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炒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10025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茶叶炒制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茶叶炒制装置,包括翻炒装置,翻炒装置包括支座、电机、第一转轴、若干连杆、若干第二转轴和若干翻炒件,电机固定在支座上,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支座上,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端,连杆固定在第一转轴的侧面,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连杆上,翻炒件固定在第二转轴的侧面,还包括气隔翻炒锅,气隔翻炒锅包括锅体、若干出气柱和第一气泵,锅体固定在支座上,锅体内设有出气腔,出气柱间隔设置在锅体底部,出气柱的侧面设有若干出气孔,出气孔连通至出气腔,第一气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出气腔连通。本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茶叶与高温的锅壁长时间大面积的接触,会与锅壁发生粘连的问题。

Tea fry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tea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discloses a tea fry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tir fry device comprises a supporting seat, a motor, a first shaft, a plurality of connecting rods, some second shaft and a plurality of fry, the motor is fixed on the pedestal,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is connected on the pedestal,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in connection with the output end of the motor, the connecting rod is fixed on the side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second rotating shaft connected to the connecting rod, stir fry second piece is fixed on the shaft side, including gas isolation over pan traps over frying pan comprises a pot body, a plurality of gas column and the first air pump, the pot body is fixed on the base pan.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outlet chamber, air outlet column arranged at intervals in the bottom of the pot body, the outlet side of the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vent holes, connected to the air outlet chamber vent hole, the first pump output end of the hose and air outlet cavity Connectivity. The device solves the problems of long time and large area contact between the tea and the high temperature pot wall in the prior art, and the adhesion between the tea and the boiler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叶炒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炒制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茶叶的野生种遍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的山区,为小乔木状,小叶种茶树,叶片长3至4厘米,树型为灌木型。炒茶通常指茶叶加工过程中的炒青工序,它是利用微火在炒锅中使茶叶痿凋的手法,该工序对茶叶品质有一定的影响。现有的一种炒茶装置包括炒锅和架设在炒锅锅沿上的由电机驱动的一转轴,转轴上连接有炒板,这种炒茶装置存在下列不足:不能连续不断地翻炒,翻炒不均匀,使茶叶颜色不一或过火;茶叶容易粘在炒板上,使茶叶变形或碾碎。另外,授权号为CN104171077B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炒茶装置,包括炒锅和架设在炒锅上方由电机驱动的转轴,炒锅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支撑转轴的支架,位于炒锅两侧的支架同轴设置有两根相对的转轴,各转轴上均匀固设有三根支杆,两根转轴上两两相对应的支杆之间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连接于支杆的外端,每根固定轴上均匀设置有三个翻炒毛刷,在炒锅侧边设置有与转轴平行的竖板,竖板高于炒锅的上沿,竖板的上边沿固定有向炒锅倾斜的清理毛刷,清理毛刷在翻炒毛刷的运动范围内。该方案通过在转轴上设置固定连接固定轴,并在固定轴上设置毛刷,提高了翻炒效率。但是该方案中在毛刷没有作用于茶叶时,茶叶与高温的锅壁长时间大面积的接触,会与锅壁发生粘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炒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茶叶与高温的锅壁长时间大面积的接触,会与锅壁发生粘连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茶叶炒制装置,包括气隔翻炒锅和翻炒装置,翻炒装置包括支座、电机、第一转轴、若干连杆、若干第二转轴和若干翻炒件,电机固定在支座上,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支座上,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端,连杆固定在第一转轴的侧面,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连杆上,翻炒件固定在第二转轴的侧面,翻炒件呈杆状,气隔翻炒锅包括锅体、第一气泵和若干出气柱,锅体固定在支座上,锅体内设有出气腔,出气柱间隔设置在锅体底部,出气柱的侧面设有若干出气孔,出气孔连通至出气腔,第一气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出气腔连通。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在锅内倒入茶叶,启动电机和第一气泵。第一气泵将压力气体注入出气腔,并从出气孔吹出。因为锅底密封,从出气孔吹出来的气体只能在出气柱之间的间隙流动或者向上流动。因此控制第一气泵的进气量在一定值时,气流会在出气柱之间流动,同时也向上流动,气体向上流动在出气柱之间的间隙上方形成气流罩。