在第1传输线路中设置第1滤波元件,并在第2传输线路中设置第2滤波元件,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传输特性变差。此外,由于各个传输线路的信号导体由第1接地导体和第2接地导体夹住,因此,能够抑制高频信号向外部泄漏。此外,本技术的传输线路构件中,优选第1滤波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由连接到第1信号导体的第1导体图案形成。另外,本技术的传输线路构件中,优选第2滤波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由连接到第2信号导体的第2导体图案形成。利用这些结构,可以实现传输线路构件的薄型、小型化。此外,本技术的传输线路构件中,优选俯视电介质元件时,第2接地导体在与第1信号导体及第2信号导体重合的区域中部分地具有开孔。利用该结构,可以进一步地将传输线路构件形成为薄型。此外,本技术的传输线路构件优选为具有以下结构。在电介质元件的高频信号的传输方向的两端,具备连接到第1信号导体的第1外部连接端子、和连接到第2信号导体的第2外部连接端子。第1滤波元件设置有2个,2个第1滤波元件分别配置在两端的第1外部连接端子附近。第2滤波元件设置有2个,2个第2滤波元件分别配置在两端的第2外部连接端子附近。利用这些结构,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高频信号向外部泄漏。此外,本技术的传输线路构件中,优选为以下结构。电介质元件具有挠性。传输线路构件具备连接第1接地导体和第2接地导体、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层间连接导体。多个层间连接导体沿高频信号的传输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俯视电介质元件时,在与高频信号传输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于配置于电介质元件的第1信号导体及第2信号导体的外侧区域的层间连接导体的配置密度,其比配置于电介质元件的第1信号导体和第2信号导体之间区域的层间连接导体的配置密度要高。利用该结构,能够抑制在第1信号导体、第2信号导体中传输的高频信号泄漏到传输线路构件的外部。进而,第1信号导体和第2信号导体之间的层间连接导体的形成数量较少,因此,能够提高传输线路构件的挠性。此外,本技术的传输线路构件更优选为以下构成。电介质元件具有挠性。传输线路构件具备连接第1接地导体和第2接地导体、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层间连接导体。俯视电介质元件时,多个层间连接导体沿高频信号的传输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在与高频信号传输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仅配置于电介质元件的第1信号导体及第2信号导体的外侧区域。利用该结构,能够抑制在第1信号导体、第2信号导体中传输的高频信号泄漏到传输线路构件的外部。进而,第1信号导体和第2信号导体之间未形成层间连接导体,因此,能够提高传输线路构件的挠性,并且能缩小传输线路构件的宽度。此外,本技术的传输线路构件可以在电介质元件中,在沿高频信号传输方向的规定位置处具有扭转。利用该结构,能够支持多种安装形态。此外,在本技术的传输线路构件中,扭转也可以位于将第1信号导体和第2信号导体平行配置的位置处。利用该结构,容易变换第1信号导体和第2信号导体的位置关系。此外,本技术的电子设备具备:上述任一个所述的传输线路构件,利用该传输线路构件连接的多个电路元件,以及内置有所述电路元件的框体。利用该结构,所示的是使用上述传输线路构件的电子设备。通过使用上述传输线路构件,在多个电路元件间传输多种高频信号时,能够降低传输损耗。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即使将多个传输线路靠近配置,也能抑制传输特性变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输线路构件的外观立体图。图2(A)、图2(B)、图2(C)及图2(D)是表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输线路构件的结构的分解俯视图。图3(A)及图3(B)是表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输线路构件的结构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输线路构件的等效电路图。图5是表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输线路构件的滤波特性的图。图6(A)是表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元件结构的侧视剖面图,6(B)是该表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俯视剖面图。图7(A)、图7(B)、图7(C)及图7(D)是表示本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输线路构件的结构的分解俯视图。图8(A)、图8(B)及图8(C)是表示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传输线路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输线路构件,该传输线路构件具备:平板状电介质元件;第1信号导体及第2信号导体,其配置在所述电介质元件的内部,呈沿高频信号的传输方向延伸的形状,且互相邻接进行配置;第1接地导体,其在所述电介质元件的厚度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第1信号导体和所述第2信号导体的一侧;以及第2接地导体,其在所述电介质元件的厚度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第1信号导体和所述第2信号导体的另一侧,用所述第1接地导体和所述第2接地导体夹住所述第1信号导体,从而形成传输第1高频信号的第1传输线路,用所述第1接地导体和所述第2接地导体夹住所述第2信号导体,从而形成传输第2高频信号的第2传输线路,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滤波元件和第2滤波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1滤波元件设置于所述第1传输线路,与所述第1信号导体相连接,所述第1高频信号的基本频率在其通带内,所述第2高频信号的频率在其阻带内,所述第2滤波元件设置于所述第2传输线路,与所述第2信号导体相连接,所述第2高频信号的基本频率在其通带内,所述第1高频信号的频率在其阻带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3.27 JP 2014-064985;2014.04.22 JP 2014-087891.一种传输线路构件,该传输线路构件具备:平板状电介质元件;第1信号导体及第2信号导体,其配置在所述电介质元件的内部,呈沿高频信号的传输方向延伸的形状,且互相邻接进行配置;第1接地导体,其在所述电介质元件的厚度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第1信号导体和所述第2信号导体的一侧;以及第2接地导体,其在所述电介质元件的厚度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第1信号导体和所述第2信号导体的另一侧,用所述第1接地导体和所述第2接地导体夹住所述第1信号导体,从而形成传输第1高频信号的第1传输线路,用所述第1接地导体和所述第2接地导体夹住所述第2信号导体,从而形成传输第2高频信号的第2传输线路,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滤波元件和第2滤波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1滤波元件设置于所述第1传输线路,与所述第1信号导体相连接,所述第1高频信号的基本频率在其通带内,所述第2高频信号的频率在其阻带内,所述第2滤波元件设置于所述第2传输线路,与所述第2信号导体相连接,所述第2高频信号的基本频率在其通带内,所述第1高频信号的频率在其阻带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路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所述第1滤波元件和所述第2滤波元件这两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路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滤波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由连接到所述第1信号导体的第1导体图案而形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路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滤波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由连接到所述第2信号导体的第2导体图案而形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路构件,其特征在于,俯视所述电介质元件时,所述第2接地导体在与所述第1信号导体及所述第2信号导体重合的区域部分地具有开孔。6.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用水邦明马场贵博西野耕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