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支撑结构、悬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9453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00:02
一种悬架支撑结构、悬架及汽车,所述悬架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为筒状结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同轴设置,且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外围;所述悬架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由所述第一支撑架沿竖直方向延伸至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或,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由所述第一支撑架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整第一弹性构件的形状,可以十分方便的改变悬架支撑结构在轴向或径向上的刚度,或同时改变悬架支撑结构在轴向和径向上的刚度。

Suspension support structure, suspension and automobile

A suspension support structure, suspension and vehicle, the suspension support structure comprises a first support frame, wherein the first support frame is a cylindrical structure; second supporting frame, setting the second supporting frame and the first support frame and coaxially sheathed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first support frame; the suspension support the structure also includes a first elastic component, wherein the first elastic member by the first support frame extends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buts the second support frame; and / or, the first elastic member by the first support frame extends along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buts the second support frame. By adjusting the shape of the first elastic component, the stiffness of the suspension support structure in axial or radial direction can be easily changed, or the stiffness of the suspension support structure in axial and radial directions can be changed simultaneous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架支撑结构、悬架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悬架支撑结构、悬架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悬架,用于连接车轮和车身、车架,并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汽车悬架包括螺旋弹簧和减振器,可以缓冲由不平坦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振动,以保证汽车能够平顺地行驶。汽车悬架包括悬架支撑结构,用于连接汽车悬架和车身,且传递载荷、衰减部分振动与噪声;因此,在设计中,要求悬架支撑结构满足一定的舒适性和操稳性要求,而弹性构件作为悬架支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衰减由车身、发动机传递给底盘系统的振动和噪声的作用。现有技术中,悬架支撑结构中的弹性构件呈V字形布置,且弹性构件与车身之间的接触面积小,因而存在较多缺点:悬架支撑结构在其轴向和径向上的刚度可调性较差;悬架支撑结构的弹性构件承载的剪应力较大,容易引起弹性构件发生蠕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悬架支撑结构、悬架及汽车,当悬架支撑结构的刚度需要改变时,可以方便的通过改变悬架支撑结构内的弹性构件的布置,从而调整悬架支撑结构在其轴向和径向上的刚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悬架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为筒状结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同轴设置,且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外围;所述悬架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由所述第一支撑架沿竖直方向延伸至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或,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由所述第一支撑架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架。可选的,所述悬架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可选的,所述悬架支撑结构还包括骨架,所述骨架至少部分埋设在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或第二弹性构件中,且所述骨架贴近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内壁。可选的,所述骨架为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同轴设置的筒状结构。可选的,所述骨架的外周面的直径沿竖直方向从上向下递增。可选的,所述骨架下端部在外周面形成有凹槽。可选的,所述凹槽为若干个,所述凹槽沿所述骨架的周向间隔分布。可选的,所述凹槽为环绕所述骨架的中轴线的环形凹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悬架,包括活塞杆,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悬架支撑结构,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一弹性构件,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悬架支撑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悬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加入第一弹性构件,并使第一弹性构件由第一支撑架沿竖直方向延伸至抵接第二支撑架;和/或,使第一弹性构件由第一支撑架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抵接第二支撑架;当需要改变悬架支撑结构的刚度时,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弹性构件的形状,十分方便的改变悬架支撑结构在轴向或径向上的刚度,或同时改变悬架支撑结构在轴向和径向上的刚度。