第一转轴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固定在第一转轴上的连杆,带动翻炒件旋转。翻炒件旋转时伸入锅内,对茶叶进行翻炒。当茶叶在翻炒件的带动下浮空然后落下时,在重力加速动的作用下茶叶的一部分与出气柱顶部接触,另一部分位于出气柱之间的气流罩中。因为出气柱与锅体连接,出气柱呈高温状态。茶叶与高温的出气柱短暂接触完成一次加热后,茶叶位于气流罩中的部分,在上升气流的作用下被抬起来,使茶叶与出气柱接触部分面积减小。或是在上升气流的作用下,茶叶位于气流罩中的部分带动茶叶再次翻转。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装置使用多个翻炒件对茶叶进行翻炒,提高了翻炒效率。2.本装置中出气柱的设置一方面对茶叶加热,另一方面,出气柱侧面喷出的压力气体使茶叶完成一次加热后,被抬起或翻转,避免了茶叶长时间大面积与高温的出气柱接触,从而防止了粘连,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茶叶与高温的锅壁长时间大面积的接触,会与锅壁发生粘连的问题。并且在气流罩的作用下,茶叶没有被翻炒件作用时,也能多次与高温的出气柱接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翻炒效率。3.本装置中翻炒件呈杆状,相对于毛刷与茶叶的接触面积更大,翻炒效率更高。优化方案一:还包括第二气泵,第一转轴、连杆和第二转轴具有连通的喷气腔,翻炒件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喷气柱,喷气柱侧面设有若干喷气孔,喷气孔连通至喷气腔,第二气泵的输出端连通至喷气腔。翻炒时,启动第二气泵,第二气泵将压力气体注入喷气腔,气体经喷气腔从喷气孔中喷出。控制第二气泵的气压,使喷出的气体在喷气柱之间流动的同时,气体也沿翻炒件的径向流动,并在翻炒件周围形成气流罩。当翻炒件作用于茶叶时,茶叶与气流罩接触,防止茶叶与硬质的翻炒件或喷气柱接触,从而防止了茶叶在翻炒过程中,被翻炒件撞碎。优化方案二:所述喷气柱呈弯钩状。随着第二转轴的旋转,喷气柱在与茶叶接触时,呈弯钩状部分将茶叶勾起,更容易使茶叶浮空,进一步减小茶叶与出气柱的接触时间。优化方案三:所述出气柱之间的距离为1-2cm。因为小叶种茶叶长度为3-4cm,因此将出气柱之间的距离设为1-3cm,避免茶叶落入出气柱之间的间隙中。优化方案四:所述出气孔的中心线平行于出气柱顶面设置。相对于向出气柱底部倾斜的出气孔,平行于出气柱顶面设置的出气孔形成的气流罩中向上的气流压力更强。相对与箱出气柱顶部倾斜的出气孔,平行于出气柱顶面设置的出气孔形成的气流罩中向上的气流压力更弱,使茶叶能够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与出气柱顶部接触完成翻炒。优化方案五:所述出气柱的横截面呈梯形。横截面呈梯形的出气柱顶部面积更小,从而使茶叶与出气柱顶部的接触面积更小,进一步防止了粘连。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茶叶炒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二转轴与翻炒件配合的示意图;图3为翻炒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出气柱的分布图;图5为出气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翻炒件1、连杆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锅体5、出气柱6、支座7、喷气柱8、茶叶9。实施例:本方案中的茶叶炒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座7、电机、第一转轴3、若干连杆2、若干第二转轴4和翻炒件1。电机螺纹固定在支座7上,第一转轴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座7上。第一转轴3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端,连杆2一端一体成型在第一转轴3的侧面。如图2所示,连杆2的另一端的侧面呈杯状,连杆2的杯状部分套设在第二转轴4的两端,实现第二转轴4转动连接在连杆2上,连杆2的杯状部分的内壁设有O型圈密封件。翻炒件1三个为一组,四组翻炒件1均匀地一体成型子在第二转轴4的侧面。第一转轴3内、连杆2内和第二转轴4内均一体成型有喷气腔,第一转轴3内、连杆2内和第二转轴4内的喷气腔连通。如图3所示,翻炒件1呈杆状,翻炒件1侧面一体成型有若干呈弯钩状的喷气柱8,喷气柱8侧面一体成型有若干喷气孔。喷气孔连通至喷气腔,第一转轴3上一体成型有进气孔,出气孔的中心线平行于出气柱6顶面设置。第二气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连通至第一转轴3上的进气孔,进而使第二进气泵能将气体注入喷气腔。气隔翻炒锅包括锅体5、若干横截面呈梯形的出气柱6和第一气泵,锅体5固定在支座7上,锅体5内一体成型有出气腔。如图4和图5所示,出气柱6间隔设置在锅体5底部,出气柱6之间的间距在1-2cm之间。出气柱6呈圈状排列在锅体5底部。出气柱6的侧面一体成型有若干出气孔,出气孔连通至出气腔,第一气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连接锅体5上的进气孔,进而使第一气泵能够将气体注入与锅体5内的出气腔。在锅体5内放入茶叶9,启动电机、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茶叶9在翻炒件1的作用下与高温的出气柱6接触完成翻炒。同时在锅体5内的气流罩和翻炒件1上的气流罩的保护下,防止了茶叶9的粘连和破碎。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茶叶炒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茶叶炒制装置,包括气隔翻炒锅和翻炒装置,翻炒装置包括支座、电机、第一转轴、若干连杆、若干第二转轴和若干翻炒件,电机固定在支座上,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支座上,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端,连杆固定在第一转轴的侧面,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连杆上,翻炒件固定在第二转轴的侧面,其特征在于,翻炒件呈杆状,气隔翻炒锅包括锅体、第一气泵和若干出气柱,锅体固定在支座上,锅体内设有出气腔,出气柱间隔设置在锅体底部,出气柱的侧面设有若干出气孔,出气孔连通至出气腔,第一气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出气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茶叶炒制装置,包括气隔翻炒锅和翻炒装置,翻炒装置包括支座、电机、第一转轴、若干连杆、若干第二转轴和若干翻炒件,电机固定在支座上,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支座上,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端,连杆固定在第一转轴的侧面,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连杆上,翻炒件固定在第二转轴的侧面,其特征在于,翻炒件呈杆状,气隔翻炒锅包括锅体、第一气泵和若干出气柱,锅体固定在支座上,锅体内设有出气腔,出气柱间隔设置在锅体底部,出气柱的侧面设有若干出气孔,出气孔连通至出气腔,第一气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出气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湄潭茶海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