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用TPO表皮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17512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用TPO表皮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TPO表皮,包括TPO表层,位于TPO表层的下表面并与其复合的泡沫层,TPO表层的上表面自下而上设置有接着剂层和至少一层处理剂层,泡沫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粘胶剂层,其中TPO表层由TPO材料、聚丙烯、聚乙烯、光稳定剂和颜料组成。TPO表皮的制备方法包括:(1)TPO流延膜制备;(2)TPO基材制备;(3)表面处理;(4)背涂。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接着剂替代电晕处理,从而避免了因电晕处理释放的臭氧给工人带来的危害以及导致的环境问题,同时避免了因电晕效果差导致的产品合格率低的问题,进而提高了产品合格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用TPO表皮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塑性弹性体内饰用表皮及其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内饰用TPO表皮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内饰用TPO表皮具有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工艺稳定、耐候性好、气味低等优点,且不含有任何VOC分解成分的材料,TPO表皮被公认为本世纪最好的汽车内饰材料之一。TPO表皮材料在涂饰过程中需要进行电晕处理以增加表面能,电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臭氧,臭氧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活性,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的,主要表现在刺激和损害深部呼吸道,并可损害中枢系统,对眼睛亦轻度刺激作用。而且TPO表皮材料需要连续性生产,因此会导致生产车间中臭氧浓度不断增加,浓度增高的臭氧对人体和生物组织都有直接损害。当臭氧的浓度为0.21时,呼吸两小时,便使肺活量减少20%,当臭氧的浓度为0.64时,对鼻子和胸部可产生刺激感,若浓度达2.14-4.28时,呼吸1-2小时后,眼和呼吸器官发干,有急性的灼烧感、头痛甚至中枢神经发生障碍,时间再长,则思维能力下降,导致人的思维紊乱,严重时可导致肺气肿和肺水肿,总之对人体伤害极大。为保证工人的健康一般的做法是在生产车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内饰用TPO表皮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内饰用TPO表皮,其特征在于,包括TPO表层,位于所述TPO表层的下表面并与所述TPO表层复合的泡沫层,所述TPO表层的上表面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接着剂层和至少一层处理剂层,所述泡沫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粘胶剂层;所述TPO表层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TPO:10‑70份、聚丙烯:5‑50份、聚乙烯:5‑50份、光稳定剂:0‑5份、颜料:4‑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用TPO表皮,其特征在于,包括TPO表层,位于所述TPO表层的下表面并与所述TPO表层复合的泡沫层,所述TPO表层的上表面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接着剂层和至少一层处理剂层,所述泡沫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粘胶剂层;所述TPO表层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TPO:10-70份、聚丙烯:5-50份、聚乙烯:5-50份、光稳定剂:0-5份、颜料:4-15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TPO表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剂层为两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TPO表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着剂为水溶性接着剂或溶剂型接着剂,且所述接着剂为聚烯烃类接着剂。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TPO表皮,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为聚丙烯泡沫;所述处理剂为水溶性处理剂或溶剂型处理剂,且所述处理剂为聚氨酯-聚碳酸酯型处理剂或双组份的聚氨酯型处理剂;所述粘胶剂为聚氨酯类粘胶剂或聚烯烃类粘胶剂。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TPO表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稳定剂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TPO表皮,其特征在于,所述TPO为40-60份,所述聚丙烯为5-20份,所述聚乙烯为15-35份,所述光稳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金岗李超韩立业裴莹周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瑞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