进一步的,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加入第二弹性构件,在悬架支撑结构中设置骨架,使骨架至少部分埋设在第一弹性构件和/或第二弹性构件中,且使骨架贴近第二支撑架的内壁,骨架起到支撑第二支撑架的作用,并且可以使其周围的弹性构件在第二支撑架承载的车身的压力下不至于发生巨大的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悬架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悬架支撑结构的剖面图;图3是图2所示的第一支撑架的A区域的放大图;图4是图2所示的骨架的B区域的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悬架支撑结构与活塞杆的装配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悬架支撑结构与活塞杆的装配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现有技术中,悬架支撑结构中的弹性构件的布置方式使得悬架支撑结构在其轴向和径向上的刚度可调性较差,不利于在整车设计时,对悬架支撑结构的刚度进行快速、有效的调整。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悬架支撑结构中的弹性构件的布置方式进行重新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悬架支撑结构在其轴向和径向上的刚度可调性,提高研发效率,满足设计要求。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悬架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悬架支撑结构的剖面图。如图1、图2所示,悬架支撑结构1,包括第一支撑架11、第二支撑架12和第一弹性构件13(图1中未示出)。其中,第一支撑架11为倒置的碗状结构;第二支撑架12,与第一支撑架11同轴设置且套设在第一支撑架11的外围;第一弹性构件13,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11为由金属材料等刚性材料形成,其底部设有贯通孔。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架12为倒置的碗状结构,且由金属材料等刚性材料形成,因而能够更好的起到支撑汽车车身的作用,优选的,第二支撑架12的侧壁与其中心轴线的夹角在30°至60°之间。第二支撑架12的底部也设有贯通孔。第二支撑架12可以是单独的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构件,此时,第二支撑架12上覆盖车体板,车体板为汽车车身的一部分;第二支撑架12也可以直接形成于车体板,即第二支撑架12本身就是车体板的一部分。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构件13包括沿竖直方向的竖直弹性构件131和沿水平方向的水平弹性构件132。其中,竖直弹性构件131主要用于调节悬架支撑结构1在沿其轴向上的刚度,水平弹性构件132主要用于调节悬架支撑结构1在沿其径向上的刚度。竖直弹性构件131分别抵接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水平弹性构件132也分别抵接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抵接指的是直接抵触连接或通过其它媒介抵触连接,例如图2所示的竖直弹性构件131,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相接触连接;而水平弹性构件132,其一端与第一支撑架11相接触连接,另一端通过骨架15与第二支撑架12相连接,而水平弹性构件132本身不与第二支撑架12相接触。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构件13具有竖直弹性构件131和水平弹性构件132,因而能够缓解路面不平带来的竖直方向上的振动冲击和水平方向上的振动冲击,保证汽车车身的平稳行驶。第一弹性构件13为硫化橡胶或其他可以起到减震缓冲作用的弹性材料。竖直弹性构件131和水平弹性构件132可以设计为相同的刚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为不同的刚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只希望能够有效的调整悬架支撑结构在沿其轴向上的刚度,则可仅设置竖直弹性构件,不设置水平弹性构件;若只希望能够有效的调整悬架支撑结构在沿其径向上的刚度,则可仅设置水平弹性构件,不设置竖直弹性构件。本实施例中,悬架支撑结构1还包括第二弹性构件14,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之间,其作用在于:加强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之间的连接力,防止第一弹性构件13受到过大的剪应力而发生蠕变,造成整个悬架在车辆中位置的上移。优选的,第二弹性构件14包覆在第一弹性构件13的周围,可以防止第一弹性构件13因暴露在外导致氧化失效,以提高其耐久性能。第二弹性构件14为硫化橡胶,或与第一弹性构件13相同的弹性材料,或其他可以起到减震缓冲作用的弹性材料。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弹性构件已经能够保证其耐久性能,且能够满足悬架支撑结构的刚度设计要求,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弹性构件。图3是图2所示的第一支撑架的A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悬架支撑结构、悬架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架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为筒状结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同轴设置,且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外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由所述第一支撑架沿竖直方向延伸至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或,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由所述第一支撑架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架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为筒状结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同轴设置,且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外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由所述第一支撑架沿竖直方向延伸至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或,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由所述第一支撑架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骨架,所述骨架至少部分埋设在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或第二弹性构件中,且所述骨架贴近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内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支撑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申旭谢涛刘宜高王宇飞丁光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